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徐佩瑶:春来正是读书天--写在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

 阿拉善文学 2024-04-23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徐佩瑶|内蒙古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节日是值得纪念的,庆祝的是平淡生活中的一颗糖果,剥开花花绿绿的糖纸,给人带来四时中的小惊喜和好滋味。
去年此时,我堆砌了三言两语,做了一篇读书报告来,作为小小的总结,给自己一些标榜“读书人”的体面。今年翻出来看看,觉得颇有点懒洋洋的骄矜。不过把那篇文章当做漫长读书之路上的坐标,也算标记了方位,记载了成长。
你看,和阅读同行的时间,又多了一年,不过方寸的书本,带着我走千山跨万水,度过很多个无心安睡的夜,也曾在短暂的几瞬几息内送我深睡安然。
我始终觉得阅读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佐味,或者说,是生命之盐。它没有像柴米丝绵那样带来具体的可被触碰物质上的温暖与饱足但它带来意识的流动和思想的震颤,像是久居深渊而窥见一丝光明,久经跋涉而适逢一处驿站,它消弭心有愤懑,让停留成为自愈的过程,而不是停滞不前,灵魂枯萎。
没有阅读的的生活会有多干瘪无味,我无法想象。在我看来,阅读其实是一种状态,不是只有翻看纸质书才能够被称之为“阅读”,当信息、文字、图片甚至视频进入我们的视野,被大脑解析和思考,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读。正因如此,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阅读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才要读好书,好读书,做好选择,品读滋味不能甘于做一只不识细糠的山猪。
春来正是读书天,花月相合,春风拂面,褪去厚重的冬装,穿上轻薄的春衫,正适合手不释卷。四月,因为世界读书日的存在,多种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在阿拉善,如沙漠中的蒙古扁桃那样徐徐展开,一不小心,就芬芳了一整个春天。
我是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作为观众坐在台下聆听分享,或者作为嘉宾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未曾读过的书,像是被介绍了一位新朋友,遇见和自己感悟相似的分享,仿佛与老朋友久别重逢。去除藻饰和伪装,读书的姿态可以作假,读书后的感受却无法简单的做到“速成”。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似乎缺少了静下心来慢慢的读一本书的浪漫,囫囵吞枣很容易消化不良。前不久看到了一本书,名字颇为有趣——《如何假装读过100本名著:伪文青实用指南》,这本漫画书仿佛在试图教会了一个人快速入门成为了解经典的“伪文艺青年”。我想,读到这本书的我们可能未必对书中所提到的100本著作全部有所涉猎,但创作这本书的作者约翰·阿特金森,一定有一个幽默有趣的灵魂。我想把这本书买下来送给自己,对照每一帧进行“打卡”,看看是否会产生和作者一样的共鸣。
书籍真是有趣的存在,不同的作家写下的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它可能从很久的过去和很遥远的国度而来,甚至有些文字,经过翻译后为另一种文字后仍不改其魅力,让无数读者恋恋不忘。作为一名读者,我常常感慨,生而有涯,书海无涯,我像一位奋力挥动舟楫,泛舟书海的远行客,读书日久,却只是用一只汤匙,轻轻的把嘴唇濡湿。
有字之书读的久了,越发现,尚不足,远不够。行者无疆,还有一本无字之书,早已写在了祖国大地上。被千百年来的文化和历史浸润了的土地,何尝不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不同的山水风物已经是浑然天成的装帧,动身的那一刻就已经翻开了序言,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与山中走出来的,又是哪一本小说中的隐逸之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旷野的风送来远处驼铃的声响,胡杨深处谁家的女儿在歌唱?
幸运的是,还好自己还有一枝笔,能够将阅读生命之书的感受倾泻在笔端。阅读从来不嫌迟,书写也是。
在这个春天里,尝试着把目光放在脚下,放在身边,放在生活中,在读好身边带有泥土味的故事的时候工作和生活中寻找新的灵感。试着去不断丰富走进沙漠深处牧民家的体验;去积累与大家交流、对话的经验;去培养一双透过烟尘与风沙,穿过居延与贺兰,有着广阔视野的眼。
那些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会一同镌刻进生命里,成为一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成长为心灵的绿色,带来灵魂深处的清凉。

徐佩瑶:笔名,四喜。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会会员。202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阿拉善日报》驼铃季刊等报刊《阿拉善文学》《驼融融》融媒体文学平台。

主编:袁华年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