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谈No.201 | 西浦学姐中断半年后重拾作品集成功圆梦米理:如果想去做一件事情,请做而不是想!

 LAC_STUDIO 2024-04-24 发布于浙江


Jiaru Chen
西交利物浦大学 建筑学专业
均分:56.75
自我评价:在任何环境都是中等生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Polimi - Master of Science in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申请时间线: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米理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关于选择]

选择留学是因为虚荣心?哈哈,有一点但不全是。从小就酷爱旅行、冒险。成长中游历了许多城市、国家,旅行常常让我感到兴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见到各种风貌的建筑与民居,它们无声诉说着每个地方的历史、环境与人民的智慧。

在日本清水寺

印象很深的是14岁在日本京都的夏天,我们住在一座纯木结构的民宿里,房主告诉我们这座房子已有百年的历史,走在卧室的地板上会有“吱呀吱呀”的声音,推开卧室的木门就是一个精致的园林。夜晚躺在凉席上,伴随着门外的蝉鸣沉沉睡去,现在想来,这就是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所说的“诗意的栖居(Poetic Dwelling)”吧。年少的我并不能形容出这种情感,我只觉得外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等着我前往。


▲在富士山下

大学随着对建筑学的深入学习和更多书籍的阅读,更惊异于欧洲在建筑发展史上的非凡意义,因此,能够深入建筑史发展的腹地也成为了我的梦想。

关于梦校,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和发源地,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国家,历史上出现的建筑风格也丰富多样。对于一个有些完美与理想主义者的我来说,它所追求的比例、对称与美学上的极致更是深得我心。这个浪漫的国家学习建筑真的是很梦幻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扫街中

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教学我认为是很传统并且务实的,因为在西浦的四年缺少对建筑学基本功的训练和规范的理解,所以更希望接受一些传统的授课,米理便成为我的梦校了。

关于对设计的看法,我对新陈代谢派建筑有浓厚的兴趣,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矶崎新(Arata Isozaki)是我很喜欢的建筑师。通过对蚁穴和蜂窝的观察,我发现“模块化”是一种被大自然认可的形态设计,它具备高效的空间利用以及自组织和自修复性,我认为具备未来人类家园的可能性。

在我的作品集中也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了实践。从最小的单元开始设计,重复,并排列组合是我的设计习惯,这往往不同于我的一些老师和同学的做法,本科期间,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先有一个建筑体块模型,再细化内部设计,我却到设计的最终阶段才能确定建筑的外形,设计对于我更像搭积木的过程。这种逆向思维有时让我也有点苦恼,因为这种设计方法有时不适用于传统的单体建筑,建筑往往是零碎的,看到同学们设计的扎哈(Zaha)风格的有着流畅曲线的单体建筑,有时我也会陷入自我怀疑,可我始终相信坚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设计习惯和方法,无好坏对错之分。

▲课设汇报

我的未来理想是...双休!一定要有双休!其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看到由自己设计的建筑真正的被造出来,CAD的线条、Rhino的模型真正的变成摸得到的墙壁和看得见的风景。

我的bb它叫皮球

感谢命运的眷顾

[准备经历]

做作品集真的是很内耗的一个过程,我准备的比较晚,大三末才开始,与Gency老师一见如故,让我从对作品集一无所知到后来随便在issuu上打开一本作品集就能大概猜出申的是哪里的学校。很感谢老师让我在前期大量的看作品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是了。

前期我对于作品非常完美主义,再加上拖延症严重,导致进度很慢,还好有Gency老师督促我,并且教给我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对于我做学校的项目也非常有帮助。后来在22年的10月底,我经历了到目前的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灾祸,并且是因我而起。

▲上大学后和爸爸妈妈连见面都变的奢侈

在那后的半年里,我感觉把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完了,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学校,差一点就要休学,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潦草结束了我的四年学业。一直到毕业,我都一度放弃申研了,但我最终还是无法容许自己轻易放弃梦想,也无法说服自己接受平凡的人生。于是在23年8月,我重新拾起了中断了半年的作品集,在四个月内做完并陆续投递,今年1月16日收到了米理的录取。

过程讲起来只有寥寥几句话,其中的辛苦,内心的挣扎却只有自己能体会。好在一切都在变好,感谢自己的努力,也感谢命运的眷顾。我想对正在准备申研的弟弟妹妹说,如果想去做一件事情,请“做”,而不是“想”,珍惜眼前的每一次机会,你若不辜负机会,机会也定不辜负你。

▲在苏州本色美术馆


老年公寓

[项目介绍]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逐年增长,以及许多家庭中子女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 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和居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老年社区。本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让老年人既能享受公共生活,又能保留私人空间,为解决空巢家庭的居住需求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项目坐落于苏州古城区的一块空地,濒临河流,旁边有一片树林。我分析了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老年人的独居需求和共居需求,以及各自的弊端,明确了一个老年社区需将两者结合并合理划分。我采访了当地的三位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一天的不同时段的活动,以调查并归纳出老年人的生活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一个人在感到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所需的空间尺度。我将最终得到的5m*10m*4m的空间模块化,用堆积木一样的方式将它们堆砌、排列组合。老年公寓设计了独立生活房、无障碍房和标准房三种不同房型,以满足不同性格和身体状况的老人的心理和健康需求。老年公寓将 "独居 "与 "共居 "相结合,既提供了充足的私人空间,又为社交活动提供了便利。


安心且靠谱

[关于LAC]

之前也咨询过其他一些机构,感觉机构太大就容易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但是LAC在这方面还是做的很好的,不仅是作品集老师会很积极的督促,还会有主任中期评审,让人觉得很安心很靠谱,我们学校这一届的建筑生有一半都是报的LAC,所以当时和朋友一起都报了哈哈哈。

LAC的平行课真的很值得,一起合作的同学也都非常优秀,在这个过程中还交了朋友,老师给的资料到现在都很有帮助。

拒绝一成不变
[日常生活]

平时喜欢听些说唱和电子乐,音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能给我带来很多能量。我很喜欢和超人类主义、人工智能、仿生学相关的艺术作品。未来是人类想法的模拟,而通过AI,这些模拟将比现实更加真实。

在东郊记忆

平时我酷爱旅行、摄影,有在尝试接触极限运动。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生活充满未知和挑战。


图文来源:Jiaru Chen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