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明代曾于此地设华节亭,1859年开始均为英法租界,各国先后在此设立领馆、银行、洋行、会所等,也集中地反映了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 2010年政府对沙面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恢复特有的风貌。 ![]()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珠江右侧的小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有大小街巷八条,是鸦片战争后的历史遗迹,岛上保存的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 这个“广州露天博物馆”,在2022年3月有了新的名字:人才休闲岛,利用沙面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营造“类海外+最广州”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打造集“国情研修、创新创业、交流联谊”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园区。 ![]() 聚焦沙面岛历史风貌景观、打造“沙面人才休闲岛”,这里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地方。 ![]() “五个坚持”。 ![]() 今年1月4号,“广州古树公园”在沙面岛正式揭牌,璀璨明珠沙面岛,拥有众多的古树名木,见证了历史变迁。这些古树,与沙面古建筑群、沙面雕塑共同组成了动人的“沙面三宝”。 ![]() ![]() “沙面古树公园”,留存了全区52%以上的古树资源,现存有古树137棵,最长树龄有300多岁,最小也有100多岁,是见证了沙面百年风雨、兴衰荣辱的活教材。 ![]() ![]() 例如这棵立于路口的大榕树,树龄235年。 ![]() ![]() “一木成林”的故事。 ![]() ![]() 沙面三宝之一“沙面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级文保。150多栋欧陆老建筑,其中不乏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 ![]() 沙面南街2号至10号,清末民初建造,原是印度人的住宅。 ![]() ![]() 沙面大街1号,清末民初建造,曾是法国军队巡捕房。 ![]() ![]() 沙面大街2至6号,俗称“红楼”,1902年建造,曾作海关馆舍。 ![]() ![]() 沙面大街10号,清末民初建造,曾作法国兵营。 ![]() ![]() 沙面一街3号,1899年建造,曾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 ![]() 沙面一街16、18、20号,民国时期建造,印度人住宅。 ![]() ![]() 沙面大街26号,1911年建造,曾是台湾银行广州分行。 ![]() ![]() 沙面大街36、38号,清末民初建造,曾作法国传教士社楼。 ![]() ![]() 沙面大街39、41号,1862年建造,曾是美国沙宣洋行。 ![]() ![]() 沙面大街46号,清末民初建造,曾是美国万国宝通银行。 ![]() ![]() 沙面大街46号,清末建造,曾是英国旗昌洋行。 ![]() ![]() 沙面大街49号,清末民初建造,曾是英国渣打银行。 ![]() ![]() 沙面大街56号,1893年建造,曾是日本正金银行,后做过美国领事馆。 ![]() ![]() 沙面大街61号,民国时期建造,曾是英国天祥洋行。 ![]() ![]() 沙面大街68号,1916年建造,曾是苏联领事馆。 ![]() ![]() 抗战期间,广东东江地区有一支颇有名气的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日本投降后,周总理领导,在这个建筑里,有美国调停小组参与,跟国民党谈判…… ![]() ![]() 这幢大楼很宏伟,没有铭牌,已被政府外事部门占用。 ![]() ![]() 沙面大街14号,“露德圣母堂”,原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占地面积839.75平方米。因该堂花园南连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 在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堂为其中的建筑物 间很小的天主教堂, ![]() ![]() 露德圣母堂,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其淡黄色的外墙与沙面的欧式建筑色调相统一,1996年11月,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沙面南街60号,基督教沙面会堂,建于1864年,是英国圣公会设立的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 ![]() ![]() 简称“沙面基督堂”,現是廣州保留較為完整的百年基督教建築,是广州艺术街拍的热门景点。主堂可容納約300人,2018年改造的副堂可容納約200人。 ![]() ![]() 此教堂沙面南街沙面大街两个进口,都有引人关注的装饰,欢迎游客参观。两个门之间的通道,布置了有关的历史照片和遗物。 ![]() ![]() 友好园,沙面大街上的口袋公园,有高大的榕树,新奇的雕塑,还有鲜花和小草映村,空气清新。 ![]() ![]() 雕塑,沙面三宝之一,多数富有童趣,非常令人喜欢。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