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塑料的功过是非

 生命的探讨 2024-04-22 发布于贵州

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制造能够模仿天然材料的物质。1862年,亚历山大·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发明一种源自纤维素的有机材料,加热后可以成型并在冷却时保持其形状,他将其命名为Parkesine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John Wesley Hyatt)发现了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以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这种物质热压下可以成型为塑料制品,被命名为赛璐珞Celluloid。被广泛用于制造马车和汽车的风挡、电影胶片以及各种象牙代用品等,并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正式建厂生产。

在赛璐珞的基础上,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塑料材料。1903年,德国化学家A.艾兴格林发明了不易燃烧的醋酸纤维素((cellulosenitrate))和注射成型方法,为塑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随后,德国拜耳股份公司在1905年开始进行醋酸纤维素的工业生产,为塑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合成完全新的塑料材料。1909年,美国人L.H.贝克兰发明了酚醛树脂,这是第一个完全合成的塑料,它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电气、汽车、建筑等领域。随后,人们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多种塑料材料,为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塑料原料的来源日益丰富,塑料制品的产量也大幅增加。从此,塑料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交通、医疗、电子等领域。在电话、收音机、枪支、咖啡壶、台球、珠宝中普遍使用,甚至第一枚原子弹中也用到了塑料。塑料的发明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塑料也正在成为人类垃圾的主体,且比例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发现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200年都不分解,塑料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还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一些野生动物可能会将塑料垃圾误认为是食物,或者陷入塑料制品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窒息、饥饿、中毒等问题。每年都会发现海龟、鲸、鱼等海洋生物误食塑料垃圾后导致窒息、营养不良、疾病或者死亡等。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最少有276种海洋生物遭遇过误食塑料垃圾而导致死亡。

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地和水源,影响植物生长和水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量填埋塑料垃圾会一定程度的污染地下水,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填埋场很快会被填满,处理垃圾的能力随之降低,同时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到周围环境。另外,塑料制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石油等化石燃料,会浪费能源资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会加速地球变暖,引起气候变化。塑料垃圾的分解会释放出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化。塑料制品会在水体中长时间漂浮和分解,释放出有害物质,污染水体。这种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生物灭绝。

日常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温度达到65°C时,其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到食物中,食用后将损害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

因此,塑料工业开始关注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并开始致力于开发环保型塑料材料和循环利用技术。也有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呼吁减少使用塑料。

随着塑料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加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一些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大量小体积塑料颗粒,这些被称为原生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会进入自然环境或者被生物吸收。更严重的是,较大的塑料在经过长时间的光照、氧化、机械磨损等物理、海水腐蚀、化学和生物过程后,并没有消失,而是逐渐降解为肉眼看不见的微塑料。特别是当兼包装在微波炉等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塑料颗粒可能会加速释放。

微塑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包括食物链、空气吸入和直接接触等。微塑料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而被农作物和海洋生物吸收,最终进入金字塔顶端的物种及人类的食物链。例如,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当地的农产品如胡萝卜、生菜、西兰花、土豆、苹果和梨等都含有微塑料。中国科学与荷兰科学家的联合研究也发现,莴苣和小麦作物根部的裂缝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后传播到可食用部分。这意味着,微塑料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所有饮食中,包括谷物、蔬果、贝类、牛羊肉、奶制品等。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显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总重量约为5克,相当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微塑料还可以通过空气吸入进入生物体,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微塑料进入生物体。例如,空气中的塑料微粒可以通过呼吸进入肺,一些含有去角质功能的洁面、沐浴产品中含有塑料微粒,这些微粒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与皮肤直接接触而进入身体。有调查显示,全球约50%的人体内都发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甚至在新生儿的体内就发现有5种以上的塑料微粒。

也就是说,塑料微粒可以通过空气、水体、食物链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微塑料颗粒在身体内的累积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潜在的炎症反应和毒性效应。有研究指出,塑料颗粒可能与肺病、肝病、癌症、内分泌干扰、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生殖系统问题等相关。微塑料还能吸附和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可能给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

微塑料颗粒体积小,可以穿过细胞膜,目前已在人体的多个部位检测到,包括肺部、肝脏、血液、粪便和胎盘。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58.4%的颈动脉斑块样本中发现了聚乙烯,而在12.1%的样本中发现了聚氯乙烯。这两种塑料广泛用于日常用品,如购物袋、饮用水瓶以及水管等。在长达34个月的随访期间,那些体内检测到微塑料的患者,其心脏病、中风或全因死亡的风险是没有检测到微塑料患者的4.5倍,影响差异显著。

为了减少塑料微粒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呼吁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塑料带来的方便,将塑料制品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生活必需品。要减少塑料的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个人、组织、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减少塑料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口号,只要能做到: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餐具等。在购物时,可以自带竹篮或袋子,或者选择使用布袋、纸袋等作为塑料袋的替代品。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将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桶等)收集起来送到回收站进行回收处理。这不仅可以减少垃圾量,还可以节约资源。支持政府出台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的相关政策,支持推广环保产品和技术的企业。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塑料污染问题的认识,让更多人意识到减少塑料使用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研发环保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以替代传统的塑料制品。

只要每个人都付出一份努力,最终就能够实现减塑战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