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简直太过瘾了,每一页都恨不得值得摘抄100遍

 专家视点 2024-04-23 发布于浙江

书名:《人生的智慧》

作者:阿图尔·叔本华(德)

叔本华出生在德国一个富商的家里,母亲是一个作家,和歌德等文坛名家相熟。

叔本华最初学医,后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

他性格忧郁易怒,有一次一个上了年纪的女裁缝在他的房间外同朋友讲话,惹到了他,他就把她扔下了楼,造成了她终生残疾。

他经常在菜馆里吃上等菜,也曾多次恋爱但最后都无疾而终,或许也是因为这些经历让他觉得“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

虽然风评不好,但是他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却十分显赫。

他的哲学思想先锋,年轻的时候作品无人问津,直到老年才得到了认可,获得了一些荣誉。

叔本华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对于哲学只是出于兴趣以及求知的热情。

他对自己的哲学思想非常自负。

他曾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也曾经公开和黑格尔在大学课堂叫板,但是黑格尔的课堂爆满,而他只有三个。

图片

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和补遗》。

72岁因病去世,临终遗言,“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

这本《人生的智慧》取自作者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是作家关于人的本质,幸福生活,人生追求等的简短哲理散文。

尼采曾经评价叔本华:“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尽管我不认同他对女人的看法,但是这本书的确配得上这样一句赞誉。

初读的时候没察觉,第二遍读,恨不得每页摘抄100遍。

作者对于人性,人的追求,人的欲望,精准而又透彻的解剖,真的太适合我们这个时代,被物质和短暂欢愉所裹挟的人了。

虽然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籍,但是作者的语言朴素简单,观点鲜明,认同的人会觉得简直就是天人之作,但其实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就像水的本性是往低处流,只有极少数停留在了途中,成就了别样的生命。

人的本性是很难克服的,绝大多人都是顺从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的混流,并不会另外开辟一条道路。

在这本书里面叔本华主要讨论了一个问题,人想要幸福,必须知道的三个终极真相。

01 人是什么

叔本华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个性”来回答,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叔本华认为“个性决定命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获得什么样的幸福。精神的力量尤其能帮助人们领略更高层次的幸福和快乐。”

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己,而自己比一切外在的财富和别人的看法更重要。

人应该遵循自己的个性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比如你是个内向的人,就应该去做那些诸如程序员这样的技术工作,而不是销售岗位。

他认为一切为了职位升迁,学问,名声,甚至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官乐趣糟蹋自己的健康,都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集中精力保持身体健康、培养能力,比一心要积累财富更明智。

正如爱比克泰德(古罗马哲学家)所言:

“人并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影响,而是被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左右。”

确实读了一百多本书以后,对这句话我个人也是深以为然。

我们生活在万花筒中,但是真正能够影响我们的只有自己的认知。

我们所认为的那些痛苦和烦恼只是来源于人生两大苦: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

叔本华认为,人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想想确实如此,没钱的人为金钱所困扰,有钱的人却因为精神匮乏而到处猎奇寻求刺激,甚至铤而走险,最后堕落塌房。

物质虽然重要,但是精神才是一切的主宰,也是幸福的根源。

“幸福不存在与他人的认可中,而是存在于自己心中。”

图片

02 人有什么

这个指自身以外的所有财务和占有物。

第一,衣食住行这种比较容易满足的自然需求。

第二,自然但非必需。

比如某些感官的满足。

作者没有更多的说明,但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沉迷的游戏,短视频,酒色之类的。

满足感官的欢愉确实是本性,但可以加以限制。

第三,既非自然也非必需,是对奢华的无止境追求,这类需求很难满足。

我们每个人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学识和格局影响了我们的视野,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所得。

“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名望也是一样。”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都吃不饱的鬣狗一样,你越是喂养,它越是贪婪。

就像电影《狮子王》里面说的,“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遵循这个度,不管是人际关系,感官享受,还是物质满足,过度的追求就会在失去平衡中,反噬自身。

03 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

人在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的;而别人的看法基于这个人所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

叔本华认为:“人生幸福的基础,首先是我们的体格健康,其次是可维持我们独立自由生活的能力。”

除此而外其他的都不重要,所谓的名誉和社会地位并不能换取本质的幸福。

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是寄居在自己的皮囊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生活中你一定会有因为朋友的嘲笑而黯然伤神,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而难过。

前几天去医院出电梯我女儿说,有两个人嘲笑她。

当时她看起来情绪低落极了。

我当时没在意,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极力安慰她。

因为矫正视力,戴眼贴的缘故,她经常会说有的人盯着看她,有的同学嘲笑她。

我理解她,因为从前的我也是这样的,因为同事一句,你穿得好土,这么多年内心都无法释怀。

但是这两年不断读书,我已经很少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我们活着,快乐或者痛苦只有自己的躯体有感知,和其他人并无太多关联。

大可不必因为他们那些无关痛痒的鄙夷而生气,甚至因此发生不愉快。

身体健康,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你就可以活成自己的风景。

写在最后:

这本书真的太多智慧了,篇幅有限,后面会多写几篇,把我读到的智慧都分享出来。

人终其一生为之抗争的一直都是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自洽,做个身体健康,思想独立,精神丰富的人。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坦荡而欢喜。

点个在看,愿我们星河滚烫,岁月生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