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中寓意丰,入药有奇功(诗词中的蒺藜及其药用价值)

 循天园 2024-04-22 发布于广西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这是《诗经·鄘风·墙有茨》的第一章,诗中的茨,便是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本草纲目·蒺藜》载:“《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以刺梗秽。”

诗中蒺藜寓意丰

蒺藜多生长于荒丘、田边,因果实有利刺而得名。李时珍说:“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其伤人也。”蒺藜刺非常锋利,能穿透鞋底而刺伤人脚,故又名屈人、止行。汉乐府诗《孤儿行》用脚掌被蒺藜刺伤表现其凄惨:“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易经》的“困卦”用蒺藜象征人所处的困境,六三爻:“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后世诗词也常用蒺藜比喻困境,如文天祥《闻鸡》诗曰:“晓起呼詹尹,何时脱蒺藜。”

蒺藜耐旱,适应性极强,常和庄稼争夺养分,因此古人认为蒺藜旺盛则禾苗羸弱,预兆着干旱荒年。《小雅·楚茨》描写了周人铲除蒺藜获得丰收的场景:“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田野蒺藜簇簇生,斩除恶草禾苗丰。自古开荒有何意?种植黍稷享太平。出于对蒺藜的讨厌,古人将其作为卑鄙小人的代名词,如汉代东方朔《七谏·怨思》:“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香草江离(川芎)无人问,抛于穷巷独自生;恶草蒺藜受待见,蔓延宫殿遍华堂。贤人蒙蔽受排挤,阿谀小人满朝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蒺藜也有颇多正面形象。古代用铁铸造成蒺藜形状,撒于道路上,阻止北方胡骑的侵犯,谓之铁蒺藜。唐代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李贺用蒺藜形容宝剑的锋利:“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清代焦袁熹认为蒺藜是草中之杰:“爰有蒺藜,树之中庭。日月几何,维叶青青。青青之叶,不可采撷。凌彼嘉卉,自以为杰。”

平肝祛风刺蒺藜

蒺藜的果实入药名为刺蒺藜,是常用的平肝息风类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刺蒺藜列为上品,载其:“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此外,蒺藜的花、茎叶和根也可入药。

“蒺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蒺藜》)刺蒺藜又名蒺藜、蒺藜子、杜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等,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刺蒺藜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抑肝阳之功,配伍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刺蒺藜辛散苦泄,能疏肝解郁散结,入血分而活血,配伍柴胡、香附、青皮等,可治疗肝郁气滞所致胸胁胀痛;单用刺蒺藜研末服,或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可治疗妇女产后肝郁气滞所致乳汁不通、乳房作痛。刺蒺藜能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要药,配伍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可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刺蒺藜轻扬疏散,有活血祛风止痒之功,配伍防风、荆芥、地肤子等,可治疗风疹瘙痒;单用刺蒺藜研末冲服,或制成酊剂外用,可治疗白癜风。

“老树枯苔雪乍晴,饥乌飞集噤无声。蒺藜沙上花开早,且让春风与燕莺。”(宋末元初仇远《题李成寒鸦图》)蒺藜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祛风和血的功效,可治疗白癜风。蒺藜根味苦、性平,归肝经,具有行气破血的功效,适量研末外搽,可治疗牙齿外伤动摇。蒺藜苗为蒺藜的茎叶,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止痒、消痈的功效,用于暑湿伤中、呕吐泄泻、鼻塞流涕、皮肤风痒、疥癣、痈肿的治疗。(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