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和低成本,毛泽东的开局打法

 where5 2024-04-23 发布于四川
读党史,也是读人生。
不管有多少人非议教员,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或者讲,“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 
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无疑极大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革命党看成一个人,你就能理解教员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大脑和身体不协调的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明明想努力,明明想做一个自律的人,明明想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可最后都被身体的惰性打败了。
夜里想想千条路,醒来还是走老路。
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纠结中,蹉跎着自己的好时光
自己与自己天天斗争,痛苦地不行,结果还一事无成。
一个身心组织度不协调,就把大部分人挡在门外了,更别说还要解决生存问题,解决发展问题。
就像一个签了竞业协议的人,你要么回原公司继续给老板打工,要么自己创业成功,要么转行不干这个了,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等到教员千辛万苦把公司维持下来了。
结果整个市场被一家巨头垄断了,现在人家要收购你,你要是不交出股权,就不惜一切代价搞死你。
你说怎么办?
这里面的所有问题,每一关每一道门,对于革命党人来讲,都是生死问题。
在限定的时间,在限定的苛刻条件下,你无法把门打开,无法走到下一步,那你就会被无情淘汰。
而教员就是那个开门的人。
最后所有人都发现了,跟着教员走,跟着教员打开的那道门走,就能走到下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员也从曾经的边缘人物,成长为了领导核心。
咱们也不要搞什么神化、黑化,你就研究教员是怎么开局的。
教员凭啥能带着一个小团队,在对手的疯狂打压中活下来了,你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了,然后自己做点事,比啥都强。
在这个开局的过程中,究竟什么样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呢?
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这篇文章是为那些真正想学习教员,做点实事的朋友写的,如果你只想辩个输赢,就不需要再往下看了。

01

开始第一个话题:生存的第一要务,是熟悉大环境。
教员这个人做事,很注重大环境的变化。
毛选第一卷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就叫《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全文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大环境,从而得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不仅能存在,还能发展壮大的结论。
问题是,同样的信息,其他人分析得出的结论,跟教员是相反的。
就比如林彪,他认为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起码现阶段看不到希望,有点悲观。
为什么同是杰出人物,林彪等人和教员的观点不一致呢?
因为二者关注的焦点不同。
图片
林彪、彭老总等人看到了国军的强大,军队实力对比是明摆着的,这骗不了人。
这是一种静态的观点。
但教员不一样,他的目光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敌人的处境。
换句话讲,林彪等人看到了红军的处境不妙,可教员不仅看到了红军的处境不妙,还看到了敌军的处境也不妙。
1958年,教员曾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谈到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当时中苏交恶,跟美国关系也很不好。
美苏是当时的世界两极,中国同时面对两个国家的交恶,可想而知外交压力有多大。
举目望去,四处都是对我们不怀好意的人。
那时的中国处境,跟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处境,极其相似,都是身处险境之中,如履薄冰。
当时很多人担忧美国会趁机打过来。
教员专门就这个问题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们怕打仗,美国也怕打仗,“谁怕谁多一点”?
教员给出论断,美国比我们更怕。
他们的内外压力更大,中美打不起来的。
教员之所以作这样的论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中国比美国的人心多、人心齐。
美国国内的人心不齐,西方内部的人心更不齐、害怕打仗的人更多,战争动员比我们困难多。
事后,果然如教员所料,没打起来。
教员在1958年分析中美外交形势,跟他1928年分析红军生存环境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教员强调,中国军阀是西方列强的狗腿子,主子都打成一团了,狗腿自然不能幸免。
当时的中国军阀,不仅是心不齐的问题,还存在互相敌对的关系。
所以教员给出论断,红色政权不仅能存在,还能发展。
红军自然怕国军来围剿,可这些军阀们更怕同行们打黑枪,抢自己的地盘。
只要看到了这种生态制衡关系,就晓得了红军的生存土壤是存在的。
军阀来攻打红军的机会成本太高了,收益和回报不成正比。
可见,弱者的生存土壤有多大,取决于强者收拾你的成本有多高。
道理很简单,可这是经过教员多次验证后的道理。
简单,才足够稳定。

