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的人,每天都读书

 感恩遇见正能量 2024-04-23

你有多久没有打开一本书,细细品读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聊聊“读书”的话题。

图片

为什么要读书?

可能,你心里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读书?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愿意刷短视频去了解这个世界,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7分钟听完一本书的解读,45分钟追完一部电视剧……

信息唾手可得,读书还有必要吗?

网络上,有几个高赞回答,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树洞见鹿

如果非要说一个读书的意义,那么我认为: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孤独中自省,在低谷时自修,在迷茫中自渡。

看过央视的一档节目里,白岩松分享了一段经历。他说自己抑郁五年,曾多次想不开,被曾国藩劝解弟弟的一句“花未全开,月未圆”点醒,然后走出了低谷。

所以,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填平低谷或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小N

我听到过一个很深刻的回答:“读书是为了体验我们这短短一生没有体验过的情感。看向过去,我们可以享受到每个时期别样的气息!看向未来,我们沉醉在想象中的新奇事物!读书的意义就是能让我们在精神上获得永生!”

@北大校长

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

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

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

会悄悄的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书便宜,但是不意味着知识的廉价。

虽然读书不一定能功成名就,也不一定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够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皮有分寸。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他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普通人最好走的路。

读书的理由很多,你,肯定有自己的答案。

其实,现在很多优秀的人,在某个领域领先的人,都不曾放下书籍。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俞敏洪曾分享,在大学期间曾因病住院一年,在那一年时间里,他读了200本书。正是这些积累的知识,让他独具慧眼,找到了从商的途径,实现人生逆袭。

有句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那些读过的好书,不断滋养着你的生命,拓展你的边界,终将会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让你活成最好的模样。

该读什么书?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有位追求上进的青年管理者,请教一位长者,说:“我特别想提升自己,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决定一生中要读一万本书。可是,几十年来,自己读了几千本了,面对人生难题,依旧解决不了,为什么?”

这位长者说:“天下真正的好书可能没有一万本。那些真正揭示人生本质和真相的书,也许只有不到500本,而你这一辈子能读到的,可能不超过100本。正如《道德经》所言:少则得,多则惑。与其读一万本书,不如100本书读100遍,好好读透,这才是对你最有帮助的。”

图片

诚如这位长者所言,“那些真正揭示人生本质和真相的书”,才能称为好书。

比如,我们可以读一些人物传记,向那些钦佩的人学习。

世界上有很多好书,犹如地下宝藏,需要开采与探索。你不去读,就根本不知道它的好;你不去读,就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想问题的人。

如文史类书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即是史,史即是今。从文史类书籍中,我们既可以学到朝代兴替的天机,看到天理大道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背景下,从隐微到卓著的展开过程,深刻体会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规律;又可以以古鉴今,朝代兴替的本质就是人心在天时地利下的变化,看到人心发展变化中的善恶因果,感受时代变迁中的无限力量与生机,帮我们消解人生悲苦。

如经典类的书籍。

读史使人明智,读经典更是使人洞彻问题的本质。

阳明先生讲,从记事的角度看,《尚书》《诗经》《礼记》《易经》这几部经书也是史书;从弘道的角度看,《春秋》这部史书也是经书。所以,经书是史书的抽象提炼。而不管是经还是史,它们的根本宗旨都是一条,那就是抑恶扬善,以正人心。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推荐关于人生修养的几部经典:《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钱穆先生说,“如果大家都能每天抽出些时间来,有恒地去读这七部书,准可叫我们脱胎换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如专业书籍。

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阅读严肃的专业的书籍,就是每天花10分钟去读别人不读的书,比如哲学类的,比如专业领域里的最新的知识,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思维进行对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阔眼界。

读这样的书每天只需要10分钟,扣除周日休息,一个星期就有60分钟的时间,与智者进行对话。

这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草地里的冬瓜,暗自生长。当别人注意到的时候,那已经是一个大冬瓜了。

怎么读书?

读一本好书,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子说,读书贵专而不贵博。读书要注重专一,而不是注重广博。而“专一”,不是说不要多读书,而是反对那种为“博”而博,一无所获的读书行为。“专一”就如前面那位长者说的,100本书,读100遍,好好读透。

什么是“读透”?

有句话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首先,为理解书中的意思,你可能会查阅很多资料、加很多注解,这本书看完之后,感觉它变得很厚。继而,将书中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去看到问题的根本、人生的真相。认识到本质,你就具有了一通百通的能力。这样,这本书仿佛由厚变薄,深入浅出。

图片

每一本书,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你读的每一行字,看的每一句话,都在无声中,给予你滋养;你从书中体会的每一个观点,明白的每一个道理,都将带你去到更加高远辽阔的地方。当你读的书足够多,见过的世界足够广,就算前路茫茫,你也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在你的阅读经历中,有哪本书曾经深深触动了你,为你打开了怎样的认知大门?发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责编 | 张玲   配图 | 鸿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