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战不可忘记!

 闲之寻味 2024-04-24 发布于广东

这一战不可忘记!清朝用20万兵力惨胜,但对中国的意义远超你想象类>爆款精选超值满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右上角“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真诚感谢您的支持。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了标榜自己的功绩,将自己在位时期的十次用兵总结为
       “十全武功”。
       在这“十全武功”中,
       以大小金川之战为首
       ,因其耗时最长、花费最多、折兵损将最为惨重,甚至可以说它是推动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为何乾隆皇帝要不惜一切代价征服大小金川呢?
       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虽然大小金川之战乾隆皇帝艰难取胜,
       但却有利在千秋的重要意义。


       一、地处川藏交通要道,金川土司实力强横
       大小金川位于清朝时期的嘉绒西藏,即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


       因其境内有两条金属矿藏丰富的河流,所以分别将两河流域取名为大金川和小金川。
       虽然远在川西北,地理位置偏僻,但
       无论是大小金川还是嘉绒西藏,都是川藏的交通要道。
       大小金川往西直通西藏,往东临近汶茂,往北直达青海,往南连通雅安,是川藏的交通要道。
       而嘉绒西藏西连西藏,东通内陆,南接云贵,北邻甘青,控制了它才能够捍卫西藏与四川。


       自古以来,川西北地区就是少数民族的生息与繁衍之地。唐朝时期吐蕃势力进入川西北高原,改变了当地的传统。
       在吐蕃王朝崩溃后,许多军阀贵族留下来在川西北占山为王,割据一方,互不统摄,成为一方土地的实际统治者,统称土司。
       清朝时期,皇帝加强了对川西北少数民族的统治力度,嘉绒各地土司也纷纷归附大清。其中,
       小金川在顺治七年归附于清朝,大金川在康熙六年归附朝廷。
       原本,清朝皇帝对大小金川的政策是
       “以番治番,以蛮治蛮”
       ,也就是不收回土司的实际统治权,让各土司之间相互约束,而皇帝坐收渔翁之利。


       但在各大土司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皇帝会出面给较弱一方授职,使得各土司实力均衡,保证“永安边陲”。
       在年羹尧的奏折中,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
       “川省土司多有人众地广之处,理宜分立支派,相互约束。如大金川土司之土舍色勒奔者,曾因出兵羊炯,著有勤劳,应请给以安抚司职衔,以分小金川土司之势,小金川实为强横故也。”
       这是在雍正元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跟随岳钟琪出征有功,年羹尧为他请了一个安抚司的职位。
       原本是想着以色勒奔为榜样,让各土司为皇帝卖力效忠,却没想到弄巧成拙,留下日后多年苦战的祸根。
       因为皇帝并没有收回土司在当地的实际统治权,当地朝廷官员只是摆设,
       土司就相当于金川的“土皇帝”
       ,他们盘踞一地,彼此之间攻杀劫掠不断。


       雍正给了大金川土司色勒奔一个安抚司的职责,使得他势力大增,与邻近的各土司之间经常发生纠纷。
       到了乾隆12年,色勒奔愈发嚣张,频繁惹是生非,乾隆皇帝看不下去,决意要征服大金川,以“宣示皇威,以全国体”。
       一场恶战就此开始。
       要知道,乾隆皇帝出兵时清政府国力充沛,而且在人力上是远远多于大小金川的,两者交战实力悬殊,这也许就是乾隆毅然出兵的底气。
       但谁也没想到征服大小金川这样的弹丸之地,却耗费了乾隆将近30年的时间,20万的兵力才勉强取胜。


       二、首次进剿皇威尽失,再征多年艰难取胜
       乾隆11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想吞并小金川,两者对战波及周边的好几个土司,嘉绒西藏陷入一场混战。
       乾隆一开始派出四川总督阿尔泰出兵镇压,但屡战屡败;后面又派出川峡总督张广泗亲自督战,仍然战况不佳;又派大学士讷亲为经略,也是不见胜仗。
       至此,出兵一年调动了6万兵力,清军死伤惨重,但胜利却遥遥无期。乾隆皇帝一怒之下派出大学士傅恒为经略将军再次出征,以求速胜。


       傅恒到达此处后,考察地形,分析战局形势时,才明白此前各将军为何经常出现失误。征战大小金川的困难程度超过了乾隆的想象。
       因为大小金川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清军大部队行进非常困难,而且山多路陡,终年雨雪频繁,气候偏寒,不是长年生活在此的人很难适应,清军战斗力大减。
       傅恒将当地情况如实禀报给乾隆皇帝,并说至少半年时间才能取胜。但乾隆害怕战事拖延会让川省集体变乱,威胁大清统治。他陷入了一个狼狈的局面。
       出师大金川原本是为了“宣誓皇威”,但现状却是数万大军顿兵不前,将帅之间相互推诿,胜利遥遥无期,撤兵又有失颜面。
       此时,大金川土司色勒奔因连年征战,粮草不支,向朝廷投降,给乾隆皇帝送来了一个台阶。他即命布告宣称:“王师有征无战,降者不杀”,匆忙结束了这次清剿。


