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全史(8)侯景:才能卓著的军事家,臭名昭著的破坏者

 茂林之家 2024-04-22 发布于湖南

南北朝后期是群星闪耀的时代,或者说是群魔乱舞的时代。高欢的去世,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

公元547年正月初七,一代雄主高欢去世,继任者高澄选择秘不发丧,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除掉侯景。侯景作为高欢团队的元老级功臣,此时的他已经在河南根深蒂固。侯景是一个瘸子,不过他的脑子要比一般人健康百倍。高澄担心侯景一家独大,想要除掉他,于是用高欢的名义写信召他来晋阳议事,只要他到了晋阳,干掉他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高欢生前曾和侯景约定,两人的往来信件中要加一个黑点作为暗号,防止别人作假,高澄不知道这个暗号,所以侯景收到书信后一眼就看出来是假冒的。从这份假冒的书信中侯景敏锐的察觉到,高欢可能已经死了,而且高澄已经开始对他动手了。侯景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知道已经不可能与高澄和解,便决定起兵造反。此时距离高欢去世仅仅过去了五天。

侯景叛变的消息传到晋阳后,高澄十分震惊,因为他还没有公布高欢的死讯,侯景之所以敢起兵造反,肯定是察觉到了异样,想到此处,高澄顿时觉得侯景异常可怕。为了稳定局势,高澄派韩轨前去讨伐侯景,让他的表兄段韶留守晋阳,他自己则火速返回邺城稳住皇帝和群臣。

虽然侯景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不过此时的他手里仅有四万兵力,而且河南境内其他州郡并没有响应他起兵,这使得侯景的处境十分危急,为了能和高澄抗衡,侯景派人到西魏向宇文泰称臣,希望对方能派兵前来支援。宇文泰和侯景交过手,知道他是一个善变莫测、心狠狡诈的人,不可轻信,便没有发兵救援,而是静观其变。

宇文泰的拒绝让侯景非常意外,他见不能指望宇文泰,便派人向南梁搬救兵,只要南梁肯前来相助,他愿意献出河南十三州。此时的梁武帝萧衍已经八十四岁,在位整整四十五年。这么长的在位时间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都能名列前茅,在战火纷飞、宫廷政变频繁的南北朝,能做四十五年皇帝堪称一个奇迹。其他在位时间长的皇帝,继位初期都会是傀儡,而萧衍从未做过傀儡。一件事情做久了会觉得乏味,做皇帝也是一样。

萧衍的上半生是一个非常勤勉的帝王,但自从迷恋上佛教之后,他的行事方式完全变了。南北朝是佛教非常兴盛的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写的就是这个时期佛教的盛景。公元519年,萧衍受佛戒,带发修行,法号冠达,正式成为了佛家弟子。

如果只是正常的信奉佛教本无可厚非,但萧衍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佛教徒,佛门子弟禁止吃肉就是萧衍下令更改的。此外,为了弘扬佛法,萧衍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兴建佛寺、修建佛像,使得国库日渐空虚。他甚至连续四次想出家为僧,他这种做法也被后世称为佞佛。

除了佞佛之外,萧衍还纵容萧氏子弟胡作非为,甚至对于萧氏子弟谋反这种事情,萧衍都不予处罚。在用人方面,萧衍只提拔士族门阀子弟,哪怕是泼皮无赖或者弱者残障,只要出身于士族就可以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和庶人根本没机会从政。这一系列做法使得南梁已经烂到根。早期的南梁还有韦叡、曹景宗、裴邃等一众名将,后来陈庆之更是名震天下,陈庆之死后,南梁再也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将军。

萧衍在治理内政方面搞得一塌糊涂,而他的家事也是一片狼藉。萧衍有八个儿子,大儿子萧统被立为太子,萧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在民间很有名望,可惜的是英年早逝。萧统去世后,萧衍立三儿子萧纲为太子。起初萧纲对成为太子一事非常高兴,日夜盼着做皇帝,奈何萧衍太能活,已经八十四岁的他丝毫看不出要归西的迹象,这让四十五岁的太子萧纲恨得牙痒痒,他嘴上说希望萧衍能够万寿无疆,实际上早就盼望萧衍能早点驾崩。尽管南梁已经破败不堪,但萧衍仍未察觉到危机,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北朝很少前来犯境,他也习惯了这种不打仗的日子。但侯景的降书打破了这种状态。

本来萧衍已经失去了一统北方的雄心,但侯景的主动投降又让他重燃希望,他认为侯景主动归降是这么多年吃斋念佛得来的回报,已经躺平的萧衍突然想站起来大干一场。不过此事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南梁的大臣们也习惯了做太平臣子,根本不想再折腾。但萧衍的宠臣朱异却力挺他,萧衍见有人支持自己,便决定接受侯景的投降,并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让他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并派军前去支援。

在梁军到达之前,侯景已经和韩轨打了一仗,最终以失败收场。由于南梁援军迟迟未到,侯景再次决定向宇文泰求救,为了表示诚意,他决定割让四个州,宇文泰被利益打动,便派李弼和赵贵前去出兵相救。侯景担心萧衍误会他脚踏两只船,便主动给萧衍写信说明情况,告知他只能将河南剩下的九个州郡送给南梁。萧衍为了稳住侯景,便默许他这样操作。韩轨见宇文泰派兵救援,自知不是对手,遂下令撤军,侯景的危机得以解除。

宇文泰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河南四州甚是欣慰,不过他的谋士王悦却告诉他侯景为人阴险狡诈,不会对宇文氏忠心,当务之急应该除掉他。