02

很多人有个认知误区,以为自己弱就会被揍。
所以自我PUA,自己管理自己的预期,成了弱者思维的俘虏。
但教员告诉你了,并不是说你处于弱势地位,强者就一定要来打你一下,打不打,要看总体收益的。
你注意,这个总体收益是动态的,不是固定死的。
在军阀混战期间,有军阀矛盾剧烈冲突的时期,也有矛盾较为缓和的时期,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策略。
如果说军阀矛盾基本缓和了,打红军的总体收益一直很高,怎么办?
不是所有问题背后都有简单原因,也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
可要是意识不到环境变了,那就彻底没解了。
认识到形势出现变化了,起码可以做出很多尝试,万一活了呢?
长征结束后,红军的依旧没有摆脱生死危机。
且当老蒋基本稳固了自己统治地位,国内军阀混战开始平息后,红军原先的模式,事实上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如果不做改变,要么抱残守缺进山当土匪,要么暂时更改红军的方向,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凡事总是盛极而衰,重要的是认清趋势转变,要点在于找出转折点。
教员很快意识到了形势发生了变化,死中求活,做出了重要改变。
人,不管干什么事,首先要清楚边界,清楚每件事的边界。 
什么叫识时务? 
知道当下的重点在哪里,知道当下的边界在哪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教员有一个重要决策,就是联系阎锡山和张学良。
究竟是如何化敌为友的,我在详细剖析过。
党史103 | 为什么说八路军崛起,阎锡山“难辞其咎”?(送毛选)
教员硬生生在夹缝中,建立了两个制衡结构,为红军求得了一线生机。
这个事,我们在星球里详细聊过,也在公号上大致讲过。
真正的双赢,是你赢两次,是无论如何你都会赢。
读毛选 | 毛泽东破陕北死局
可是大环境改变后,很多操作只能是缓兵之计,治标不治本。
教员很清楚,西北三位一体,建立西北抗日政府的计划如果不成功,红军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西安事变是一个意外,但你看了破局那篇文章后,就能明白,这个意外背后也有教员的安排。
伟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利用形势,推动形势。
形势不同,过去的真理就要变成谬误。
换句话讲,道理是有时间限制的,某些时候高明,换个时间段,也许就是扯淡。
所以讲,生存的重点,不在于努力播种,而在于在合适的时期播种。
人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你眼馋人家的丰收,在秋天就急着去播种。
你不是饿死,谁饿死?

03

环境决定了你的模式能否生存下去。
但并不是说,啥也不干就活下来了。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追求活得好,一种追求活得久。
什么叫活得好?
就比如王明和李立三这些人,他们很喜欢夺取大城市。
动不动就是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动不动就是饮马长江。
他们沉迷于各种宏大叙事中不可自拔,为了夺取耀眼的短期成绩,盲目做大做强。
那些以活得好为主要目的的人,其实追求的本质上都是短时间内发财,如何人前显贵。
这是为了一种情绪而活。
什么叫活得久?
很简单,就俩字:苟着。
活得久不见得活得好,活得好不见得活得久。
但教员是第三种人,既要活得久,也想活得好。
我经常讲,做人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也要,你不要想着什么都要,什么都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可教员就是都想要,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教员是战略家,他是分阶段取得不同成果,在第一阶段,教员只争取活得久。
只有活得久,活得长,才有机会活得好嘛。
秋收起义后,上面原本想着让教员收拢残部,继续配合其他部队攻打长沙。
但教员果断决绝了,带着部队跑到了井冈山苟着。
为此还挨了一个处分。
图片
活得久的打法,其实很枯燥,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
教员打仗规矩特别多,战前准备这个,准备那个,战时这个不打,那个不要,好不容易敌军进埋伏圈了,又发现违背了风控的原则,主动撤退了。
这一圈执行下来,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要长时间行军,快速机动,上上下下都搞得很疲惫,最后却啥也没干,一枪没放。
第一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围剿,基本上都是这个打法,先是各种准备,敌人来了然后兜圈子,到处跑。
把敌人阵型拉扯的七零八落,找到机会的时候,才打敌人一下子,要是碰到张辉瓒这种贪功冒进的,一口就吃饱。
突出一个:苟活能力拉满。
教员带兵打仗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没有好处的仗绝对不打。
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教员提到了一个军事原则“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二者是辩证关系,保存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消灭敌人。
后来在解放战争十大原则中,教员着重讲了两点:
1、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2、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打敌人的时候,恨不得把能叫来的人全都叫过来群殴,轮到自己要挨打的时候,却死活不接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这就叫,打仗的第一要务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赚钱的第一要务是不亏,永远不亏,长期看就是赚嘛。

