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会“睡”的省,早该火了!

 昵称71563362 2024-04-23 发布于广东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492 篇 原 创 主 文-

据说在西

有两件事是一定不能少的

一是吃醋二是睡午觉

而山西人对后者的重视已经到了

“不睡午觉要被开除省籍”的程度

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

“山西人是不是

午饭里掺了蒙汗药啊?”

在山西一旦过了饭点
就找不到开门的饭馆了
因为饭店老板员工都得午睡

“随地大小睡”的山西人
甚至睡出了独有的“午睡文化”

到点强制关机,自动合上眼皮

所以到底为什么

山西人这么“能睡”?

正文开始前,不妨先预约周四晚的直播~


壹、山西,“面面”俱到!
说来有些神奇
山西人爱睡午觉这回事
也许和一件事情有关:晕碳
大家平时吃完午饭
会不会哈欠连天特别困?
其实这就是晕碳的表现


据医师解释
这是因为吃完碳水后
血液会凝聚到胃部参与消化
供向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

大脑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
就容易产生困倦感
另外进食导致的血糖升高
也会让人昏昏欲睡

山西刀削面
图源@纪录片《早餐中国3》

而山西又是出了名的面食大省
除了常见的刀削面
还有剔、拨、擦、抿、压、拉、搓等
五花八门的制作方法

用来做面的原料更是丰富
小麦、燕麦、玉米
荞麦、高粱、糜(méi)子、大豆
甚至绿豆都能做成面
当之无愧的“碳水狂魔”

种类众多的山西面食。(有没有山西朋友在评论区说下这都是什么,小编实在是认不全哇)

所以不难理解
山西人为什么非要睡午觉了
天天两眼一睁就是吃碳水
不“晕”才怪呢!
那不吃这些杂粮碳水行不行?
这可能就有点难了

山西山川地理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想了解其中缘由
就得从山西的地理环境出发

当你翻开中国地图

华北平原西部会看到
一片“线条流畅的树叶”
那便是山西

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

分界线上的太行山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八百里太行山从这里崛起
王屋山、中条山共同形成了
山西的东、南部屏障
将来自海洋的水汽阻挡在外

与太行山相对的
则是同样磅礴千里的吕梁山

秋染吕梁山

来自西伯利亚蒙古高原的风
从北面一路无阻南下
为山西吹来了厚厚的黄土
黄土堆积抬升地形的同时
也因不易储水
导致了水土流失

于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
便成为山西最大的地貌标签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缘。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阴山山脉,南至秦岭,西抵贺兰山,东到太行山,横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诸省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镶嵌在山地间的河谷平原

却仅占全省面积的20%
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山西人只能将
沟壑之上的平地开发为农田

寒冷干旱的土地条件
在现代农业普及以前
并不适合种植水稻等主粮
耐干旱、耐盐碱、耐寒的杂粮
却能在此快乐生长

山西多年平均气温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于是祖祖辈辈的山西人
便遵循着“靠黄土吃黄土”自然规律
在千沟万壑的耕地上种杂粮
贡献出全国约五分之一杂粮产量

吃杂粮、玩杂粮
创造出一个独属山西的面食宇宙
在这样美味的碳水王国里
又有谁能不“晕”呢?


贰、山西,最早最多!

如果你仅仅把山西

看作一个爱吃面食的“睡省”

那就大错特错了

“表里山河”

才是山西最厚实的家底

发源于青藏高原黄河

一路滚滚向东

吕梁山阻挡后转身南下

开辟出了

世界上最狭长的晋陕大峡谷

也冲刷出了汾河、渭河、黄河

汇聚的黄河金三角

黄河壶口瀑布

摄影@KK DENG

与黄河一山之隔的

则是纵贯山西大半个版图汾河

它夹在吕梁、太行之间

在两山之间的黄土地带

冲击出一片狭长的平原

如此外有大山、内有大河

俨然为天然的军事屏障

保护着古代平原上的居民

黄河、汾河位置示意图
制图@《中国自驾地理》

晋南中条山民族发祥提供了

最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盐和铜

汾河自北向南串联起的

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

更是难得的土壤肥沃

因此在这片土地上

早早就出现了文明的痕迹

中条山东端的历山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请横屏观看)

110万年前

中国古人类运城黄河岸边

学会了火的使用

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5000多年前

炎黄二帝蚩尤大战于河东之野

蚩尤“黎民”炎黄“百姓”

融合成为华夏民族

4200年前

尧、舜、禹汇聚晋南

划分天下最早的九州

奠基了中国最早的社稷

山西壶口瀑布《黄河大合唱》歌词壁画。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从第一句就忍不住唱起来了。摄影@读者·珠江Aaron超现实


在国内已发现的七八十个
旧石器时代遗址

山西独占了二十几

临汾丁村遗址陶寺遗址

大同朔州峙峪遗址

都是原始文化的重要见证

位于山西运城的西侯度遗址
是中国境内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摄影@老白

山河表里的山西

虽然地形相对封闭、气候干燥

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历朝历代战争炮火的波及

独享一片人间净土

全国1.6%的土地

保留了全国11%的重点文物

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位于大同武州山上的云冈石窟,是中国第一座开凿于朝代国都的皇家石窟(北魏)。与印度阿旃(zhān)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摄影@老白


