分享

【军史】解放战争之广东战役

 虛怀若谷 2024-04-21 发布于浙江

 往期文章荐读:

【军史】聊聊我的老部队27军

【随聊】随意说几句心里话

【哲学】叔本华论人的自身

【原创】今天写点什么呢?

【随想】人生不设限

【随想】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党史】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第一部分)

【军史】1927年南昌起义始末(第一部分)

【军史】八路军发展史(第一部分)

【军史】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简史(第一部分)

【军史】华南抗日游击队简史

【军史】新四军战史(第一部分)

【军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

【党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

【军史】红军长征史(一)

【军史】第一野战军(一)

【军史】第二野战军(一)

【军史】第三野战军(一)

【军史】第四野战军(一)

【军史】华北野战军(一)

Image

1949年8月,防守广东的国民党主力约16万人,统由国民政府华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余汉谋指挥。

9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两广纵队等部共约30万人,由陈赓指挥,进军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

1949年10月2日,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起战役。

右路攻占曲江后沿粤汉铁路向广州追击;

中路占领翁源后直插广州;

左路沿东江两岸向广州以南进击。

10月14日解放广州后,解放军以一部追击逃敌,于26日将敌围歼于阳江、阳春地区。期间,潮汕守敌由海上逃跑。

至11月4日,解放军先后解放罗定、信宜、廉江等地,并切断白崇禧部逃往海南岛的退路,战役至此结束。

此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6.2万余人,解放了除沿海岛屿及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陆地,为进军广西歼灭白崇禧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Image

广州,中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之一。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队也逐渐南下,向着华南地区积极迈进。

在解放广州之前,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制定了解放广州前的作战部署,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接管和落实政策,这一系列的会议史称赣州会议。会议结束后,解放军继续向广州进发,中国最后一个头等大城市将迎来解放。

由于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溃败,国民党大部分主力兵力在三大战役中早就被剿灭。蒋介石与国民党的部分高官和士兵溃退到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但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就轻易投降了。当时,华南、西南和西北还散布着蒋介石的一百余万大军,而其中大部分的兵力都据守在华南和西南一带。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更是将广州设立为临时首都。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执行解放战争期间最后一次的战略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作战策略,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进军,企图将国民党的军队堵在国内,全面消灭残余的国民党军队。

当时,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以及同属桂系的白崇禧、粤系的余汉谋和薛岳等人盘踞广州,谋划着“巩固粤北、确保广州”的政策。

当时广东境内计有国民党军刘安祺第21兵团、沈发藻第13兵团、胡琏第12兵团等共11个军,连同其他部队约16.5万余人。

Image


以沈发藻第4兵团和刘安琪第21兵团等部共6个军部署于韶关至广州地区,阻止解放军南下,其中:

39军、63军部署于曲江南北地区;

50军和32军驻广州周围.第50军军部驻从化;

109军防守东江地区;23军驻石龙;第70军驻虎门;

保安第3、第4、第5师分驻博罗、英德、惠阳。

另胡琏第12兵团(第18,19军)位于潮汕地区,策应粤北作战;第64军及第32军主力驻守海南岛;

第62军驻湛江,以保障其退路。


这些部队自粤北至广州设置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南雄、曲江、乐昌一线;
第二道防线为英德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的翁源地区;
第三道防线为广州外围,即从化、增城、博罗、惠阳地区,用以作为广州的屏障。
在广州市区的防守部队则是广州绥靖公署直属的部队。

这十余万军队试图在这三条防线的基础上负隅顽抗,作最后的无谓挣扎。

Image


当时参与解放广州等地的部队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3个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2个军和两广纵队约30万人统一由陈赓指挥。

在参与解放广州战役前,陈赓兵团在1949年4月渡过长江后,已经飞速向南进发,追击残敌。6月23日解放南昌,部队就在赣中地区休整待命。待7月中旬中央军委发布大迂回、大包围战略后,陈赓兵团立刻投入了对广东地区解放的任务。

