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军之魂”罗泽南

 茂林之家 2024-04-22 发布于湖南

罗泽南(1807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谥忠节。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理学家、湘军主要创始人、湘军杰出儒将。

“湘军之魂”罗泽南

罗泽南,嘉庆十二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善庆乡新林里(今双峰县石牛乡)一罗姓清寒农户家庭。自小聪慧过人,四岁识字,六岁入私塾,过目成诵,然科举屡试不第,太平军兴始大器晚成。罗泽南一生以咸丰二年(1852年)为界,前后贯穿两件大事:

一、治学育人

咸丰二年以前,罗泽南精研理学及经世之学,以理学为终生信仰,夜以继日博览经史,精进学问,并先后写出了《人极衍义》《读孟子札记》《西铭讲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诗文集》等丰厚著作,其中《姚江学辨》被一些晚清程朱理学的学者赞为“吾道干城”,《小学韵语》成书不久即成为众多私塾的流行教材,《皇舆要览》这本以理学“经世济用”为指导思想的地理著作,更为他后来领兵打仗提供了很大助力。罗泽南著作思想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程朱理学和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分子。

十九岁应童子试不第后,罗泽南回到家乡教授讲学,开始了长达28年的设馆教徒生涯。他的教授内容与方法别具一格,不仅应科举,且授“六艺”和经世致用之学,既习文,又习武,学子云集,先后培养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李杏春、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濬、康景晖、朱铁桥、罗信南、曾国荃、曾国葆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后来这些弟子大多成为湘军名将,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书生领兵”的一大奇观,他本人亦成为早期湘军的稳定器和核心人物。

二、临阵治军

咸丰二年后,太平军兴,罗泽南投笔从戎,倡办团练,率部与太平军作战。他不但参与制定了多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更亲自参与和指挥了多场重大战役,对湘江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是湘军将领中不多见的能独当一面之大将,为平定太平天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咸丰二年,应湘乡县令朱孙诒邀请,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一众弟子,以理学为神、以戚继光《练兵实纪》为法,办理湘乡民团,成为全国众多团练中的佼佼者;曾国藩奉旨出任湖南团练大臣,调湘乡团练入长沙,委罗泽南以中营统率重任,以罗泽南前所定立的湘乡团练营制为基础,议定了湘军数十条营规营制,顺利实现了湘军由团练到正式军队的转化。

咸丰三年,太平军西征围南昌,曾国藩派罗泽南、朱孙诒率湘军增援江忠源所部,以书生、农民为主体的援军抵南昌城下,一反八旗军、绿营军见太平军即溃的惯例,主动发起进攻,“书生争奋搏寇”。初临战阵,弟子谢邦翰、罗镇南、罗信东、易良干四位营官及士兵八十一人战死,败后罗泽南拢溃卒再战,终解围南昌,一振湘军士气,也打出湘军的名气,进一步坚定了曾国藩扩大湘军的信念,“湘勇果可用,虽败敢深入,官军不如也”。八月,天地会围攻江西吉安,罗泽南率部追至安福,以三百人歼敌数千,被江西巡抚张沛保奏为直隶州同知。

咸丰四年六月,罗泽南和塔齐布一起攻岳州,三战皆捷,歼灭太平军数千;闰七月,攻破了高桥九座太平军营垒,太平军退守城陵矶后,罗泽南和塔齐布趁势进击,接连击下多处大营,自此,湘军威名远播,罗泽南被赏加按察使衔,与塔齐布并称为湘军名将。

咸丰五年,湖北清军屡败,太平军第三次攻陷武昌,占领湖北、江西大片土地,危机关头,罗泽南竭力助曾国藩整肃队伍,稳定军心,强力支撑。罗部先被派往救援饶州,在陈家山、大水桥血战两场,毙太平军三千余,克复弋阳;后援广信,在城西乌石山大破太平军,接连克复兴安、德兴、浮梁等地,使东路压力大减;接着,罗泽南率部在梁口、鳌岭、义宁三战太平军,杀敌八千,全胜克复义宁,解除了江西、湖南两省的肘腋之患,打通前往湖北崇阳、通山的通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被曾国藩奏请加封为布政使衔,七月,塔齐布病逝,罗泽南更成为了曾国藩和湘军的南天一柱。

咸丰六年,武昌久攻不下,江西又告急,罗泽南“日夜忧愤,督战益急”,连场血战不止。三月,太平军陆路往来接济之路断,为打破封锁,遂不断从九江、黄州、兴国、大冶增调援军,长期坚守不出的武昌太平军洞开城门,兵分数路,主动出击。罗泽南派蒋益醴、唐训方等分兵攻击,太平军万余人乘隙直扑洪山大营,罗泽南勒马率中营正面拦击,贼溃,追至城下,被飞子击中左额,伤深二寸,子入脑不出,血透衣带,犹力战逾时,所部安然撤退方归,退回洪山后仍端坐营外,与诸将商议攻城方略,两日后伤重不能起,握胡林翼公手言“危急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今武汉未克,江西复危,力薄兵单,不能两顾。死何足惜,事未了耳”,语未毕目瞑而逝,清廷谕照巡抚阵亡例赐恤,于湖南本籍及湖北、江西地方建立专祠,谥忠节,归葬故里。

三、湘军之魂

出师未捷身先死。如彗星划过天空般闪耀而短暂的三年征伐生涯,是罗泽南治学生涯厚积薄发式的实践,为他赢得了“湘军之母”、“湘军之魂”的身后誉称。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博基直言:“无泽南,无湘军”,《湘学略》高度评价曰:“湖南之盛,始于湘军,湘军之将,多事罗山。大儒平乱之效,湘中讲学之风,皆自罗山而大著......湘乡一县之人,征伐遍于十八行省,罗山之力为多。儒门出将,书生知兵,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古月/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