有句话叫

“地下文物在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如果你亲自去山西走一趟

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

从数量上看

山西拥有100多座宋辽金以前的

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75%)

中国仅存的3座完整唐代建筑

4座五代建筑

(全国只有6座)

与不计其数的元明清建筑

应县木塔。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复杂的木结构建筑,全塔耗材2600多吨红松木料,榫卯咬合,无钉无铆,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摄影@读者·霞客王松


毫不夸张的说

随便找一个村子都能看到

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痕迹

简直是行走的“中国古建筑宝库”

山西啊山西

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

敦煌石窟61窟壁画

《五台山图》中的佛光寺


上世纪30年代

曾有日本学者宣称

中国已无千年以上的木建筑

只有日本才有

但后来梁思成与林徽因发现了

距今已有1500多年佛光寺

狠狠打了这位学者的脸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

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后于北平合影

只有当你亲自走近

那一幢幢沉默的古建筑

才能感受到何为山西之美

信息爆炸时代

审美疲劳已成为避不可避的阶段

梁思成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成果图

但当我们回望过去
会发现那些承载了

厚重营养的土壤还在

那些恒久不变的美的法则

仍在运转着

既然如此

山西古建是否也有可能成为

新一代的美的灵感呢?

叁、山西,该醒了!

山西

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

“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

烧热了华北一半的炕”

记得三年前的秋天

那场特大暴雨使汾河运城段

出现了40年来的最大洪峰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

山西也一边抗洪

一边努力保证煤炭运输

2021年10月7日,山西晋中,受连续降雨影响受损的昌源河大桥。图源@央视网


对此,有位网友评论说
“山西太乖了,

每次都是自己爬起来,

低头看看伤疤,说一句加油,

然后推起自己的小煤车。”

看得小编不免有些心疼

是啊,山西真的太低调

低调到大家对它的印象

除了煤炭还是煤炭

我们熟悉的电视剧《亮剑》有不少画面都是在山西取的景。例如剧中的后方医院,就是晋中太古的无边寺。

外界对它的印象

总是蒙着一层朦胧不清的土色

只能说山西人做事实在

不太擅长包装宣传自己

但山西就像一副刮刮画

初看,是用煤炭染成的黑色

而当你耐心地一点点刮去表皮

大美吕梁山

图源@图虫创意

(请横屏观看)


你会看到荡气回肠的

巍巍太行逶迤吕

奔涌不息的九曲黄河

戍边卫国的广武明长城

与“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

雁门关长城

摄影@读者·珠江Aaron超现实

会被悠悠千载未眠的云冈石窟

“天下第一塔”应县木塔

一砖一瓦皆故事的平遥古城

与演绎了一代晋商传奇的乔家大院

深深拨动心弦

“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院深处是乔家。”

摄影@读者·霞客王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
是独属山西永济
蒲州古城的诗情画意

鹳雀楼
摄影@读者·珠江Aaron超现实

运城的解州镇
是关羽的出生之地
这里的解州关帝庙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关帝庙

庙中乾隆钦定的“神勇”匾额
摄影@读者·珠江Aaron超现实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九关”的
阳泉娘子关
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也正是在娘子关电子厂
刘慈欣创作出了他的科幻巨作《三体》
娘子关长城
摄影@读者·大漠孤烟


运城盐池南风吹拂

那首据说是舜帝南游时所作的

《南风歌》又再次响起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璀璨的盐湖风光
图源@图虫创意

五台山

绵延不绝的两千年佛光

照耀在你的脸庞

五台山善财洞寺
摄影师@宗刚
(请横屏观看)

碛口古镇

兴衰荣辱了几百年的

古渡口边河水翻涌

黄河沿岸的碛口古镇
图源@图虫创意


仔细听,到处都是民歌的海洋
那讲述了一代代山西人

艰辛悲凉的《走西口》

还有祁太秧左权小花戏

河曲二人台孝义皮影戏等等

晋城司徒小镇实景剧《又见老山西》

摄影@读者·霞客王松


你还会品尝到有6000年酿酒史

汾酒芬芳

与酸香兼具的老陈醋味道

就着汾酒与陈醋吸溜一口面

那才叫舒服!

山西饸(hé)饹(le)


华夏气韵在山西大地上
悠然地一呼一吸

它孕育出的不仅是五千年的山西

更是充满无限可能山西

如今万事俱备

山西只是缺了一阵合适的“东风”

五台山

摄影@宗刚

(请横屏观看)


或许可以参照天水麻辣烫

淄博烧烤等出圈套路

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优势

先用有趣的方式

大力宣传山西面食

吸引更多游客到山西来游玩

而小编也相信

火眼金睛的旅行者们定会

在这片土地上

发现山西的更多珍贵宝藏

先前

我们也曾制作了一篇

穿越晋陕两地的沿黄公路自驾路书

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此处阅读


勘探沿黄公路的老迈狼自驾团队






历史很远,山西很近

在这片山河上

黄河水的奔腾与黄土地的厚重

在华夏文明最深的记忆里

处处都有山西的身影

我们已见过太多的钢筋水泥

所以到山西走走吧

那些沉默了千百年的历史回忆

   正在等待着你

·DRAPHY·

点击下方获取电子路书 

点赞+在看!
发现更多山西宝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