为歼灭华南、西南之敌,毛泽东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

首先以第4兵团和第15兵团等部,由江西出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

然后,第4兵团进入广西南部,迂回至白崇禧集团的右侧背,第四野战军主力则进至柳州、桂林地区,形成对白崇禧集团的大包围。

同时,第二野战军主力进入贵州,占领贵阳,既切断白崇禧和胡宗南的联系,防止两敌逃入云贵,又和在陕南的第18兵团形成对胡宗南集团的大包围。

最后,分别歼灭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

广东战役是实现这一作战方针的重要战役,为围歼白崇禧集团创造有利条件。

Image

1949年9月,叶剑英奉命赴两广工作。

9月7日,叶剑英在赣州召开高干会议,方方、陈赓、郭天民、刘志坚、邓华、赖传珠、洪学智、萧向荣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中央决定,撤销中共南方分局,成立中共华南分局,叶剑英任华南分局书记,统一指挥解放两广的工作;方方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邓、赖、洪、萧为分局常委.

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15兵团与广东军区合并,叶剑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曾生、洪学智任副司令员,赖传珠、林平、冯白驹任副政委,洪学智兼任参谋长,萧向荣任政治部主任,统一对两广部队的指挥。

同时,决定成立两广接管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主任,方方、洪学智等任副主任,方方负责接管政府方面的工作,洪学智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任命朱光为广州市市长.

会议最终决定将作战方略定为“迂回包围,分进合击;密切协作,合力歼敌”。至于兵力部署,由第4兵团沿粤汉线南下担任主攻,第15兵团由九连南下负责侧击;两广纵队插入敌后断其后路;粤赣湘等边纵见机襄助。

为全盘解决广东问题,叶剑英在会上反复强调,此次战役是“华南解放的最后一战,务必做好动员,全力投入,全员参战”。

会议确定在酷暑梅雨季节过去以后,发动广东战役,并报中央军委批准。

Image


1949年10月2日,叶剑英在赣州下达进军广东命令,广东战役正式打响。

陈赓率领的部队分别沿三路向广东省进军。

其中三路兵团的具体派兵如下:

四兵团(13军、14军、15军)为右路军;

十五兵团(43,44两个军;48军在赣南执行战斗任务)为左路军;

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中路军,由曾生、雷经天、林平统一指挥。

各路部队分别于9月30日至10月10日发起行动

第4兵团3个军合击曲江,守军慌忙南撤。7日占领曲江后,主力即向广州追击,9日攻占英德。

第15兵团2个军分别从江西南康、信丰向广州推进,6日占领翁源,9日进至新丰。

同日,两广纵队与粤赣湘边纵队沿龙川、河源、惠州向广州以南挺进。

此时,余汉谋急忙将南撤的第39军配置于佛冈、源潭地区,与位于从化地区的第50军和位于增城地区的第109军一起,在广州以北和东北100余公里的正面上,拼凑保卫广州的“最后防线”。

Image

此时,正值四野中、西路军与白崇禧集团主力激战于广西祁阳地区,四野领导人担忧广东战局的发展会导致在粤国民党军逃窜入广西战场,给正在进行的衡宝战役造成不利影响,遂建议暂停广东战役并调陈赓所部参加广西作战。该建议得到毛泽东支持,10月11日中央军委将四野意见下达给华南分局。

10月12日,叶剑英召开紧急会议,将广东战局态势浓缩为五大问题,提交会议全面考察。经过仔细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广州残敌不会西逃,而将南逃;目前战局十分顺利,若让第4兵团西进参与祁阳战役,非但路途遥远无法企及,且广州守敌一旦增加将更难以攻克,极易造成“扁担没扎,两头打塌”的不利局面。

面对意见分歧,毛泽东对照军用地图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最初支持四野调第4兵团入桂的建议,是因为桂敌北援,而现在已证实桂敌并未北援。第4兵团入桂因距离太远,是堵不住桂敌南撤的。这样一来,白崇禧因为西南有退路,很有可能退入云、贵两省。

