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不是看他拥有什么,而是无什么

 纤纤791 2024-04-24 发布于云南

今天是第173天日更

我日更,你关注,心即理,找到心

图片

001
身为近代四大名僧之一的弘一法师,在出家为僧之后,他的生活却如此简单朴素。他有一件僧衣补了224个补丁,相伴法师多年的一双僧鞋也穿了15年,他不当主持,不接受任何人的供养,不接受拜见,只是按照寺庙的生活方式维持最简单的生活需求,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佛法上。
在生活中,他放弃了所有的家业和家人,在寺庙里,他就是一个虔诚的苦修僧,李叔同与弘一法师这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曾经有人问佛陀:“通过修行你得到了什么?” 
佛陀说:“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人说:“那你还修行什么?”
佛陀微笑着说:“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愤怒、悲观、忧虑和沮丧,失去了焦虑不安、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贪嗔痴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无知和狭隘,也失去了对生老病死的恐惧。”
《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知问道就要多问多学,但是想要掌握道的发展规律,自己有道行,那就要不断减少自己的贪欲。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或许常常被金钱和地位所迷惑,认为拥有更多的物质就能带来更高的幸福。然而,真正的修行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高尚与否,并非取决于他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他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简朴生活并非要我们过上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倡导我们珍惜资源,避免浪费,不追求超出生活需求的奢华。在简朴中寻得内心安宁,真正品味来自内心深处的纯洁的幸福。
002
《道德经》第二章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太多缤纷的色彩,容易使人眼睛都看花了;那些美妙的音乐,容易使人的听觉都失聪了;丰美的食物,容易使人的口味都伤损了;过度驰马打猎,容易使人的精神极度放纵;珍贵物品的出现,容易使人欲行不轨;这些都会引发人们的贪婪与患得患失之心。
所以圣人都懂得只求温饱而不贪图外界过多物欲的诱惑,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去掉贪欲享受,只求温饱生活才不会迷失本心。
因为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只要深陷其中就无法自拔,因为业力的驱使,会不断重复,而且还会越陷越深。
弘一法师和佛陀都是放弃了原有优越的生活,用苦修的方式去修行自己,才让他们成为一代宗师,流传千古。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不是看他拥有什么,而是看他无什么。
这个世界上拥有财富的人非常多,但是,不贪图物质欲望,没有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纯粹,干净地追求灵魂成长,并且能造福大众的就非常之少了。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提出了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在物质层面,欲望方面极力做到虚静寡欲,精神层面能彻底坚持清静无为。
老子说的无为可不是不作为,而是无所不为,就是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说只要是了无私心,只要是为了大众利益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去做。
所以,没有私欲的作为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才是大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