在王悦的建议下,宇文泰召侯景来西魏朝中任职,如果他来,就派人代替他,如果他不肯来,说明他有异心。侯景是个人精,他当即看出宇文泰的阴谋,便拒绝前往长安。随即宇文泰撤回了对侯景的援兵。

公元547年7月,高澄已经把控了时局,于是正式宣布了高欢的死讯,此时距离高欢去世已经过去半年,随后孝静帝将高欢的头衔全部封给了高澄,他也成为东魏的实际掌控者。高欢在位时,对孝静帝还是比较友好,但高澄的行事方式和高欢截然不同,他对孝静帝经常恶语相向,完全没有尊重。孝静帝知道自己是个傀儡,但他不想做一个长期受辱的傀儡,便着手反击,他暗中联络对高澄不满的大臣,准备暗杀他。

孝静帝准备从皇宫中挖一条地道直通高澄府邸,然后趁机杀掉他,但地道挖到一半被发现,高澄随即率人到皇宫。此时的高澄说了一句令人惊掉下巴的话,他质问孝静帝为什么要谋反。这句话把在场的人也看愣了,因为自古以来只有臣子谋反,没听过皇帝谋反。高澄当即意识到自己失言,便下跪向孝静帝认错。随后高澄查明了真相,将参与密谋挖地道的大臣诛杀,孝静帝也被软禁。

就在高澄发动政变的时候,南梁派来的援军已经到达了彭城,梁军筑坝拦河,准备淹掉彭城,然后与西面的侯景相互呼应,完成北伐中原的大业。高澄不敢怠慢,他任命自己的叔叔高岳为主帅,慕容绍宗为副帅,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彭城。当初高欢去世前曾嘱托高澄一定要重用慕容绍宗,但高澄和他不熟,不敢启用他。后来在陈元康的力谏下,高澄才决定启用慕容绍宗。

侯景是个心气很高的人,他根本不把高澄的将领放在眼里,但此次得知慕容绍宗挂帅出征时,内心大惊,他一度以为高欢还没死,否则没人会想到这一招。侯景深知慕容绍宗的军事能力,于是提高万分警惕准备迎敌。此时的慕容绍宗已经四十七岁,这是他第一次挂帅出征。梁军大将羊侃见魏军前来救援,便向主帅萧渊明提议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但萧渊明是一个草包,根本不懂行军打仗,只知道在军营里饮酒作乐,他能担当主帅完全是萧衍任人唯亲的结果。他对羊侃的建议视而不见,继续在军营喝酒。羊侃知道待在萧渊明身边没有好下场,便率兵驻扎到自己先前建造的堤坝上,防止魏军前来破坏,也防止被萧渊明拖累。

此次跟随慕容绍宗出征的将领当中,有很多跟随高欢出生入死的名将,他们对慕容绍宗的能力表示质疑,慕容绍宗为了树立威信,主动率兵前去攻打萧渊明的大营,萧渊明硬着头皮前去应战,双方交手后不久,慕容绍宗假装败退,萧渊明以为魏军不堪一击,于是率兵前去追击,结果中了慕容绍宗的埋伏,此役以萧渊明为首的军中将领全部被俘,梁军几乎全军覆没。羊侃因为提前转移到坝上扎营才躲过一劫。此役就是寒山之战,慕容绍宗用一场漂亮的大胜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侯景见梁军被尽数全歼,侯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此时他的士兵不足四万,面对慕容绍宗的十万大军,他觉得前景很迷茫。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下属给他提了一个计策,他让萧衍在逃往梁国的元氏子孙中挑选一位拥立为魏国之主,然后打着复兴魏氏的名义拉拢对高澄不满的朝堂势力。侯景认为此事靠谱,便写信给萧衍,萧衍挑选了孝文帝的侄孙元贞,封其为咸阳王,然后派人护送他到东魏。但在元贞到达之前,慕容绍宗已经准备对侯景发起进攻了。

侯景本想与慕容绍宗讲和,希望他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被拒绝。无奈之下,侯景只能背水一战。面对东魏的重甲骑兵,侯景想出一个计策,他让士兵们一手持盾牌,一手拿短刀,专砍骑兵的马腿。这种方法收到了奇效,将魏军骑兵杀得人仰马翻,随后侯景顺势出击,再次重创魏军。此役慕容绍宗本人从马上跌落,差点被俘,其他将领也不同程度的受伤。看到主帅受伤坠马,魏军士气比较低落,一些将领为了挽回颓势主动请缨前去迎战,慕容绍宗说服不了他们,只能任由他们前去挑战,结果均被侯景打退。

慕容绍宗深知侯景的阴险狡诈,要想拿下他,只能智取,不能力敌。此时的侯景已经成为孤军,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只要拖得时间够久,侯景军中必然生乱。随后慕容绍宗下令按兵不动,与侯景隔河相持。数月之后,侯景军中粮草耗尽,军心开始混乱。慕容绍宗见时机已到,便率领大军主动发起进攻。侯景想做最后的挣扎,他在两军阵前鼓舞自己的将士,说他们的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一定要誓死力战来为家人报仇。而慕容绍宗也玩起了心理战,他披头散发,面向北斗星发誓,隔着涡河对叛军大喊,说他们家属都平安无事,只要归降,一律官复原职,如果说假话,天打雷劈。这是鲜卑人最神圣的宣誓方式,叛军将士听罢内心已经彻底崩溃,他们放下武器纷纷渡过涡河前去投降。

