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眼界越宽,越不贪婪;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新用户77073641 2024-04-2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道德经》:眼界越宽,越不贪婪;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点击收听

01.不贪婪,是为人的境界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提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教导我们,不懂得知足是人生最大的祸患。
一些人一旦生活稳定,就开始羡慕别人的安逸;
而当他们获得安逸后,却又渴望更奢华的享受。
然而,贪婪却是人生的一大忌讳,
不懂得知足、盲目追求,必然招致灾难。

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海边,有一位渔夫出海捕鱼,但他编织的渔网只有一口锅那么大。
邻居劝他改用更大的渔网,于是他改了。
结果他捕到了更多的鱼,便认为渔网越大,捕鱼也越多。
于是他又把渔网改得更大。
然而,当他试图拉起巨大的渔网时,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应付。
渔网太大,此时他已经失去了对渔网的控制,但又不甘心放手,
最终,渔夫不但没捕到更多的鱼,
反而因为执着于自己的渔网而丧命于海中。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也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度追求名利和财富必定会付出惨重代价。
只有适可而止,才能避免灾祸,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宁。

图片

 02. 少说,有助于养气

《庄子》曰:“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一个人若喜欢表面虚情假意,那他必然也喜欢在背后诽谤抹黑他人。
浅薄之人,喜欢胡乱捕风捉影,随声附和,制造是非,
但却不自知,正是此类愚昧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灾难。
有一则寓言小故事:
一日,牛耕田归,气喘吁吁,倚在棚子里,鹅飞跑过来看他。
牛抱怨:“我太累了,希望明天可以歇息。”
鹅对牛的遭遇感同身受,遇到猫时说:“牛被主人劳累过度,想休息一天。”
猫又对狗说:“牛说明天不想干了,抱怨主人不让它歇息。”
如此一来,谎言传播到牛主人耳朵里,
老实可靠的牛最终在别人的谣言中被主人杀掉了。
常言道:“少说多留心。”
守口如瓶,不议论他人闲事,不评判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
更是对自我的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
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活出真正的自我。

图片

03. 少想,有助于养心


不纠缠,是处世的智慧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生短暂,格局越大的人越不会与琐事纠缠。

有一则故事,一个村庄中,一位未出嫁的女孩怀了孕,
面对村人的指责,她撒谎说孩子的父亲是山上的道长。
于是,村人带着孩子上门找到道长时,道长却没有解释,默默接过孩子,
之后日复一日地挨家挨户讨牛奶,村人议论纷纷。
最终,女孩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
将实情告知家人,道长也将孩子归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烦恼,不如一笑置之,
问心无愧才是最重要的。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认为,不争辩、不纠缠不仅是心胸的豁达,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会过去的。
在经历过去的一切之后,我们应该拓宽眼界,
懂得知足,撑大格局,学会包容,不去争辩。
图片
图片



国学源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