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律VS历法:三统历的八十一分

 星舆馆 2024-04-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音律VS历法:三统历周期

你知道81这个数字有多神奇吗?《周髀算经》说:“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黄帝内经》中岐伯说:“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而中国古代著名的《三统历》,也将一天分为81分,将一统分为81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仰望华夏星空,溯源往圣之学。大家好,我是双鱼戏水。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下,三统历的律历周期。

四分历用章蔀纪元的周期,来调和回归年、朔望月和干支甲子三个系统。而三统历用“章”、“统”、“元”三个周期来调和这三个系统。但是两者的时间周期却完全不同。四分历一元的大周期是4560年,而三统历的一元的大周期却是4617年。这是为什么呢?

4617年明显不是60的整数倍。而干支纪年是以60为周期的。也就是说,按照三统历的大周期,走完一元之后,并不会回到与历元相同的年干支。为什么舍弃了年干支的回归周期呢?

我们发现4617这个数字,有一个特点,它是81的整数倍。那么81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三统历的回归年数据与四分历是有区别的,而正是这个区别,导致了两套历法的周期差异。如果对于四分历的章蔀纪元,尚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上一期的视频,这里不在重复。

四分历的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天

三统历的回归年长度为:365又385/1539天=365.250162443···天

回归年的天数并不是整数,也就是说走完一个回归年之后,时辰并不会回到原来的时刻。那么需要多少年,天数才会是整数,回到相同的时刻呢?

上期提到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乘以余数的分母。那么四分历就是四年之后,回到相同的时刻。

三统历自然就是1539年之后,回到相同的时刻。

因为,三统历的回归年长度,365又385/1539天=562120/1539天。也就是说1539年包含562120天,即,1539年是年和日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把太阳看做每天运行一度的话,每年运行一周天,可以把每度划分为1539分,则一周天=365又385/1539度=562120分。这562120称为“周天”,1539称为“统法”。所以1539年也称为“1统”。

关于置闰的法则,三统历与四分历是一样的,都是采用19年7闰的方式。并且这19年也同样称为1章。那么1统中包含多少章呢?

用1539÷19=81,也就是说,1统=81章。提醒大家注意一下81这个数字。

一章包含的朔望月数为:19×12+7=235,1统包含朔望月数为:81×235=19035。

那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为:562120÷19035=29又43/81=2392/81

也就是说,将一天分为81分,则2392分就是一个朔望月的长度。

这里我们看到,1天划分为81分,前面有1统划分为81章。那么这个三统历的81分法,除了数据计算而得,是否还有其他的玄机呢?

按照三统历的解释,这个81正是音律中的“黄钟自乘”之数。

古代利用竹管来定音律,是根据“三分损益”的原则。取一根9寸长的竹子做标准,吹出的音调叫做“黄钟”,然后通过“三分损益法”,得出十二律吕,十二律吕的区别与竹管的长度有关系。而古人认为音律是与天地之气的节律相通的。

比如,古人用不同长度的12根竹管插入地中,中间装满芦灰,来验候不同节气的地气升降。

每根竹管的长度不等,深入地下的长度也不同,但上端齐平。比如冬至日时,地气从下向上运动,升至代表黄钟的芦管底部,会将灰吹出来。

古人认为,这正是地气在吹奏芦管。地气运行在不同的深度,吹出的音律也就不同。因此,节气和音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的。

而作为历元起算点的节气“冬至”,所对应的竹管正是黄钟。黄钟长度为9,黄钟自乘为9×9=81数。这就是,三统历的一日之分,也是一统之章数。

这里暗合了音律,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干支纪日相统合。

前面说过一统是562120天,并不是干支周期的60的整数倍,那么需要找出562120天与60干支周期的最小公倍数。562120天×3=1539年×3=4617年,这样就可以回到历元的甲子干支。而这3统4617年就为1元。

(双鱼戏水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