部队未战先溃完全出乎了侯景的意料,他自知大势已去,便带着手下十几位心腹亲信往南逃窜,随行的士兵仅有八百多人。慕容绍宗下令全力追捕侯景,眼见魏军的追兵追来,侯景急中生智,他派人给慕容绍宗送了一个口信,内容为“要是我被抓了,您还有什么用。”

这句话让慕容绍宗陷入了深思,高澄启用他就是为了制衡侯景,如果侯景死了,他也就失去了价值,想到此处,慕容绍宗放了侯景一马。此役过后,慕容绍宗名震天下,而侯景从一个坐拥十万大军的诸侯,成为只有八百士兵的流浪将军。

侯景想到建康寻求庇护,又不甘心屈居人下,就在他犹豫之际,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眼前。他得知镇守寿阳的韦黯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便决定去寿阳。韦黯是南梁名将韦叡之子,不过他丝毫没有遗传韦叡的伟岸雄风。起初侯景到达寿阳时,韦黯拒绝开城门,后来侯景派人前去吓唬韦黯,说他已经被萧衍封为河南王,如果不开城放行就是违背圣意。胆小怕事的韦黯害怕担责,随即放侯景入城。侯景入城后立刻反客为主,占领了寿阳。

萧衍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怪罪侯景,反而默认他占领寿阳一事。自诩为活菩萨的萧衍随后又给侯景送去大量物资,让他好好修养。萧衍这番操作让侯景看傻眼,他没想到乱世之中还有如此单纯可爱的皇帝。占据寿阳的侯景并未完全安心,他害怕高澄和萧衍讲和,一旦两人达成协议,侯景就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害怕的事情往往会提前发生,侯景占据寿阳后不久,高澄就派人和萧衍讲和,并答应释放此前被俘虏的萧渊明。萧衍为了迎回萧渊明,遂同意与东魏讲和。此事引起了侯景的不满,他派人前去贿赂萧衍的宠臣朱异,希望不要把他当做交换萧渊明的条件。朱异拿了侯景的黄金,却并未替他办事,他甚至还建议萧衍用侯景早日换回萧渊明,萧衍为了尽快迎回萧渊明,决定拿侯景交换萧渊明。侯景得知此事后,便开始为造反做准备。

为了不引起萧衍的怀疑,侯景声称自己的家人都在东魏,希望萧衍能在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当中给他物色一个女子。这件事对萧衍来讲并不难,但萧衍是个门第观念非常强的人,王谢是当世一流的名门大家,出身寒门的侯景配不上他们。在萧衍的观念里,豪门和寒门通婚相当于乱伦。不过,为了稳住侯景,萧衍表示可以在朱张以下的门第中给他挑选一名女子。朱张是吴郡地方家族,和王谢不是一个档次,在萧衍眼中,侯景连朱张这种门第都配不上。此事让侯景受到了严重的刺激,他发誓一定要让王谢两家血流成河。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侯景的举动很快传到了萧衍耳朵里,面对众人对侯景造反的指控,萧衍统统选择不相信,后来有人拿出确凿的证据,萧衍才相信侯景有反意,不过他并未派兵前去讨伐,他觉得侯景只有八百士兵,根本不足为惧。萧衍的纵容让侯景更加肆无忌惮的招兵买马,军队达到上万人。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正式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他表示要诛杀朱异等一众佞臣。

萧衍得到消息后,轻蔑的一笑,然后派出四路大军前去围剿寿阳,对侯景形成了合围之势。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侯景向亲信王伟请教破敌之策。王伟表示,梁军很久没有作战,行动迟缓,四路大军集合在一起需要时间,目前当务之急是率兵东进,直接攻入建康。王伟告诉侯景,此时的南梁已经民怨沸腾,只要他沿途收买民心,就能顺利到达建康。

侯景认为有道理,便留下一队兵马驻守寿阳,他亲自率领八千士兵日夜兼程赶往建康。由于梁军许久没有作战,战斗力十分低下,侯景一路攻城拔寨,相继拿下了谯州、历阳等地,侯景每到一处都严明军纪,禁止士兵骚扰百姓。此举赢得了百姓的好感,他们主动给侯景做向导,没过多久,侯景就到达了长江北岸,和建康仅一江之隔。

侯景的举动让萧衍大为吃惊,他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将羊侃表示,愿意率兵两千前去驻守采石渡口,阻止侯景渡江。同时建议萧衍派兵前去攻打侯景的老巢寿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进行,侯景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但朱异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当初强如曹操都未曾渡过长江,如果侯景强行渡江就是自取灭亡。

侯景此番起兵就是打着诛杀朱异的旗号进行的,朱异不但没有防范,反而替侯景说话,这样的人已经不能用愚蠢来形容。萧衍认为羊侃的建议有道理,不过他并没让羊侃前去,而是让宁远将军王质率兵三千前去驻守。萧衍之所以不用羊侃,因为他是北朝降将,对他非常不信任。但任人唯亲的萧衍,对萧氏子弟的态度截然相反,对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而且根本不会过问他们的动机和目的。

就在此时,一向赋闲在家的临贺王萧正德主动请缨,萧衍不假思索的封他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帅军驻守在丹阳郡。萧正德是萧衍六弟萧宏的儿子,当初萧衍没有儿子,便将他收为养子。后来萧衍有了儿子,便将他送回本家。眼看到手的皇帝宝座失之东流,萧正德对此耿耿于怀,甚至心生反意,后来索性投降了北魏,但在北魏过得不如意,又回到了南梁。萧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封他为临贺王。侯景在起兵之前,打算在京城内找一个内应,侯景的亲信徐思玉表示萧正德是最佳人选,并主动请缨前去策反萧正德。

