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芳华越剧院名角“出走”后现状如何?昔日盛况能否重现?

 肥肥的书房 2024-04-23 发布于浙江

当夜幕降临,悠扬的越剧旋律飘荡在福州城市上空,定能唤起戏迷的“芳华”的情谊。芳华越剧院不仅承载着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更是凭借其独特魅力,在戏迷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种地位,既源自于尹桂芳先生,又来自于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黄金搭档”,诸如王君安、李敏等艺术家们。她们的每一次演绎都是舞台上永恒的经典,纵使世事变迁,芳华越剧团的身影始终鲜活在每一位戏迷的心灵剧场之中。

图片

芳华的光辉岁月

初创申江,熠熠星辉

1946年是一个战火纷飞而又文化勃发的年份,尹桂芳先生在上海创立了“芳华剧团”。彼时,芳华剧团创新演绎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沙漠王子》中的王子风骨,《浪荡子》中的悲欢人生,都在尹派艺术的细腻演绎中赋予了生动的生命力。

图片

不仅如此,尹桂芳先生还热衷公益,带领团队投身于各类社会文化活动中,尤其在1947年的《山河恋》义演中,她携手越剧界九位名家,以艺抗争,激励人心,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扎根八闽,繁花似锦

1959年芳华剧团响应国家号召,迁徙至福建,从此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先是以福州市越剧团的身份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后更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不论是古装戏《杨立贝》的激昂壮志,或是现代戏《南方怒火》的热情燃烧,再到《碧水赞》《金山战鼓》的家国情怀,每一场精彩的演出都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般深入人心,令福建乃至全国各地的观众为之倾倒,剧场内常常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图片

梦回80,黄金时代

进入80年代,尹桂芳先生身体力行,推动剧院大发展,同时注重传承与革新,亲手栽培出了王君安、李敏这样的青年才俊。她们就如同春天破土而出的新芽,迅速成长为剧坛瞩目的明星。

两人珠联璧合把尹派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盘妻索妻》中梁玉书与谢云霞的曲折爱情,《玉蜻蜓》中申贵升与王志贞的动人故事,《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旷世奇缘,《何文秀》中何文秀与王兰英的生死相依,这些经典角色在她们的诠释下栩栩如生,成为戏迷心中的瑰宝,陪伴无数人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

芳华的转折与挑战

逆境中的重生

在历史的洪流中,芳华也曾遭遇过风雨洗礼。特殊年代的冲击使得剧团一度沉寂,然而尹桂芳先生以顽强的意志力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80年代后期,他一手挖掘并悉心培养的青年演员们逐渐崭露头角,再次点燃了芳华的火焰,使之重焕光芒,成为戏曲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巨星离去,砥砺前行

然而,美好往往伴随着离别。90年代中后期,正当芳华步入鼎盛之际,尹派嫡传弟子王君安在事业巅峰期选择远赴海外,这对芳华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随后,曾被誉为“黄金搭档”的李敏也做出了个人抉择,离开了熟悉的舞台。二人的离开,无疑给芳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承前启后,人才断层

当前的芳华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但副团长陈丽宇等坚守在岗位上的中生代艺术家们并未因此气馁。她们深入基层,送戏下乡、进校园,通过不懈的努力播撒尹派艺术的种子,细心浇灌着下一代越剧新苗的成长。不过,仅凭陈丽宇一人之力,似乎很难扭转芳华的人才颓势。

芳华还有未来吗

结束篇章时,我想引用网友的一句评论:“现在的芳华,青年演员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没有一个人是拿得出手的”,说实话,看到这句话,很是心痛,作为拥有最浓厚尹派气息土壤的芳华,怎么就培养不出可以“拿得出手手”的演员呢。

但现实是残酷的,芳华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是现实存在。只能呼唤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投入于剧团的人才培养,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才能保证芳华在未来的道路上永葆青春活力,再现往日荣光。否则,芳华可能会真的失去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