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峪关长城的城墙上,多出了一块砖,为何几百年来,无一人敢动?

 涂鸦吧 2024-04-23 发布于重庆

前言

在那个凡事都靠人力的年代,如何修建一座浩大的关隘工程?嘉峪关长城,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也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有一个让人不解的谜团,那就是长城上多出了一块砖,几百年来却无一人敢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块砖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嘉峪关的修建艰难重重

在明朝建立之初,宋国公冯胜上书朱元璋,建议在嘉峪关修建关城,加强西北边防。当时的嘉峪关只是一个简单的关卡,驻扎着少量军队,却无法抵挡外敌的入侵。

冯胜深知此地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必须加强防御才能确保西北地区的稳定。朱元璋对此深有感触,立即下令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兴建嘉峪关。

一开始,工程进展缓慢,只修筑了一座长220丈、高2丈的土城。但后来的历代皇帝不断加固,先后修筑了数座城楼,并在两侧修筑长城与群山相连。

最终,嘉峪关包含内城、外城、护城河三道防线,与长城连成一体,整个防御体系严密无比。这座"天下第一雄关"的建成,可谓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修建过程中,古人遇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如何将黑山采石场开采出的巨石运送到嘉峪关?这些石块尺寸巨大,人力根本无法搬运,马车也拉不动。对于当时的工匠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古人的智慧解决了运输难题

工匠们集思广益,终于找到了出色的解决方案。他们从春天开始修路,到秋季时,一条从黑山脚下直通嘉峪关的大路便修好了。等到冬季来临,工匠们在路上泼水,很快路边便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种创新的"冰路运输"方法,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将石块放在冰道上,用绳子拴住,让两匹马在两侧拉动,就这样将一块块沉重的石块顺利运送到了嘉峪关。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运输难题,而且效率极高,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可以说,正是这些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使得嘉峪关得以顺利建成。

这种运用自然资源、利用当地条件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他们不仅善于观察,更擅长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因地制宜"的建筑理念,不仅在嘉峪关的修建中得到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有广泛应用。可以说,这种智慧不仅造就了嘉峪关这座建筑奇迹,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

三、嘉峪关城墙质量卓越

为了确保嘉峪关城墙的质量,工匠们可谓是用尽了全力。每一块用于砌城的砖都是精心烧制、加工的,并且都要刻上经手工匠的名字,接受严格测试,通过后方可使用。

这种对工艺和质量的严格要求,不仅体现了工匠们的专业精神,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对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此外,为了增加城砖之间的黏合度,工匠们特意用棉麻、灰浆与黄土水制成一种独特的粘合剂,填充于砖缝之间。

等粘合剂干燥后,整个城墙便严丝合缝,坚不可摧。这种创新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城墙的整体强度,也增加了其抗震性能。可以说,这些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为嘉峪关注入了"钢铁般"的坚韧。

更令人赞叹的是,每一段新修建的城墙,都要经过专人的射箭测试。如果箭矢能射进城墙,那么这一段就要被拆除重建,处罚工匠。

这种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可见,古人对工程质量的执着追求,已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四、嘉峪关建成后成为西北重镇

就这样,嘉峪关在艰难曲折中最终建成,成为了守卫西北的重镇。林则徐被贬嘉峪关时,不禁感叹"此乃当世雄关也",并为之赋诗一首,将嘉峪关的雄伟壮观和自己心中的豪情一并抒发了出来。

这座"天下第一雄关"的建成,不仅彰显了中国古人的建筑智慧,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嘉峪关的修建历时百年,经历了无数次加固和翻修。它见证了中国历代皇帝对西北边疆的重视,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安全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座关隘不仅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了无坚不摧的屏障,在现代也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可以说,嘉峪关的建成,不仅是一项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个缩影。

五、正德年间的一场较量

到了正德年间,正德皇帝打算再次加固嘉峪关。一时间,工部上上下下纷纷请缨负责此事,因为这可是一桩大肥活。在那个官场腐败横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经过一番角逐,工部最终选出了十二个人负责此事,其中级别最高的是监事官,相当于整个工程的总负责人。

临行之前,工部尚书特意叮嘱监事官,这次工程质量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后果自负。这无疑给监事官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为他原本打算在这次工程中捞一笔。

但是,有大工易开占在场,他根本就没有机会了。易开占精通工程计算,能够精确计算出所需物料的数量,根本不给监事官任何偷工减料的空间。

于是,监事官打算好好"惩治"一下易开占,给他点教训。他找到易开占,问这次工程需要多少城砖。易开占信心满满地回答:"一块不多,一块不少,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监事官趁机道:"好,那我就按这个数量上报朝廷。如果城砖不足或有多余,都算欺君之罪,到时候就拿你问罪。"

六、易开占与监事官的较量

其他工匠见状都很担心,纷纷劝说易开占不要冲动答应。但易开占只是神秘一笑,表示他自有办法。这位大工虽然出身于工匠阶层,但却拥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勇气。他深知监事官的阴谋,但并不惧怕,反而想借此机会给对方一个教训。

等到工程结束,监事官检查时发现城墙上多出了一块砖,顿时想起了与易开占的约定,心中已经开始幻想如何治罪对方了。但是,易开占风轻云淡地解释道,那块砖并非多余,而是一块神圣的"定城砖"

他说,有神仙托梦告诉他,必须铸造这样一块特殊的砖,否则嘉峪关城墙就会坍塌。这块砖可不简单,是他们一群工匠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完成的。

监事官将信将疑,易开占便说:"如果不信神仙,大可一试。到时候城墙出了问题,可别怪我没提醒您。而且您不敬神明,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七、监事官认怂

监事官虽然对易开占的说辞半信半疑,但想到自己做的那些亏心事,如果真惹祸上身就糟了。再加上这次工程做得确实不错,他在尚书那里也有了好印象,万一因为自己节外生枝出了事,那自己的仕途就算是完蛋了。

权衡利弊之后,监事官认怂了。他满脸笑容对易开占说:"老易,你做事我放心,我这不是出于谨慎,多问问嘛。我们都是为朝廷效力,你就不要和我计较了。我看你这工程做得不错,到时候我一定会为你表功的。"

易开占通过这一招,不仅避免了监事官的非分之想,更是给了对方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做事时能有些敬畏之心。这位大工不仅精通工艺,更擅长运用智慧来应对险恶的环境。他的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工程质量,也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守。

结语

就这样,那块"定城砖"被保留了下来,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正直。嘉峪关以其坚固的城墙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华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昭示了中国古人在面对重大工程时,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气概,也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真理、敬畏自然的传统美德。嘉峪关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雄关",正是源于这些质朴而伟大的民族智慧。

这座关隘不仅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了无坚不摧的屏障,在现代也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可以说,嘉峪关的建成,不仅是一项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个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