当初萧正德叛逃北魏时结识了徐思玉,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如今再次见到老友,萧正德非常兴奋,当他得知徐思玉的来意时,没有犹豫便答应做侯景的内应。

此番他主动请缨不是为了抵抗侯景,而是给侯景铺路。萧正德来到丹阳后,派人给侯景送去了几十条船,对外则声称是运送粮草,就这样,侯景获得了渡江工具。但仅有船只是不够的,因为对岸有重兵把守,就在侯景一筹莫展之际,命运的眷顾再次落在了他的头上。

时任临川太守的陈昕,得知侯景到达长江北岸的消息后,提出了和羊侃同样的想法,他还提出驻守采石的王质生性懦弱,他主动请缨前去镇守采石渡口。陈昕是名将陈庆之的儿子,非常骁勇善战,萧衍对他的信任远远超过羊侃。为了保险起见,萧衍决定换掉王质,让陈昕取而代之。就在陈昕和王质交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王质生性胆小,当初接到驻守采石的命令后就一直战战兢兢,如今见有人前来替代他,他当即率军回到了建康。此时陈昕的军队还在半路,由于交接出现了失误,致使采石出现无人驻守的情况。

侯景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但为了谨慎行事,他多次派人渡江观察,并让侦察兵到对岸折一根树枝作为验证,因为只有登上对岸才能折下树枝。当侦察兵拿着从对岸折下的树枝后,侯景当即命令全军渡江。随着一声令下,八千人顺利到达长江南岸,并分兵攻占了江南重镇姑孰。仅仅过了一天,部队就抵达了板桥镇,此处距离建康城仅三十里。

侯景大军逼近的消息传到朝堂后,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萧衍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在侯景起兵之初,萧衍占据绝对优势,他觉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将侯景干掉,如今却被侯景打进老巢,时年八十五岁的萧衍,觉得有心无力,顿时萌生退意。随后,他将军国大事全部交给了太子萧纲,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萧纲是一个文弱书生,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宫体诗。所谓的宫体诗也称为艳体诗,就是描写女子各种思春的场景。面对来势汹汹的侯景,他紧急调兵遣将,下令严守皇城。

此时的侯景并不知道健康城内的虚实,遂并未贸然对健康发起进攻。为了一探究竟,他派徐思玉以讲和为名单独求见萧衍,对此萧衍欣然接受,他想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等援军来健康救援。徐思玉见到萧衍后,直言侯景起兵实属无奈之举,他只是想替皇帝杀掉弄权专政的佞臣。萧衍虽然不信这个托辞,但嘴上得假装认同。事后萧衍派中书舍人贺季带着亲笔信到侯景军中回访。贺季本来前来只是走个形式,但是问了一句侯景为何要起兵造反,侯景直言不讳的说要做皇帝。尽管侯景的心腹一再给他打圆场,但说出去的话不能收回,侯景只好将贺季扣留,继续准备攻城。萧衍得知贺季被扣押后,也明白不可能与侯景和解,便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

建康是一座非常险要的城池,地理位置非常利于防守,秦淮河上有一座浮桥,名叫朱雀桥,是侯景进入建康内城台城的必经之路。为了阻挡侯景,萧纲打算拆掉朱雀桥,但萧正德却极力反对,他说拆掉朱雀桥相当于向侯景示弱,会扰乱军心。单纯的萧纲认为有道理,便听从了萧正德的建议。为了加强朱雀桥的防守,萧纲派庾信前去驻守。庾信是萧纲的好友,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在军事层面一窍不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萧纲依然任人唯亲,可谓是愚蠢至极。除此之外,萧纲还重用萧正德,让他把守宣阳门,宣阳门是建康城的正南门,是皇宫的第二道防线,位置非常重要。

一切准备就绪,梁军等着侯景前来攻城,没过多久,侯景便率兵而来,庾信见不是对手,紧急下令撤掉浮桥,但侯景没给他机会,庾信害怕被杀,还没来得及拆掉浮桥便率兵逃跑,随后侯景到达了宣阳门,与萧正德兵合一处,对皇宫发起了总攻。其他驻守内城和外城的守将听闻朱雀桥失守,无心恋战,纷纷逃跑保命。侯景不费一兵一卒就破掉了萧纲精心布置的防线,太子居住的东宫都被侯景占领,为了激励士气,侯景将东宫内的嫔妃和宫女分给将士们玩乐。除了台城之外,整个建康城都被侯景控制。

此时台城内一片慌乱,平时被吹上天的南朝将士,在侯景面前都成了纸老虎,没人敢出来独当一面。就在形势千钧一发之际,老将羊侃站了出来,最不受萧衍信任的羊侃,成了台城唯一的希望。羊侃将城内的残兵组织起来,率领他们誓死抵抗,侯景屡次攻城失败,便往城内射进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只要杀掉朱异等人,他立马撤兵。起初萧衍想杀掉朱异平息事件,但萧纲却极力阻止,他说侯景不会因为杀掉朱异而退兵,杀掉朱异反而会影响军心。萧衍听后方然醒悟过来,便饶了朱异一命。萧衍同时也明白,此刻能力挽狂澜的只有羊侃,其他人都是纸上谈兵,随后萧衍让羊侃主持台城的事务。

侯景见离间计失败,便下令攻城,身经百战的羊侃面对叛军攻城丝毫不惧,他坐镇城头指挥,破掉了侯景好几轮攻势。为了逼羊侃就范,侯景在外城内抓到了羊侃的儿子羊卓,侯景表示,如果羊侃不肯投降就杀掉他儿子。羊侃听罢,拿起弓箭就要射向羊卓,他告诉侯景,不会为了儿子放弃守城。侯景此时才明白,他之所以靠数千人就能拿下建康,并不是自己多厉害,而是南梁大多数将领都是草包,如果都是羊侃这样的将领,他根本没机会。出于对羊侃的尊重,侯景并未杀他的儿子。

