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藏】“后来教小儿孙看”

 画蛇者说 2024-04-23 发布于山东

这种东西权且叫它备忘录。正反两面,毛边纸质。

全文曰:

【正面】老林小凹地南一段,押于方某水多年。小铺卖于方某耕,某耕招(找)方某昌自(营)利高粱五斗,穰(让)了半斗作四斗半,每斗作银票六千八百元(一□八佰元)。给他棒椿子(玉米)三升、高粱二升不算,又给他金洋六千八百元。某昌算算又给方某珂牛一半,作(价)金洋六千元。大门外榆树一棵、杨(洋)槐树一棵,卖了金洋八百元。家里给他粮食一斗。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请客班(办)各(过)去。

【反面】结下绸愿(仇怨)。班(办)事人:方某忠、某高、某宽、某瀛,坐了一布(席)。族人方某伦、某诚、某恭、某志,吃了一同(通)。多年念相,招(找)花利至(知)照。后来教小儿孙好看。

备忘录中的银票,相当于现在“银行承兑汇票”。金洋,即当时的纸币。抗战后期,当地多种金融钱币如日军的军用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纸币及各地方政府的流通券,甚至连八路军的“北海票子”、各商号自行印制的纸币,一起混合流通。

对于这个备忘录,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应该是这家把土地和铺面押给别人之后,中间发生了一些纠葛,“结下绸愿(仇怨)”,后来经过中间人、族人调解,“坐了一布(席)”,“吃了一同(通)”,达成了某种协议和谅解。所以就写下这个东西,作为“多年念相”,“后来叫小儿孙好看”。

至于“招(找)花利至(知)照”,花利,一般指田地等所得的收益。 如宋苏轼:“逐年所出花利微细,卒填所欠官钱不足。(《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当地俗语又称“花厘”。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纸支付的账目知照。

不过,这个特意写下的东西很有意思,折射出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社会交际、经济来往的心机和心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