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串门儿

 谨言策行 2024-04-22 发布于山西

网友曦婉给我发来一篇文章,让我分享她刚看完《丧钟为谁而鸣》所写的一篇读后感,看着书名似曾相识,可是一时又想不起作者是谁,接着往下阅读,才知道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却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于是我带着疑问和惭愧向曦婉道歉。她说,莫老师太谦逊了,这本书她也是通过《战地钟声》这部电影才刚知道的。

我知道她是给我一个台阶下,我不是谦虚,是内心的真诚。古今中外的书浩如烟海,一个人有生之年,能够读过的书并不多,看过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但我面对“文学硬汉”海明威还是很汗颜,他的作品除了《老人与海》外,其他的我知之甚少。

由此想到了如何读书、读更多的书。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那么片刻你能达到与书同乐,欣然忘食的境界,那就达到读书的目的了。这种读书就好比是村子里的生活,串门儿最是寻常。串门儿是凡俗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除了增进邻里的情谊、和谐外,也能串到更多的消息。有的人每天不到别人家坐坐,扯扯闲话,似乎浑身不自在。可是再喜欢串门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门都串了,因为有些人家是不轻易接纳外人的。

而读书就不同了,杨绛先生这样描写读书的快乐: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甚至砰一声推上大门——就是说,啪的合上书面。


杨绛先生的“隐身”串门儿读书言论,确实经典。读书就是这么容易,就当是串门,找个知心朋友(书)聊聊天,拉拉家常,聊得高兴了,投机了,这朋友(书)间的感情就更加深厚,话不投机呢,另找个朋友(书)接着聊也未尝不可。

这种“串门儿”要比乡里乡邻串门更自在、更松弛。《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在当下具有很强私密性的“家”中,不随便去串门也是一种人情往来的礼仪。如果你不打招呼去串门会让被访者很被动,随便上门也会打乱人家的提前安排,即便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你不请自来的串门也会让朋友心存疑虑。因此,人情往来最基本的就是距离、尊重与换位思考,不要只图一时兴起就频频串门,不但不利于彼此关系的增进,反而会适得其反。

可是,放在读书中,你想串门儿那可就随意多了。无需你预约、也无需你去打招呼,更不需要你去揣度对方是否方便,你只要搜寻着一切可看的读物,有一定的时间,那你可以打开书海中任一扇门。

每一扇门都有动听的故事,都能获取一定的知识。如果你想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之大,了解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你可以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万物都会变化,而我们要接受和适应变化及无常。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山河日月、星辰大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我们面对这些本以为亘古不变的东西发生变化时,不要觉得惊讶。

如果你想以史为鉴反观历史,照亮现在,指导未来,可以到历史的书海中去串串门儿。读读《史记》,在对历史的深入探索和反思中汲取智慧,丰盈头脑,从而达到指引现实,超远现实的目的;翻开《万历十五年》,顺着作者剖析式的历史讲述方式,深入认识到事物演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类能力建设。

如果你想领略科学的奥秘,你可以穿梭到科学的环境中去串门,来一次智能探险,弄懂一些一无所知的自然知识。如《物种起源》,从中了解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打开《昆虫记》,从昆虫世界中详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串科学这个门儿,教会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在增长才智的基础上增强科学思维,理解世界的能力。

更多人喜欢串门的地方是社会知识,那就去世界经典的文学海洋中去徜徉,这方面的导师更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相隔万里之遥,你可以随时闯入到他“家”,与之聊天说笑,请他们解疑释惑,这些都是他们对社会规律和社会常识的总结,在串门交流中,可以看到生活的不同侧面,读懂人性的本质,给你精神上以滋补和调养、永葆向上的青春活力。

当然,在你串门时,认为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有益的就多读一些,读不懂的就放一放缓一缓,以后时间合适了,机会找准了,再去串串门,也许就读进去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就透彻了。因此,无论你经历怎样的工作、生活,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到书中去串串门儿,穿越时空,和古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与伟人同行,浸润心灵,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