侯景见强攻不成,便开始用政治手段,他宣布城内王公贵族的奴仆一旦归降,就可以废除奴隶身份,取得军功的人还可以获得官职。这一项措施非常管用,政策仅仅公布了几日,就有数千奴仆出城前来投奔。随后侯景又拥立萧正德为皇帝,萧正德投桃报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侯景。为了支持侯景打仗,萧正德将自己的家财全部拿出来散给士兵。但这些手段仍未能破城,后来侯景让人在城中散播萧衍已死的谣言,试图以此来瓦解梁军军心,萧衍为了打破谣言,拖着年迈的身体到城头上给将士们加油打气,使得军心得以稳定。

此时的侯景已经有点黔驴技穷,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攻城,在羊侃的防守下,台城岿然不动。由于叛军迟迟未能攻下台城,军队内部开始出现矛盾,一些半路加入的将士认为侯景前途不明,一旦援军到来侯景必败,于是纷纷趁机逃离,一时间军心出现了涣散。雪上加霜的是,叛军的粮草已经耗尽,急需粮食补给。孤军深入的侯景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他下令在建康城内烧杀抢掠,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成为被残害的目标,建康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侯景烧杀抢掠这段时间里,各路援军已经陆续往建康进发。公元548年11月,萧纲的六弟萧纶率先到达建康,并与侯景进行了一番大战,结果被打得大败。更不幸的是,老将羊侃因为积劳成疾,得了一场急病去世。得知羊侃的死讯后,侯景再次下令全军攻城。城中居民在右卫将军柳津的带领下守住了城池。二十天之后,援军基本上到了建康周边,总兵力超过十万。不过援军到来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为建康解围,而是争夺军队盟主。最终在众人的推举下,司州刺史柳仲礼被推举为大都督,统领整个援军。

柳仲礼成为盟主后,当即率领自己的军队和侯景在秦淮河大战一场,结果被侯景打得大败。在柳仲礼和侯景大战期间,其他前来勤王的军队并未施以援手,而是作壁上观。此事让柳仲礼非常生气,此战之后,他便开始沉沦于酒色,绝口不提攻城的事情。其他军队见柳仲礼按兵不动,没人前去主动和侯景作战,谁都不想成为炮灰。就这样,十几万援军驻扎在城外成了摆设。台城内的军民本来满怀期待的等着援军入城相救,结果成了空欢喜一场。

此时台城内的粮草已经濒临耗尽,将士们为了充饥开始捕食老鼠鸟雀,久而久之城中爆发了瘟疫,死伤者不计其数,佞臣朱异也在此次瘟疫中丧生。而侯景的日子也不好过,前段时间抢来的物资用完之后,部队再次陷入了粮荒,

关键时刻王伟献出一个计策,他让侯景假意求和,只要萧衍答应就和,旁边的援军就会撤去,待援军撤走,就能从周边运粮食进来。侯景觉得此计甚妙,便依计而行。

萧衍此前被侯景骗过一次,这次坚决不肯相信他,但养尊处优的萧纲受不了苦日子,声泪俱下地劝说萧衍求和,萧衍无奈之下便答应了侯景的请求。公元549年二月,双方在西华门歃血为盟,宣布停战,按照约定,侯景需退回寿阳,朝廷的援军要原路返回。会盟过后,朝廷的援军保持按兵不动,而侯景则以各种理由不肯撤军,并火速从周边运粮食进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拖延,侯景已经完成了补给,也摸清了台城内的布防,于是当即撕毁盟约,他传檄天下,细数梁武帝萧衍十宗罪,然后对台城发起了猛攻。此时萧衍才意识到自己再次被耍,但他们已经没有和侯景相抗衡的资本,朝廷援军继续隔岸观火。援军盟主柳仲礼整日在军中饮酒作乐,他的父亲柳津站在城头上对他喊话让他前来相救,但柳仲礼装作视而不见。

在侯景的持续围攻下,台城内人人自危,最终,一些人为了保命,将城门打开放侯景进来。公元549年三月,侯景大军终于进入了台城。梁武帝得知台城失陷的消息后,极力保持镇定,他痛恨手下的这帮臣子都是白眼狼,也痛恨自己的纵容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不久之后,侯景带人来到皇宫见到了梁武帝。

梁武帝做了四十多年皇帝,骨子里透着皇帝的威严,久经沙场的侯景见到他之后内心居然感到一丝害怕,事后侯景跟身边的人透露,说自己在刀山火海中都未曾皱眉头,如今却在梁武帝面前感到了胆怯。不过侯景并未因为萧衍身上具备王者之气而放过他,两人见面过后,侯景让人把他软禁在宫中,然后自封为大都督、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眼见皇宫沦陷,援军盟主柳仲礼召集大家开会,经过一番商议,萧衍的几个儿子宣布撤军回自己的封地,而柳仲礼带着其他将领选择向侯景投降,这一幕非常可笑滑稽,这也说明南梁的根基已经彻底腐烂,侯景只是在这棵腐烂的大树上踹了一脚,大树便倒下。或者说换作任何人在上面猛踹一脚,大树都会倒下。

得知梁武帝萧衍被软禁后,此前自立为帝的萧正德想要杀掉萧衍和萧纲,但被侯景阻止。侯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萧衍是天下公认的天子,萧正德只能算赝品,现在的他在侯景眼里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萧正德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被侯景耍了。但他只能接受这种结局,否则等待他的就是死亡,最终萧正德被废掉了皇帝头衔,侯景任命他为侍中、大司马。

