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英杰周瑜的去世让江东对外扩张的脚步戛然而止,也对荆州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33章)后文待续


百年东吴(三十四)周郎谢幕

曹操在荆州收缩防守以后,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危机已经解除,联盟内部开始出现变故,互相猜疑起来。

这就导致联盟进入了貌合神离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矛盾的最高峰是三郡之争,虽然随着湘水划界暂时缓和,但并未彻底解决,直到进入联盟全面破裂的第三阶段。

双方关系开始走下坡路正是从南郡之战后不久,因为现在到了分割战利品的时候了,无论如何处理都不可能让双方都满意。

另一方面,战后刘备表孙权领徐州牧,自领荆州牧,此举的目的就是将孙权的目光引导到徐州去,同时表露出刘备对荆州的野心,这不得不让周瑜开始警惕。

战利品的瓜分要以战争中贡献的多寡为标准,因此荆州的核心地带江陵自然是东吴的囊中之物,而这就让东吴在和刘备的交涉中占了上风。

作为前线的最高长官,周瑜对于刘备始终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虽然赞同双方结盟,但刘备必须成为江东的附庸,不能任其壮大,他的立场不是“联刘抗曹”而是“制刘抗曹”。从后来的局势发展来看,他的做法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身为南郡太守,江陵一带绝对不能容许刘备染指,因此他的底线就是将南郡江南部分分给刘备。

于是刘备在长江南岸的油江口驻兵,并将其改名为公安,取“左公所安”之意,因为刘备是左将军,所以人称“左公”。

但并不是说仅仅把刘备压制在江南就够了,周瑜对他的防备还不仅局限于此,刘备虽然在江陵之战期间趁虚而入拿下了荆南四郡,但事后并未能完全掌控,而是被周瑜安插进了几个钉子。

这种说法恐怕有些颠覆认识,因为传统观点认为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双方在荆南四郡剑拔弩张之前,这里都是刘备控制的地区。

不过我这么推测自然是有根据的,因为根据《江表传》记载,刘备后来所借的不只是南郡,而是好几个郡。而刘备的势力又没进入江夏郡,因此这所谓的“数郡”只能说的是荆南四郡。

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江表传)

正因为荆南四郡并未由刘备完全控制,东吴也进入了此地,因此后来完全退出时,也就顺手将其借给刘备了。

这就是周瑜防范刘备壮大的手段,那么他具体在哪些地方插了钉子呢?我认为除了零陵郡以外,长沙、武陵和桂阳三郡周瑜都有安排。

首先看长沙,周瑜的几处封地除了州陵在南郡以外,其余下隽、汉昌和刘阳都在长沙。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即便后来将长沙交给刘备,孙权也是有所保留的,他又将汉昌从长沙郡分割出来,单独设立了汉昌郡,鲁肃和吕蒙先后担任汉昌太守,可见戒备始终没有消除。而这应该都是周瑜时期遗留下来的政策。

再看武陵,黄盖曾担任过此郡太守。由于武陵正式归属于东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后,而黄盖在那时早已去世,因此他担任武陵太守最有可能的就是南郡之战以后,因为在此之前,这里还是曹操的地盘。

至于桂阳,建安十四年(209年)全琮的父亲全柔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因此可见东吴在桂阳必然也是有一股力量的。

这种现状刘备是不满意的,按照隆中对的计划,襄阳是日后北伐的前沿基地,如今自己被压制在长江以南,岂能有所作为?但周瑜比较强硬,他也没办法,因此只好亲赴江东,与孙权谈判,求都督荆州。

此举令周瑜更加警惕,虽然身为主帅不能擅离职守,但他依然给孙权写了一封信,阐述了其中的利害。

信中说道:“刘备乃枭雄,手下关、张亦是熊虎之将,不可能久居人下,不如趁势将他羁縻在江东,用声色犬马消磨他的意志,让刘备和手下诸将分开,由我来挟制他们对外攻战。如果继续割让土地资助刘备,那么他便会如蛟龙得云雨,再也无法控制了。”

周瑜没打算直接拒绝刘备,那样虽然不至于让双方关系直接破裂,但关系一定会变得更紧张,他希望用计控制住刘备,届时关、张等人投鼠忌器,自然得对东吴俯首听命。

之前江陵之战期间,张飞所部千人曾归周瑜指挥,有了这段经历,他有信心在将刘备控制住后掌握其部下。

虽然周瑜是否能掌控刘备部将尚属疑问,但毕竟失去了主心骨,刘备集团肯定再难有什么发展了,而东吴另一位老资历的重臣吕范也持这一看法。

不过鲁肃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应该接受刘备的请求。其理由有二,第一是曹操仍具有强大的实力,双方的共同敌人依旧存在。其二则是东吴控制荆州时日尚短,在当地威望不如刘备。

孙权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并通过和刘备联姻对其加以笼络。他的考虑大概有两点。

第一是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当初投靠曹操的刘表旧部很多都转投了刘备,而且被夏侯渊击败的雷绪在庐江混不下去以后也来投靠他,如今刘备已经今非昔比。

第二就是曹操已经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东线,这令孙权感到了威胁,他认为没有力量在荆州继续投入了,而不投入就无法压制刘备。

孙权的这一决定是否正确我们先不讨论,但多年以后,他对此是表示后悔的。

不过对于眼前的局面来说,借荆州一事确实起到了巩固同盟的作用,至少推迟了矛盾爆发的时间。

连曹操听说此事以后,也惊得笔都掉在了地上。由此可见,对于刘备的威胁,他和周瑜有着类似的认识。

至此,刘备基本获得了南郡江南部分,以及荆南四郡除了汉昌以外的控制权。至于江陵,周瑜只要还在一天,就不可能交给刘备。

周瑜对刘备屡屡表现出敌意,这令他大为不满,于是也打算给周瑜制造一点麻烦。

刘备在谈判结束后准备返回荆州时,孙权和十几位臣僚一起设宴为他送别。宴会后,刘备趁其他人先行离开的机会,单独对孙权说:“周公瑾文韬武略,乃人中之杰,观其气量之大,恐怕不能久为人臣。”

