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边界第一号界碑就是这个人立起来的!不看不知道!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4-23 发布于湖北
2018-11-14 13:26·伯乐贝侬

李受彤,生卒年月不详,字彦伯,广西临桂人。举人出身,清光绪十二年(1886)任钦州知事。光绪十四年(1888),钦州改直隶州随晋升知州。李在任期间,迁移书院,奖励文人,以礼耆者,受到好评。唯其施政,崇尚刑威,对大小盗贼,多施重刑,民多敬而生畏。

光绪十二年,李受彤奉命随清政府钦差鸿胪寺卿(外交官)邓承修、道台王之春与法国勘界代表狄隆、海士勘定中越国界。但因法方海土于海宁被越人杀害,狄隆怕死绕道中国云南于光绪十三年(1887)1月才到达芒街。此时法军已越境抢占我国江平、长山、八庄等地,陈兵威胁,设置勘界障碍。在中法双方会谈和勘界上,法方态度傲慢无礼,要求强占我方土地,我方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寸土不让,使法方理屈词穷,退了下来。经过4个多月的会谈,由于法方无理胡闹,界务尚未取得进展。光绪十三年,清政府以“议久未成,别生边衅”为由,召邓承修回钦州候旨,不久回京。界务交由地方立界总办三品衔知州李受彤和防城知县与法方立界总办五画官厘伊、四画官阿林进行。会谈间,李受彤秉承国家领土完整、寸土不让立场与法方开展艰苦斗争,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法军强占的边境江平、八庄等地。并从竹山循北仑河至滩散、垌中立下数十块中越两国界碑,并于光绪十九年(1893)签约,确立中越边界。李受彤不辱使命,完成勘界任务。不久离任回籍。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次年(1886年),清政府派员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法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

一号界碑

大清国一号界碑位于北伦河口的竹山港,这块因长年日晒雨淋而益显沧桑的巨石,就以这样崛强的方式屹立着,界碑上庄严雄浑的“大清国钦州界”几个大楷透着一股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向每一个游客诉说着100多年来的每一段历史。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定的《中法越南条约》,条约规定,两国边界自竹山起界,循北伦河自东向西,以河心为界线。防城港市与越南的边界线,从竹山的北伦河口至峒中的北岗隘,长200多公里,全段以石碑为标致,共立1至33号界碑。其中以河为界的,双方各于已方河岸相对立石,以山为界的则双方共立一块界碑,一面书“大清国钦州界”(当时防城属钦州府辖),一面书“大南”(即越南)。

勘界期间,法国殖民者谎称白龙尾、江平一带没有中国官员和哨所,公然制造事端,三次派兵大规模入侵。没落的清王朝,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只有从参战人员的数量和勇气上弥补。手执短戟、利刃的中国军民一次次在敌人枪口下冲锋,终用热血和生命挫败了敌人的图谋,然而换来的,却只是屈辱中的和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