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2500年前!芜湖这柄千古名剑身世传奇

 洁洁赢 2024-04-23 发布于安徽

2024-04-23 

在芜湖南陵县博物馆,一柄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剑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它几乎与我们这座城市同岁。传奇的身世、离奇的出土经历,为这柄古剑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命运多舛 有惊无险

1972年4月的一天,南陵县三里乡吕山村金坑(又作金埂)队村民徐华继邀请了几位同村的村民,一早就来到屋后的空地上,准备把这里改成晒场。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锹不一会就平整好了一大片土地。

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时,徐华继的铁锹铲到了一件硬物,他扒开泥土,看到一柄裹着绿锈的铜剑。尽管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村民兴奋不已,但此刻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把铜剑就是后来名震全国的吴王光剑

可惜的是,在挖掘的过程中,这件文物被折成数段,由徐华继和另一名村民保管。

时间转眼来到了1978年5月,村子里来了一个收废品小贩。徐华继将他家中的三截断剑以2元钱的价格卖给小贩。当时的县文化馆文物干部闻讯后,迅速找到小贩,将三截断剑追获。

囿于所获实物缺失过多,加之出土地点也不清楚,对于这柄铜剑的真实身份也未能作出判定。但是,出于文物人的本能,他们还是将这三截残剑精心地保存好。

直到1984年12月,进行第二次全县文物普查时,南陵县文物普查队队员在与吕山村村民交谈时,恰好徐华继也在场。于是,徐华继详细介绍了该剑的出土时间、地点及他当年出售给小贩的经过,并领普查队察看了出土现场。

与此同时,同村的另一位村民徐先正也将其收藏的另外三段残剑主动交给普查组。经比对,六截残剑完全吻合。至此,这柄吴王光剑大体整合。

千古名剑 身世非凡

据原南陵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陵华介绍,在南陵出土的这柄宝剑,因剑身镌有“吴王光”字样而得名,属国家二级文物,现藏南陵县博物馆。

此剑通长43.4厘米,

茎残长6.4厘米,

格宽4.2厘米,格厚0.2厘米,

剑身最宽处为4.2厘米,

剑体出土后裂断,

目前收集到6截,

大体完整。

圆茎无箍、无纹饰、有脊。刃从剑身中部延伸至剑基处,近剑下端剑身与剑柄相交处即腊部有铭文两列共12字,阴刻篆书。

王陵华说,吴王光剑出土后,立刻引起社会的重视,许多文物界的学者纷纷前来研究此剑。尤其是剑身所镌刻的那两列12个字,将25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生动再现于世人面前。这12个字阴刻篆书,字体流畅,结构端庄。

但是,在专家解读时出现了分歧。前8个字“攻吴王光自乍用剑”可以确定,分歧集中在后四个字,有学者认为是“以战戍人”,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以赏勇人”。

王陵华分析道,如果仅从字形上看,“以战戍人”似乎也行。但如果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类似这样做工精良、装饰精美的一柄宝剑,其作用如果仅仅是用于实战,明显过于奢华,如果将其用途解释为“以赏勇人”,即用来赏赐英勇作战之功臣,应该更加合理。

当时,包括安徽大学历史教授陆勤毅、《安徽省志·文物志》副主编杨立新皆持此观点。

吴王光剑在芜湖,乃至安徽,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王陵华说起这柄宝剑,一直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目前能够确认的吴王光剑共有五柄。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南陵县博物馆,还有一柄收藏于中国台湾。

这五柄宝剑外形相仿,剑身均铸有铭文。但将这五柄剑一对比就会发现,出土于南陵的这柄宝剑的颜值最高,其通体表现出的青铜质感,在其他四柄剑上是看不见的。

此外,剑身上的铭文,有三柄吴王光剑只有8个字,南陵县博物馆这把剑为12个字,在“字多为王”的青铜器文物中,这是极为宝贵的。

史书之说 绝非虚构

吴王光剑,因吴王光而得名。吴王光,即吴王阖闾(前514年—前496年在位),春秋时吴国国君,吴王诸樊之子,未即位时称公子光,故名。吴王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君王,《史记》一书,阖闾的名字出现达20次之多。长岸之战、专诸刺王僚、建阖闾城、筑虎丘剑池等诸多历史事件,他都是主角。卧薪尝胆,也是因他而起。伍子胥、孙武等历史名人皆辅佐于他。

吴王光是春秋时期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抱负,且充满仁义之心的贤君。司马迁在《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评价:“阖闾弑僚,宾服荆楚。”赵晔在《吴越春秋》则言:(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凛,治兵库”“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

吴王光在位的19年,是吴国最为辉煌的时期,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吴国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和先进的冶铸技术。

王陵华说,吴王光去世后,其子夫差即位。公元前473年,被吴王夫差打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10年,广纳天下人才,利用包括南陵大工山铜矿在内的越国境内铜矿资源,铸造了一批当时最为先进的精良兵器。后来趁夫差出兵中原之机,勾践上演了一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经典战例,并最终让越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吴越称霸,武器的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战国策》里,赵奢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出土于南陵的这柄吴王光剑,深埋地下2500年后,如今依然寒光逼人,可见史书之说,绝非虚构。

说到南陵博物馆收藏的这柄吴王光剑,王陵华感慨万分:“对于这柄青铜剑,我们从发现、征集、收藏、修复、研究,这其中跨越了40多年的时间,凝聚着几代文物工作者坚韧执着、辛勤付出的汗水。”

王陵华说,由于当年出土时,村民的文保意识不强,造成这件文物诸多出土信息和文物本身的缺失,给后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尽可能还原本来面目,南陵的文物工作者孜孜以求,2009年10月,第三次全县文物普查时,南陵县文物普查队再次前往吕山村,走访当地村民,调查出土现场。还邀请当年参与挖掘的村民来到吴王光剑出土现场,经调查发现,这一带有个单体土墩墓的分布,据此推测吴王光剑应该是土墩墓中出土的。但得到的信息,也仅止于此。

围绕这柄古剑的更多未解之谜,特别是与南陵铜矿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发掘。“这种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也许是一个困扰文物工作者的大遗憾,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也正是文物魅力所在吗?”王陵华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