孙权自然不可能因为外人三言两语就对周瑜产生什么猜忌之心,要防备的话,以他的政治手腕不用别人多说就能做得到,不过这也体现出周瑜和刘备之间矛盾已经很深了。

而周瑜方面,见自己的信没能起到作用,这令他大感忧虑。如今借荆州已成定局,他无法改变,而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甚理想,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了,是时候把那个宏大的计划拿出来了。

为此,他亲自去江东面见孙权,进言道:“如今曹操新遭挫败,内忧外患,因此无力侵犯。请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同进攻巴蜀,且吞并汉中张鲁,随后留他固守,与马超结援呼应,我则返回荆州和您一起进攻襄阳,这样进取中原就有希望了。”

周瑜提出这一计划就是在践行榻上策的第三步,最终达到“竟长江所极”的目的。而占据汉中和襄阳后进取中原,则与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周瑜占据江陵和夷陵,攻取益州的跳板已经握在手中,西征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而且益州就在那里,其主不能守,你不取别人会取,如果被曹操抢了先,形势就非常不利了。而刘备也有可能先下手为强。

另一方面,这一计划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推迟将江陵借给刘备的时间,毕竟不可能“越荆取蜀”。

最后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周瑜提出让孙瑜同行。孙瑜曾在周瑜手下作战,讨伐麻、保二屯,两人是有默契的,这样一个副手肯定比程普好用。另外取胜后让有宗室身份的孙瑜留镇益州,周瑜本人则返回荆州,这样也不会引起孙权的猜疑。

周瑜的计划算是比较周全,但仍有两点他没有考虑到。

第一,如果在完全攻占益州之前,马超已被曹操击败,该怎么办?从时间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如果东吴主力都去进攻益州了,那么曹操从扬州一线大举进攻怎么办?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就是事实。

周瑜忽视了这两点,也让他的计划产生了瑕疵,他确实有些急躁冒进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或许已经感到自己时间不多了,因此别无选择。

不过如果不考虑周瑜的寿数,也不考虑全局,单从局部军事角度来看,他的计划虽然有一定冒险性,但同时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这也是周瑜军事生涯中绽放出的最后一次光辉。

当时江东的将领中,除了甘宁来自益州以外,还有刘璋降将袭肃,此二人对于益州的情况非常熟悉,可作为先锋向导。

另外,虽然后来刘备入川打了三年,但当时诸葛亮尚未展现出军事天赋,刘备帐下包括其本人在军事才能方面无一能与周瑜相比,因此若是周瑜统兵入川,花的时间会更少亦未可知。

这一计划倘若实现,不仅有了对抗曹操的资本,同时也能彻底锁死刘备未来的发展空间,使其只能局促于江南一隅,到时候除了做江东的附庸别无选择。

总之,周瑜的计划从军事角度来看有可能实现,但难度较大,因为有两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必须在两年内拿下益州,并且孙权要在这期间顶住曹操在东线的攻势。

不过这一颇具进取性的计划还是得到了孙权的首肯,周瑜得令后立刻返回江陵,打算为战争做准备,然而就在回程的路上,或许是因为多年的操劳,又或许是因为一年前的箭伤尚未痊愈,总之他的身体先支撑不住了。

得知自己命在旦夕,周瑜一边感叹天不假年,一边用最后的精力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对后事做了安排。

他着重提出,曹操仍是最大威胁,但刘备也不可轻视,荆州局面复杂,需要一名良将镇抚,而最佳人选就是鲁肃。

之前鲁肃在软禁刘备一事上和周瑜有不同意见,但周瑜依然推荐了他,这不光是因为他和鲁肃关系好,更因为鲁肃是最合适的。

鲁肃不光才干出众,而且他对刘备那种比较温和的态度,适合未来局势的发展。

周瑜非常清楚,攻取益州一事只能由他亲自完成,而且还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旁人则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西征计划在他去世后就只能被迫搁浅了,周瑜在遗书中对继续践行此事只字未提,说明他已经放弃了。

此时他希望的,就是鲁肃可以巩固住东吴在荆州现有的利益,这和当初孙策去世前嘱托孙权保据江东,慎勿北渡是一样的。一个进取风格的统帅,若无能与自己比肩的继任者,都会做出保守的选择。

临终前,周瑜回忆起年少时于寿春初见孙策时的场景,从二人相识相交到并肩作战,打下了江东偌大的基业。

自己年少成名,又建立了不世奇功,而为之奋斗的江东政权也步入正轨,此生已然无憾。

如今,可以放心追随兄长而去了。

建安十五年,一代英杰周瑜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结束了他短暂且辉煌的一生。

周瑜去世后极尽哀荣,孙权身着素服为他哀悼,又亲自去芜湖迎接他的灵柩。周瑜燃烧自己为东吴奋斗一生,这些荣誉都是他应得的。

他的战功足以彪炳史册,英年早逝亦令人痛惜,而他的战略眼光也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孙权称其为王佐之才并无过誉。甚至孙权在多年后登基称帝时,仍不忘周瑜的功绩。

周瑜的时代谢幕了,江东的发展历程也翻开了新的篇章,作为周瑜指定的继任者,鲁肃又将如何处理同刘备的关系呢?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