当初萧正德为了拉拢侯景,把自己的女儿都搭了进去,如今被侯景当做破衣服扔掉,一时间羞愤难当,他跑去向梁武帝哭诉,面对想杀掉自己的萧正德,梁武帝直言他活该。

梁武帝被软禁后,依然保持着帝王的威严,不肯与侯景合作,他的儿子萧纲却在侯景面前摇尾乞怜,希望能得到重用。侯景为了让梁武帝就范,直接不给他饭吃,年事已高的梁武帝没坚持几天便卧病不起。几天之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享年八十六岁。对梁武帝来讲,死亡是一种解脱。纵观梁武帝的一生,早年的他意气风发、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智勇双全,推翻了残暴的南齐,建立了南梁王朝。但晚年的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昏君,对于昏君来讲,亡国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梁武帝去世后,侯景拥立萧纲为皇帝,是为梁简文帝。但此时的南梁已经名存实亡,侯景是南梁的实际控制人。萧纲为人十分懦弱,为了拉拢侯景,他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嫁给了侯景。此前侯景曾向梁武帝请求娶王谢家族的女性,惨遭拒绝,如今皇帝的女儿成了侯景的妾室,只能说,实力是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侯景把持朝堂后,萧正德非常不服气,他暗中联络其他皇室宗亲,表示自己可以在京城做内应,希望他人能起兵前来讨伐。结果事情败露,侯景命人将他勒死。此后,侯景又诛杀了一批反对他的人,自此之后,没人再敢反对他。侯景名义上控制着南梁朝廷,实际上听从朝廷号令的地区非常有限,仅有吴郡、南陵等几个郡听从朝廷号令,其他地方都拥兵自重。

合州刺史萧范北邻东魏,南临侯景,日子非常不好过,为了摆脱困境,他写信给高澄,表示愿意把合州献给东魏,并让自己的儿子到邺城为人质,希望东魏能派兵前来攻打侯景。高澄派兵前去接收地盘,但此后不再出兵攻打侯景。萧范意识到自己被耍,便跑到了江州前去投靠自己的侄子萧大心,请他收留自己。萧大心好心收留了他,并给他钱粮士兵。萧范却趁机抢了萧大心很多地盘,两者随即反目成仇。侯景瞅准时机,立马派兵前去江州,萧大心自知不是对手,便向侯景投降。

平定完江州后,侯景让萧纲封自己为汉王,为了体现自己的威武霸气,侯景又让萧纲给他加封了一个震铄古今的封号: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这个封号让满朝文武都惊掉了下巴,不过侯景认为他配得上这个称号。侯景为了在朝中树立威信,他没有搞亲民那一套,而是在城内打造了一个大石缸,凡事背后议论他的人,一律扔进去捣成肉泥。这种手段虽然非常残忍,但效果很好,起码人们表面上不再说他的坏话。

侯景在平叛的过程中,对军队下达了三光政策,只要城破,务必“杀光、焼光、抢光”,所到之处一片尸横遍野。为了躲避侯景的军队,江南百姓背井离乡逃到深山中躲避,加之天灾不断,富庶的江南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侯景疯狂作乱的同时,驻守江南的各地诸侯不但没有联合起来反对他,反而趁乱相互残杀。坐镇荆州的湘东王萧绎,不承认建康政权,他自封为侍中、司徒、假黄钺,在荆州行使皇帝之能。随后他向湘州刺史萧誉征调钱粮,声称要去讨伐侯景。萧誉觉得他们两人都是刺史,萧绎没有权力对他发号施令,便拒绝了萧绎。萧绎随即派自己的儿子萧方等率兵讨伐萧誉。但萧方等根本无心恋战,一心求死。

萧方等虽然是嫡长子,但萧绎非常不喜欢他,因为萧方等的母亲徐王妃和萧绎只是政治联姻,两人根本没有感情,萧绎因为讨厌徐王妃,因此讨厌萧方等,萧绎从小有眼病,是个独眼龙,性情高傲的徐王妃为了回应萧绎的冷落,在与萧绎行房的时候只化半边脸,另外一半脸则是素颜。萧绎最痛恨别人说他是独眼龙,此事过后,他更加痛恨徐王妃母子。此时的徐王妃不到四十岁,为了解决生理问题,他与萧绎的随从私通,而萧绎的随从不但没有保守秘密,反而到处宣扬自己与徐王妃的私情。

萧绎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他决定报复徐王妃,他没有杀掉自己的随从,也没有为难徐王妃,而是派人将徐王妃与别人偷情的细节描写出来,然后印成小册子在市面上免费赠送。据了解,里面描述的细节非常具体,百姓们看完之后大呼过瘾,萧绎对此却非常洋洋得意。

徐王妃的遭遇让世子萧方等心灰意冷,他决定用死亡来回报自己的父亲。萧方等率军出发后,还未到达湘州就遭到埋伏袭击,萧方等根本无心恋战,最终兵败身亡。萧方等的死讯传回荆州后,萧绎没有半点悲伤之色,他内心反而窃喜,终于可以册立自己宠妃的儿子为世子。没过多久,萧绎的宠妃王氏意外身亡,萧绎悲痛至极,并将此事归咎为徐王妃,最终逼得她投井自杀。徐王妃死后,萧绎拒绝为其发丧,命人将她的尸体送回娘家。徐王妃去世之后,萧绎仍然觉得不解恨,他又命人将徐王妃的风流韵事写进一本名叫《金楼子》的书中,好让她遗臭万年。其中“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出自徐王妃。萧绎此举没有让徐王妃遗臭万年,反而让自己落得个千古骂名。从此事也可以看出,萧衍的纵容让皇室宗亲完全变成了一群没有伦理纲常的乌合之众。

