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仕林探母寻父:电视剧引用四部古籍,却出现三个错别字?

 白学会 2024-04-22 发布于甘肃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后半部分的唱词,大部分都取材于清代光绪年间《雷峰宝卷》。宝卷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曲艺作品,全文采用韵律整齐的骈文形式,文学色彩浓厚。
电视剧吸取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来充实仕林身世的情节。比如仕林前往雷峰塔探母时,母子俩的对唱就完全参考了《雷峰宝卷》同样的场景:
梦蛟见塔好伤心,悲号啼哭叫娘亲。
撮土为香深深拜,糖糕红烛供埃尘。
娘亲苦楚无知觉,姑娘瞒我到时今。
今被同窗来说破,盘问姑娘知实情。
父亲落发为僧去,娘在此地受灾星。
枉叫他人为父母,可怜今日得分明。
空养孩儿年七岁,不孝之罪重干斤。
儿跪塔前声声叫,我娘塔下不知因。
非是孩儿来迟慢,皆因出世不知情。
何时得把冤仇报,方消孩儿一片心。
电视剧里仕林哭塔这段唱词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宝卷。而白素贞的唱词为了配合《悲情面具》的旋律,调整了句式和韵脚,所以基本没有出现跟宝卷完全一样的歌词。但对照宝卷原文来看,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氛围也是基本一致的。
梦蛟外面来哭诉,里面娘亲听得明。
开言就把儿来叫:“梦蛟且自听我音。
为娘虽则藏塔底,我也安然有七春。
多蒙法海来指点,皈依佛法静修行。
我儿休得心悲戚,且听为娘说原因。
儿道为娘藏此苦,我倒清静好修行。
我儿休为娘啼哭,速速回家读书文。
有朝一日登金榜,不枉为娘万苦辛。
父子相会总有日,娘儿异日再相亲。
你与碧莲完花烛,两家香火你当承。
姑父姑母恩义重,胜比娘亲重十分。”
白氏说得多时候,梦蛟听得碧波清。
“儿道娘亲无性命,那知静养好修行。
幸得娘亲身不死,孩儿才得放宽心。
可怜难已将身近,只闻声音不见人。
母子若要重相见,推倒雷峰救娘亲。”
虚空神道来帮助,分明孝感动天庭。
梦蛟重重多啼哭,只望塔倒见娘亲。
宝卷里十分注重对梦蛟孝道的描写,梦蛟探母的情节前前后后出现了好几次。这一段是梦蛟得知身世后第一时间就跑去雷峰塔探母时的情景。但电视剧里仕林得知身世后首先大病一场,病好之后才跑去雷峰塔探母。而宝卷是探母之后大病一场,再到进京赶考前又增加了一次探母:
如此到了次日,那君甫夫妻整备素牲祭礼,船到西湖上岸,行往雷峰塔前,摆列素牲祭礼。梦蛟来到塔前哭拜,说道:“孩儿遵奉姑母慈命,要往京都求名,故来祭奠。明日就要起程。
我儿此刻哭伤心,有言告与母娘亲。
海样冤仇难以报,枉为男子世间人。
母子若得重相见,胜如金榜表题名。
父求落发为僧去,不识云游何处停。
叫儿何处寻踪迹?”啼啼哭哭好伤心,
白氏里面亲听见,开言吩咐我儿身:
“娘在塔下多清净,坚修佛道炼真性。
我儿休得多悲戚,还须保重往帝京。
休把为娘常挂念。此去金山认父身,
娘亲言语须紧记,回家保你再相亲。”
孩儿听说心才放,略把愁肠轻几分。
只道娘亲遭非命,口说异日再相亲。
忙唤家人来收松,深深叩拜别母尊。
可怜硬了心肠走,含悲无奈落船行。
