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公权一幅601字的巨作,每个字太壮观了,不愧是“楷书天花板”!

 三余字画 2024-04-22 发布于山东

楷书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字体,它使用广泛、随处可见,以端庄周正、清晰易辨著称。由于太过流行和普及,也使得很多人开始“小看”这一字体,认为只要写得横平竖直、一笔一划,就是楷书。

其实不然,这是把“印刷体”与真正的楷书混淆了。“印刷体”虽然工整,但呆板无趣,笔画重复,笔法单一,毫无变化,看上几遍就会觉得单调;真正的楷书是“静中有动”,寓变化于规矩之中,越看越有“味道”。

楷书是从隶书中脱离而出,到唐代完全成熟,“唐楷”代表楷书的最高成就,我们熟悉的“楷书四大家”,有三位都是唐朝人。纵观整个唐代,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有李邕、颜真卿、徐浩,晚唐则有柳公权。

柳公权被誉为“唐楷最后一位大师”和“唐楷集大成者”美誉,他融合诸位前辈笔法,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柳楷”代表了“唐楷”的最高水准。自晚唐开始,柳公权楷书便一直风靡书界,还成了北宋印刷字体的“模板”,而明清两朝的“馆阁体”,也以“柳楷”为基础。

后人用“颜筋柳骨”形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也赞美了两人人格的伟大。柳公权传世作品不多,《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极为经典,被广大书友视为“学柳必选”,与它们相比,柳公权另一件作品用笔更为成熟、气韵也更加灵动,启功先生认为它的格调也更高,此作就是《九疑山赋》。

此作完成于会昌四年(841年),比《神》《玄》二碑略晚,全文共601个字,字径约约2.5厘米。通篇细腻精到,非常壮观。九疑山为舜帝南巡时崩逝之地,被视为“圣地”,柳公权书写此赋时极为虔诚,下笔一丝不苟。

启功曾说“且神策军操之宦官,腥闻彰于史册;玄秘塔主僧端甫,辟佞比于权奸”,认为《神策军碑》《玄秘塔碑》是为权奸恶僧所写,格调难登大雅之堂;而《九疑山赋》则“清远简淡”,韵致更佳。

因此,不论笔法之成熟精妙还是格调之高绝,《九疑山赋》都称得上是“楷书天花板”。此作或切笔而入,或藏锋入纸,落笔后蓄力、衄挫、调锋动作丰富,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遒劲瘦硬、力透纸背,转折处方圆兼备,严谨而不失灵巧。

《九疑山赋》结字中宫紧实而四面开张,收放自如,紧结与开阔齐备,左右结构高低错落,上下布白疏密得宜,细节处理极为精妙。整部作品每个字都精彩,无丝毫败笔,用笔、结字、章法均完美无瑕,是我们学习楷书,提高笔法技巧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们将柳公权《九疑山赋》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毫无差别,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