逼死萧方等母子后,萧绎派竟陵太守王僧辩挂帅前去征讨湘州,因为事出突然,王僧辩的部队集结速度慢了一些,他要求再宽限几天,以免忙中出错,萧绎对此大发雷霆,他以王僧辩勾结对手为由将其下狱。随后又命其他人挂帅继续出征。但其他人不是萧誉的对手,无奈之下再次启用王僧辩,王僧辩率兵一路攻城拔寨,杀掉了萧誉。

萧誉被杀后,驻守雍州的萧詧担心自己受到清算,便主动投降了西魏,并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送到西魏入质。为了解救萧詧,宇文泰派大将杨忠前去解围。萧绎此时正在围攻长沙,他拉拢柳仲礼前去攻打雍州,并承诺事成之后将雍州刺史之位让给他。柳仲礼号称江南第一猛将,结果在杨忠面前现出了原形,杨忠不仅击败了柳仲礼的军队,还将他生擒。萧绎眼见杨忠如此勇猛,不敢与之交战,遂派人与他讲和,并将自己的儿子送到西魏入质。杨忠凭此一役名震江南。

后来萧绎又把目光转向了驻守郢州的萧纶,并成功拿下郢州。随着萧绎接连拿下湘州和郢州,他的实力大增,此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诸侯王,他要打进建康和侯景决一死战。与此同时,岭南也有一支部队打着讨伐侯景的旗号往建康进发,为首的事西江都护陈霸先,此时的陈霸先已经四十六岁。出身寒门的他依靠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才走到这个位置,但他不甘心做一个地方大员,他想要称霸天下,而侯景作乱给了他带兵入京的机会。公元550年正月,陈霸先正式起兵讨伐侯景。

陈霸先的起兵之路并不顺利,他从岭南前往建康需要经过诸多城池,这其中有很多郡守已经归降了侯景,陈霸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了宁都。随后他派人向萧绎奏凯,萧绎想拉拢陈霸先,便封他为江州刺史,命他继续北上,向江州进发。此时萧绎和侯景正在长江中下游激战正酣。公元550年九月,侯景派大将任约前去攻打郢州,结果被萧绎打败,后来侯景又派人前往增援,结果又被打败。侯景一气之下决定率兵亲征。为了防止建康生变,他让亲信王伟留守建康,然后挟持萧纲的太子萧大器出征。

虽然侯景在之前的战斗中所向披靡,但他的将领大都来自北方,不熟悉南方的水战,在与萧绎大将徐文盛交手的过程中被打得节节败退。侯景虽然性情残暴,但关键时刻脑子不犯浑,他自知在水上无法战胜萧绎,便派人绕过徐文盛的大营,直奔郢州都府江夏,此时驻守江夏的是萧绎的次子萧方诸,萧方诸年仅十五岁,根本不懂行军打仗,之所以让他驻守江夏,是因为前方有徐文盛坐镇,江夏根本不会有危险,萧方诸也认为江夏非常安全,便没有设防。

就这样侯景派去的军队轻而易举的俘虏了萧方诸。拿下江夏后,徐文盛腹背受敌,侯景很快又打败了徐文盛。

公元551年四月,侯景率军从江夏出发直奔巴陵郡,号称二十万大军,此时侯景军队士气正盛,他想凭此一役彻底荡平南梁,然后自己登基做皇帝。侯景是穷苦人家出身,能有今天的地位主要靠两点,第一,跟对了人,第二,足够聪明,或者足够说阴险狡诈。如今他只要击败萧绎,就能半只脚踏上皇位,想到此处,一股豪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巴陵郡是一座小城,为了加快速度,侯景将军队一分为二,让大将任约率兵往西直取江陵,而他要亲自攻打巴陵,他认为能够轻松将其拿下。但驻守巴陵的王僧辩不是寻常之人,此前萧绎就是依靠他才得以攻克湘州。尽管侯景派出主力将巴陵团团围住,但始终不能攻克。不过王僧辩也损失惨重,巴陵郡的形势不容乐观。萧绎为了稳妥起见,派老将胡僧祐前去支援,萧绎临行前特意嘱咐他,不要在陆地上和侯景交锋,一定要寻求水战。胡僧祐在半路上遇到了任约,胡僧祐故意示弱往后撤退,任约以为对方胆怯,于是奋起直追,结果被胡僧祐用火攻打得大败,此役任约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任约也被活捉。不过萧绎并未杀掉任约,而是留在身边重用。

此时距离侯景围攻巴陵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巴陵郡尽管形势危急,但就是无法被攻克。时值盛夏,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作战导致侯景军中出现了瘟疫,士兵死伤过半。这是侯景几年以来最惨的一次失利,为了保存实力,他留下大将宋子仙继续留守郢州,他则率领残兵返回来建康。萧绎见侯景败退,便率军前去追击,并成功斩杀宋子仙。任约和宋子仙是侯景最倚仗的两位大将,如今他们一死一降,这让侯景的内心十分受挫。志在扫平天下做皇帝的他,只得改变志向。