       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乾隆调集了将近7万的兵马,耗费朝廷20万两白银,将近2年的时间,还没有把大小金川的土司打服气,留下了祸根。
       经此一役,大金川土司更加藐视朝廷。他们看到了清军空有虚架子,没有征服自己的实力,气焰越发嚣张。


       十几年间,大小金川的土司违背投降时的誓言,并没有诚心归附于朝廷,而是不断地与周边土司挑衅。但乾隆皇帝一再克制自己,不愿轻易出兵。
       乾隆36年,大金川土司又起事吞并周边的土地和人口,小金川土司也趁机闹事,大小金川同时滋事,乾隆皇帝大为震怒。
       他从势力较小的小金川入手,再次重启了平定大小金川的征剿。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乾隆皇帝在选将问题上格外用心。
       他先后派出内阁大学士温福和桂林去平定大小金川,后又派遣大学士阿桂为定西将军。
       在征战过程中,各土司拼死抵抗,险恶的地势和坚固战碉,频繁的雨雪天气,仍然遏制着清军前进的步伐。


       但清军将领都有了上次窝囊的经验教训,积极调整和部署路线,随时纠正所犯错误,再加上朝廷前所未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他们也打了一些胜仗。
       第二次作战最大的不同,是乾隆皇帝有了不灭不已的决心。在乾隆给阿贵的一封皇谕中就有:“在剿灭大小金川时,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因此,在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只要与战乱有关情节可疑可恶者,就地处决。
       嘉绒西藏民众至少有两万人被清军屠杀。
       战事持续了4年9个月,乾隆调兵12万,耗费白银6160万,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
       平定大小金川是乾隆耗时最久、耗力最多、耗财最巨大的战争,所以他极为自豪,
       将其列作自己“十全武功”之首。


       而他在第二次征战中,不惜用兵耗银,目的已经不在于“宣誓皇威”,更是有了在包括大小金川在内的整个嘉绒西藏推行新政的决心。
       虽然历史上对他的十全武功和平定大小金川的功过评价不一,但事实上,
       他的各项善后举措确保了嘉绒西藏的长期稳定,对现在的意义更是超乎想象。
       三、废土司改汉化屯兵,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胜利来之不易,所以清政府在嘉绒西藏推行新政的决心也异常坚固。
       乾隆皇帝战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土司。
       但土司制度延续了上千年,乾隆皇帝能做的只是废掉土司的实权,让他沦为普通贵族,向清朝效忠。


       于是,在平定金川后,他将金川土司及家属在内的250多人押送进京,12名罪大恶极的要犯凌迟处死,其余的扣留在京城内或发放到新疆和黑龙江地区安插。
       对大小金川的原住民,愿意投降朝廷的全部有赏。
       此举使得2万多金川民众向清政府投降,乾隆在赏赐后将其重新安插到其他地方分散统治。
       为了维护当地正常的社会运转,清政府通过屯兵和迁入人口的方式,将内陆州县的居民迁居到大小金川地区。
       最后,乾隆皇帝建立了嘉绒土司轮流入朝觐见制度,各个土司要定期到京城进行朝见。
       通过将金川人口大批外迁,内陆人口不断内迁,乾隆改变了金川地区单一的民族成分,也铲除了复杂的土司关系,
       让土司名存实亡。


       随后,乾隆在金川驻兵设镇,加大对整个嘉绒西藏的军事统治,防止分裂倾向再出现,也对金川各土司起到了监视和牵制作用。
       考虑到金川土民骁勇善战,清政府就在嘉绒西藏练兵屯兵,让金川土民也慢慢变成清政府的一支劲旅。
       从此,嘉绒西藏从清朝的心头大患变为安定之邦,还间接维护了全国范围内的统治,一箭双雕。
       估计乾隆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系列新政还产生了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长远成果。
       首先是保证主权和疆域完整。
       乾隆维护了嘉绒西藏的稳定,对于整个西南边疆和西藏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整个西藏的巩固统一都得益于此。


       其次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
       乾隆将一部分金川藏民迁往内陆,又将内陆汉族居民迁往金川,使得汉文化在嘉绒西藏推广流行,各民族逐渐融合发展。
       再者,乾隆为了征服金川而开辟的交通沿线,成为西藏百姓沟通外界的重要通道,
       也间接促进了西藏对外通商和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是,乾隆废除土司也解放了当地受苦的百姓。因为土司当政时,百姓为土司干活,被土司压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乾隆的新政推行为当今川西北各民族兄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打下了基础。


       结语:
       对于平定金川,史学家的评价常常是褒贬不一。一方说,乾隆好战喜功,连累百姓。而另一方说,乾隆维护主权,功德无量。
       诚然,乾隆调集20万大军,竭尽全力攻打金川,期间人力财力都有巨大损耗。更别说陆续几十年的战事,让清王朝元气大伤。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战役结束后,清朝皇帝在该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措施。
       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设置的新政,但是却
       间接促进了整个川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疆域完整。
       可以说,正是因为乾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疆域主权和领土完整,才能有今天金川人民和谐稳定,各民族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
       参考资料:
       《清实录》
       《金川档》
       《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
       《清代通史》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