宝卷里这两次探母的情节被电视剧合并成一个唱段。导演将这场戏完全设计成对唱的形式,既保持了白蛇传故事的“戏曲性”,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影视化风格,可谓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宝卷里的梦蛟听从白素贞的安排继续赶往金山寺寻父,而电视剧接下来安排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情节做了一些缓冲,其中有胡媚娘牵挂仕林的一个唱段:
注意:这句唱词出自明代戏曲《焚香记》第24出的《玉楼春》:
人寂寂,昼沉沉,眼前无事不伤心。
落花啼鸟浑如昨,镜里朱颜病里身。
都不觉,又经春,思君还怨君。
这里的“昼沉沉”被电视剧改成“画沉沉”,可能是由于“画(畫)”跟“昼(晝)”的繁体字太像,又被演唱者错唱成了“画”字,跟上次提到的媚娘刺绣场景里的“尽(盡)”字情况类似。这种唱错字的情况还有一处,在仕林前往金山寺寻父的路上有一个旁白唱段:
起悲风四下铜铃响,飘苦雨层层碧互寒。
万树松涛难见日,竹竿竹叶不见天。
痴儿仕林寻亲父,冷冷山门在面前。
这段唱词引用了清光绪年间子弟书《祭塔》,原本是仕林祭塔时对雷峰塔的场景描述。电视剧选用几句稍加改动,转变成仕林前往金山寺途中的景致描述:
小状元为母的心肠情切切,亲到雷峰摆祭筵。
一步一哭来至西湖上,早望见宝塔巍巍上插天,
眼望塔儿心痛碎,说我的娘尸骸在里边,
心忙步急来至塔下,见那一种凄凉的景况也甚惨然,
但只见愁云密锁在塔顶儿罩,黑雾周遭把塔座儿瞒,
起悲风四下里铜铃响,飘细雨十三层碧瓦寒。
万树松涛密密浓荫难见日,千竿竹叶萧萧暗影不见天。
几座山千秋不断相环绕,一湖水万古长流永不闲。
路旁边荒草成丛如人立,塔尖儿上怪禽悲啼似呼冤。
碧琉璃日久年深光尽落,画雕梁雨打风吹色不鲜。
斜挂着半竿竹影横残照,下应着一道寒泉起暮烟。
便是旁人到此堪垂泪,何况他亲养的孩儿怎不悲惨?
为了配合《悲情面具》的曲调演唱,编剧对这四句词进行了如下改动:
起悲风四下里铜铃响——起悲风四下铜铃响
飘细雨十三层碧瓦寒——飘苦雨层层碧互寒
万树松涛密密浓荫难见日——万树松涛难见日
千竿竹叶萧萧暗影不见天——竹竿竹叶不见天
这几句唱词整体上都改编得比较通顺,唯有第二句有点奇怪:原诗中的“飘细雨十三层碧瓦寒”说的是细雨飘落到雷峰塔碧绿的瓦片上,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而剧中改为“飘苦雨层层碧互寒”就有些说不通了。这头两句歌词对仗工整,上句的“铜铃”与下句的“碧瓦”是相对应的。“”字如果写得稍微潦草一点,是极有可能错认成“”字的。所以很可能是编剧书写有误或者演唱者辨认错误造成的。
在这悲切的歌声中,仕林终于来到金山寺。这里仕林与一个老和尚的对话则又参考了民国梦花馆主的小说《前后白蛇传》的第47回《见父》:
却说许梦蛟进京赶考,路过金山,想起前事,当即将舟船停泊,上岸来到寺中。行近大雄宝殿,见一沙弥走出,问道:“相公是烧香呢,还是随喜?”梦蛟道:“都不是的。我要见法海和尚,可在这里么?”沙弥道:“我寺中并没有法海和尚的。“梦蛟道:”他是主持方丈僧,怎说没有?“沙弥道:“若说方丈和尚,有三年一换的,也有五年一换的,那有常住此间的道理?“梦蛟道:“如今往那里去了?”沙弥道:“出家人好比闲云野鹤,各处游行,那有一定的地方?况且我初到寺中,连人都没有见过呢!”梦蛟道:“既如此,相烦你进去,请一个年老的僧人出来,待我问他。”
注意:小说中的小和尚提到金山寺主持三年或者五年一换,跟电视剧里老和尚的说法一致:
沙弥答应,去不多时,换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出来。梦蛟便问:“法海和尚在此么?”那僧人听了,微笑道:“相公这句话问得奇了。法海禅师不是凡人,乃是上方活佛,十九年前,会到此间,收妖灭怪。以后又来过两次,近时却并不在山。”梦蛟一听,心中早已省悟。
小说里梦蛟刚进门就跟出家的许仙相遇了,而电视剧做出一些艺术化的处理:在仕林逐一询问金山寺的僧人时,安排了许仙与仕林对面而不相识的戏剧化情节。
这段父子俩的对手戏其实就是叶童自己在跟自己演戏,利用替身穿插剪辑。父子俩完全不同的状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动容不已。此时以《悲情面具》的旋律唱出了四句感慨
相逢咫尺间,霎时天样远!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
这四句唱词引用了清代方成培的戏曲《雷峰塔》的第32出《祭塔》:
〔旦哭介〕今日一别,永无见面之期了!儿呵,你去罢!〔小生〕哎呀,我那母亲呵!【前腔】十余年,苦忆慈亲面。望云飞,晓夜凄惶有万千。甫巴得今朝一见,便时时侍奉周旋,也难补前头慕怨。那知又咫尺间,霎时天样远。空悬恋,良辰吉蠲,恨不得铲平七级,顷刻雁堂前!〔杂上,小生更衣拜介〕【尾声】〔小生〕慈帏拜别西湖畔,奈百结愁肠展转,都付与夕照烟芜哭杜鹃。
注意:编剧把最后一句“付与夕照烟芜哭杜鹃”改成了“付与夕阳笑杜鹃”——这到底是改错了还是有意为之呢?“杜鹃”的意境一般情况下都是跟“”搭配。有句成语“杜鹃啼血”就是形容杜鹃啼叫声音的悲切。那么电视剧里这样一改是不是把原有的意境破坏了呢?
但如果换个角度去想,这里的“”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无奈的苦笑”,以此反衬出许仙父子相见却不得相认的悲苦和无奈。那么大家认为“哭”改为“笑”到底是传唱错误,还是有意为之呢?
第二天仕林向老和尚诉说自己的悲情身世时,许仙就躲在门外偷听,始终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只偷偷地往门缝里塞进一封信。这封信上写着一首激励仕林的绝句,后来在仕林埋头苦读期间也以旁白的方式演唱出来:
我儿不必添悲戚,功名要紧切莫停。此去直上青云路,他日双亲重相逢。
这首诗在《雷峰宝卷》里也出现了,但梦蛟是在进京赶考前去的金山寺,而且许仙当时就跟他相认了。
道宗开口将言说:“我儿说话欠聪明。
枉读诗书知礼义,枉为秀士入黉门。
只为许氏无后代,你娘堕落在凡尘。
可怜受尽千般苦,压镇塔下为你身。
我儿不必添悲戚,功名要紧莫留停。”
梦蛟此刻真无奈,不敢违命逆父亲。
父子谈心有一日,金乌西坠月东升。
一夜话文说不尽,金鸡三叫已天明。
道宗说:“儿呀,考期已近。兼且风和日暖,天气阳和,你快快下船,进京赴考。”梦蛟道:“孩儿谨遵严命,就此拜别。”道宗叫声:“儿呀,为父有句偈曰:
此去青云得路行,首魁金榜受皇恩。
双亲有日重相会,祭祖团圆表古名。”
宝卷里许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梦蛟以功名为重,而电视剧里父子俩没能完全相认。这种处理方式增强了剧情的戏剧性,也算是比较高明的改编。那么接下来仕林中状元的故事还会跟原著出现重合吗?我们下一讲继续讲……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新白娘子传奇》原著的讯息,可以关注博主出版的精品图书《青城山下白素贞:揭秘白蛇传》有更为详尽的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