在王伟的建议下,侯景废掉了萧纲,然后改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公元551年八月,侯景正式被废。为了斩草除根,侯景将萧纲连同他的儿子全部诛杀。仅仅过了三个月,萧栋又被侯景废掉。侯景之所以废掉萧栋,是因为他感觉前途未卜,为了满足一下当皇帝的瘾,他决定提前篡位。公元551年十一月,侯景正式登基为帝,他将国号定为汉。侯景登基之后,王伟按照祖制要为皇帝设立七庙,里面供奉皇帝的七辈祖宗。但侯景只知道自己父亲的姓名,甚至连自己的爷爷是谁都不知道。这番场景,看得在场的臣子哈哈大笑,就连侯景本人都觉得好笑。最终王伟将侯景的先祖追溯到东汉宰相侯霸。

侯霸是土生土长的汉人,而侯景则是羯族人,两者根本没有任何关联。不知侯霸在天之灵接受侯景供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尽管此事十分荒唐,但大家碍于侯景的残暴,只能陪他假戏真做。王伟为了培养侯景的帝王之气,给他定了很多的规矩约束他的言行,但侯景根本不听从,仍然以流氓的姿态来面对众人。

就在侯景沉浸在皇帝大梦不能自拔时,王僧辩率领大军沿江而下直奔建康。公元552年二月,王僧辩与陈霸先兵合一处,准备对建康发起猛攻。王僧辩和陈霸先见面后,两人脾气相投,成为了好友。王僧辩军中缺粮,陈霸先就慷慨相赠。成功会师后,两军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占领了芜湖。侯景派出大将侯子鉴前去迎敌,临行前侯景特别嘱咐他不要和王僧辩水战,一定要寻求陆战的机会。但侯子鉴根本不是王僧辩的对手,王僧辩几番示弱后,侯子鉴认为对手惧怕自己,便倾巢出动,结果被王僧辩杀得片甲不留。侯子鉴只身逃回建康,侯景得知姑孰失守后,不禁泪流满面。

但侯景不想束手就擒,即便失败,也要奋力一搏。随后他拿起武器亲自上阵。此时他手中还有数万兵马,面对陈霸先和王僧辩的军队,他主动打开城门前去迎敌。虽然侯景是个瘸子,但骑在马上的他丝毫不影响战斗力。陈霸先认为敌寡我众,便摆出一字长蛇阵,首尾相互呼应,迎战侯景。此时的侯景足够强悍,在他的率领下,士兵们也奋力拼杀,眼看梁军的阵型要被冲破,陈霸先率人绕到侯景身后,王僧辩则在正前方和侯景缠斗,最终在陈霸先和王僧辩奋力合作下,将侯景的军队击溃。侯景见状不妙独自逃回了台城。

侯景没有进城,而是将自己在建康生的两个小儿子抱上马,准备逃跑,王伟则极力劝阻,他说天子守城尚可一战,如果天子逃走,国家将彻底灭亡。侯景已经过了一把皇帝瘾,他心中根本没有家国概念,随后带着一众残兵便骑马扬长而去。王僧辩派人在后面穷追不舍,最后侯景逃到了海边,他打算乘船逃到海岛上避难。但有人不愿意继续跟着侯景逃窜,此人便是杨侃的儿子羊昆。为了寻求生路,他伙同船上的其他人准备杀掉侯景向梁军投降。尽管侯景十分英勇,但双拳难敌四手,在羊昆的主导下,侯景被当场杀死。

侯景是一个非常崇尚暴力的人,如今的他却死于暴力之手。此时距离侯景攻下台城逼死梁武帝过去了三年。侯景的军事能力是当世首屈一指的,但他的军事能力并未为天下造福,而是将华夏大地破坏的满目疮痍。

由于侯景在江南大杀四方,使得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均势被打破,北朝再次占据上风。在中华名将录里,侯景不会留下名字。但在破坏者名录里,侯景当仁不让的会名列前茅。

侯景死后,他的首级被送往江陵示众,双手被送往北齐,作为萧绎与北齐交好的见面礼,他的躯干被扔在建康,城内百姓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前去抢食他的骨肉。侯景死后,他的亲信有的投降了东魏,有的则被俘。侯景的心腹王伟因为颇具才华被萧绎赏识,他本想收留他重用,但王伟曾在一篇文章中骂过萧绎,萧绎看过此文后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钉在柱子上,随后将其斩杀。

之前侯景拥立的废帝萧栋尚在人世,萧绎随即让人把他扔到河中溺死。随后王僧辩等人率领群臣劝萧绎登基为帝。萧绎也没有推脱,随后登基继位,是为梁元帝。王僧辩作为首功之臣,被封为司徒,兼任扬州刺史,驻守建康。陈霸先则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兼任南徐州刺史。

就在萧绎继位之初,他的弟弟萧纪在成都称帝。公元552年八月,萧纪让自己的小儿子留守成都,他自己亲率大军准备杀向建康除掉萧绎。

萧绎刚和侯景大战一场,实力被大大削弱,此时的他根本不是萧纪的对手。他派人向萧纪讲和,但被拒绝。他不想把皇位拱手相让,于是派人前去联络宇文泰,希望他能出兵攻打萧纪的老巢益州。宇文泰认为机会难得,便派自己的外甥尉迟迥出兵伐蜀。并一举拿下了成都。萧纪见大本营失守,又主动和萧绎讲和,萧绎没有同意,而是派人进行攻打。此时萧纪的军队已经人心涣散,将士们纷纷溃逃,萧纪只剩下十几个亲信陪伴左右,没过多久便被梁军抓获。萧绎随后派人将其处死。自此之后,侯景之乱带来的影响告一段落。这场叛乱给华夏大地带来了非常惨痛的代价,但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并未因此停息战乱,各路野心家还在虎视眈眈的俯视着这片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