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佳作 || 仓颉中学王怡麟:一曲令人叹惋的千古悲歌——《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一床书759 2024-04-23 发布于陕西

破镜不重圆,覆水不可收。

——题记

很多人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桩爱情悲剧,但有位同学的言论让我深思。他说:"《孔雀东南飞》真的是一个悲剧吗?"

是啊,这真的是一个悲剧吗?

课堂上,同学们就"焦仲卿到底爱不爱刘兰芝"和"焦仲卿是否自私"这两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而我认为焦仲卿根本不爱刘兰芝。

焦仲卿身为官府小吏,必然懂得些许人情世故。但在刘兰芝生气想要回到娘家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安慰刘兰芝,反而去质问他的母亲。焦仲卿的母亲早年丧夫,一人将焦仲卿兄妹二人拉扯长大,性格较为强势,甚至蛮横霸道。并且,她认为焦家有官府背景;而刘兰芝家中虽然很富有,但在当时的社会,富不如贵,所以便处处挑剔儿媳,并在儿子面前声明要给他找第二任妻子。

从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并且"三日断五匹"中可以看出刘兰芝多才多艺且勤劳能干。所以,我认为焦仲卿不够深爱刘兰芝,而是他认为刘兰芝各方面条件优越,还如此爱他,是个做他妻子的不错选择,或者说他觉得他应该爱刘兰芝。

这时肯定会有人说焦仲卿在刘兰芝死后也已自缢,表明焦仲卿还是爱刘兰芝的,不愿让刘兰芝一个人死去。对此,我认为一方面在古时封建的背景下,不论是刘兰芝死去还是焦仲卿死去,活下的一方都会被世人诟病,焦仲卿是因为害怕舆论压力才随刘兰芝一同死去。而他当时“徘徊庭树下”也可能是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另一方面,前文提到了“勿复怨鬼神”,说明当时的年代,人们是较为迷信的,而刘兰芝死去,若焦仲卿并未遵守诺言,他的内心肯定会饱受煎熬,甚至沉落到长久的恐惧中去。

另外,我认为焦仲卿是自私的。在刘兰芝想要离家时,焦仲卿不作表示,转而去问焦母,焦母不同意,他也没有再作回答,而是去告诉刘兰芝,并不是他想让她回去,是他的母亲逼迫他,自始至终,他并未过多参与这些事中。在刘兰芝走后,他也并没有将刘兰芝送到家中,而是半路将刘兰芝抛下转而去处理公事。如果说焦仲卿是没有脸面见刘兰芝的家人,那他为何不让刘兰芝家中的人来接刘兰芝之后再走呢?并且在刘兰芝走前他曾与刘兰芝立下誓言,说不久后便来接刘兰芝,但在连续几人提亲后他也没有任何表示。刘兰芝最终心灰意冷同意婚事,焦仲卿却在此时回来,讽刺刘兰芝“卿当日胜贵”,而他将“吾独向黄泉”。至此,刘兰芝彻底对这个男人失望。在这之后,焦仲卿还埋怨他的母亲,再次将自己置身事外,他说他已经如快要落下的太阳一般走向生命的终点,又祝他的母亲“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儿子都死了,母亲还有什么活头?怎么还能“四体康且直”?这非但是不懂爱,更加是不知孝了。

这一切的悲剧由焦仲卿造成,最后的结局虽然“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但以今天人的眼光来看,实在并不圆满。他用几句话将刘兰芝逼上绝路,又用几句话让他的母亲悔不当初。
焦仲卿在不该沉默时沉默,在该勇敢时软弱,如果他能认清局势,足够清醒,结局怎会如此?

(推荐老师:闫杨虎)

作者简介:王怡麟,高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人生格言:不能因困难重重而放弃梦想,不能因梦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