四野的范围是中南六省,云贵属二野的作战区域,二野兵少,难以独立解决西南和华中合流之敌,势必要四野跟踪白崇禧部入西南,这样一来将会打乱整个战略部署。毛泽东将情况电告四野,四野接受华南分局意见并复电毛泽东,同意继续进行广东战役。

中央军委、四野及华南分局对广东战役去向的讨论,并未打断广州解放之战的步伐。

10月9日,英德县顺利解放;12日广州外围残敌基本肃清;14日,解放军切断广九铁路,并从东、西、北3个方向完成对广州的合围。

李宗仁对人民解放军的奋勇追击大为震惊,而余汉谋、薛岳等人还在广州召开誓师大会,声言要“誓死保卫广州”“决心与广州共存亡”。

可就在这群“高官”试图表决心与广州共存亡之际,他们便争先恐后往外逃。阎锡山逃往台湾,蒋介石于12日视察完广州后急速逃离,李宗仁在做出“迁都”重庆决定后逃往桂林,余汉谋则从黄埔乘船逃往海南岛。由于余汉谋主力已提前逃窜,广州市区已成为空城。

Image

14日,解放军第15兵团分别沿广花公路、广增公路和广九铁路攻击前进,截至当晚9时,国民党守军基本没有抵抗,国民党广州市保安警察部队、市府常备自卫队2000多名官兵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和领导下起义。这些起义的部队,在解放军未进驻前,就在广州担任起了警戒和保卫的任务,维护广州社会治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0月15日,解放军占领了市区内的全部重要目标。长提大马路的东亚酒店悬挂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也是广州公开悬挂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广州城全面解放。

整个广州解放相对来说是有序与和平的,并没有出现重大的伤亡。除了海珠桥被炸毁时,出现了2000余百姓的伤亡以外,广州的解放在整体上并没有大的伤亡。


为了避免混乱,兵团对43军和44两个军进入广州市后的警戒任务作了研究:

43军担任海珠路(含)以西地区,44军担任海珠路(不含)以东地区;各警戒部队进入指定地区内,对仓库、工厂、汽车厂、党政军机关、学校、公共房屋场所等,必须严密看守,严格遵守原封不动的规定,并严防特务匪徒破坏抢劫.要求各级首长按级负责,并决定警备司令部工作由44军主持。

第二天,邓华、赖传珠和洪学智研究,认为进入广州市的部队不宜太多,考虑43军以后还要担任解放厂西的任务,所以决定43军主力撤离广州市。

Image


在人民解放军从北面和东北面逼近广州时,毛泽东于10月12日电示:不使广州敌向广西集中。

据此,第4兵团当即决定不停留地跟踪追击西逃的国民党军。14日占领清远,15日攻取兰水、高要,控制了北江、西江的交汇点,封死了粤军入桂的通道。

17日,陈赓获悉国民党军向阳江方向溃逃,即令分3路向阳江方向追击。至24日,将国民党约4万人包围于阳江地区。

25日,国民党军多次沿阳江至电白公路向雷州半岛突围未成,被压缩在阳江西南之白沙圩至平冈圩东西约5公里、南北约10公里的狭小地域内。

26日拂晓,第4兵团发起攻击,战至12时,全歼被围的国民党军,取得阳江围歼战的胜利。

至11月4日,第4兵团在粤、桂边纵队配合下占领罗定、茂名、信宜、廉江等地,堵死了白崇禧集团由广西向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撤退的道路,达成大包围战略目的,战役结束。

Image



11月4日,历时34天的广东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以伤亡1700余人的代价,解放了除钦州、合浦(今均属广西)地区和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大陆。

整个战役总共歼灭敌人6万2千余人,陈赓各部歼灭敌人4万9千多人。

广东战役的获胜,堵住了国民党残余敌人从广东沿海逃跑的可能性,也完成了向白崇禧集团的保卫,对于解放海南岛和解放广西都有重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