04

不亏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风险足够低。
少量多次,低成本试错,这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必须要学会的技能。
任何做过事的人都知道,做事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是出发点伟光正?还是满怀善心?
瞎扯。
是计算成本!
所有不计成本的计划,都是耍流氓,没有例外。
井冈山时期,教员曾感慨,部队的成分太杂乱了,很难管理。
起先,教员为了解决部队战斗力的问题,只能大量招募游民。
啥叫游民?
就是失去了土地居无定所,只能过着游动式生活的农民,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典型的游民。
种人受到了压迫剥削,生活颠沛流离,他们有反抗的愿望,可思想觉悟低。
你要跟他们讲什么阶级斗争,讲什么理想社会,他们是听不进去的,也不愿意听。
他们造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把地主打掉是为了自己当地主,造反是为了得到“权势,元宝与女人”。
教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讲,“游民成分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
有人愿意跟着你打仗,就偷着乐吧,还挑三拣四。
游民无恒产,自然无恒心,人家说不定就是来找个工作应急,解决一下温饱问题。
你反倒要求人家,既要觉悟高,还要拿钱少,这就是你不懂事了。
图片
更何况,教员当时还拿不出丰厚的物质条件,可上级领导却不管这个。
经费一直都是紧张的,钱粮一直都是缺少的,人员一直都是缺乏的,教员也是要挨处分的。
但事情还是要交给教员办,不仅要办还要办好,办不好继续处分你。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是利用价值。
所谓利用价值,就是看你能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你的价值,跟问题是绑定的,问题没有了,你也就没有价值了。
反过来讲,只要问题一直存在,不管问题怎么变,只有你能解决,那就有你一席之地。
教员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最后能成为领导核心,能成为公认的领袖,就是因为他太能解决难题了。
一开始拿不出丰厚的物质奖励怎么办?
给不了钱,就给情绪价值呗。
以前游民、农民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参加革命,除了有改善物质条件的需求之外,还有出人头地获得尊重的诉求。
那就更改部队的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有参与感,让士兵管理伙食,让官兵地位平等,让士兵也有决策权。
但这个决策的风险其实很大。
为了用情绪价值,解决军费开支大、留不住人的老难题,也催生了新问题。
做事情就是这样,解决老问题,又出现新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
前面我们讲,道理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这个点,再高明的道理都是扯淡。
同理,也不要妄想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05

无恒产无恒心,有恒产者其实也需要教育,才能有恒心。
有地或者有家的农民,问题也很多。
打了胜仗,就想带战利品回老家给老婆孩子;打了败仗也想回老家过安稳生活;在部队里的时间待久了,还是吵着闹着要回老家。
分了田之后,更不想转战到其他地方,就想围着自己家转。
29团的官兵想回湘南家乡,28团则反对往湘南,想打回赣南老家。
因为士兵委员会的存在,导致军官无法有效约束士兵的行为。
大家聚一起举个手,就把部队带走了,闹到最后一个主力团没了,团长王尔琢还死了。
军队里有问题,党内也有问题。
教员讲的很清楚,地方党组织开会,哪是什么党的活动,分明就是家族会议。
你一帮,我一伙。
看似都在讨论问题,实际上在聊土客籍矛盾,只不过套上了一个阶级矛盾的幌子。
土籍觉得搞土改他们吃亏了,客籍说咱们是穷人的队伍,就是要打土豪。
双方憋着气,客籍带队行动的时候,就对土籍的人下狠手,反过来也是一样,土籍的人也会采取同样办法报复客籍人。
后来矛盾无法调和,龙超清他们借上面的文件,把王佐和袁文才杀了。
回看井冈山时期的那段历史,你会发现,其实存在很多问题,到处都是漏洞。
问题层出不穷。
你以为教员不想用觉悟高的下属,你以为教员不知道土客籍矛盾的严重危害?
你以为教员不知道,只要给钱多福利待遇好,员工的辞职率就低?
教员全都晓得。
问题是没有钱,问题是没有充分的资源给你用。
你觉得,世界上的问题,是靠充满爱的情怀来解决,还是靠找到低成本的方法来解决?
你究竟是想跟那些不着调的人,混在一起天天辩个是非对错,还是想学习教员和他的战友们,做一个能解决事情的人?
选择权,在你的手里。


全文完。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点赞、转发、关注。
欢迎加入我的星球,除了落地知识、毛选解读文等硬核内容系列外,最近新开了古籍讲解系列,盐铁论是第一本,内容劲爆,反馈很不错,欢迎围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