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详解儒释道核心以及三家差异,论真理在哪家

 王兆善 2024-04-24 发布于越南

前言

儒释道是中国思想的三大支柱,三家核心皆是对宇宙以及人类的阐释。宇宙从何而来,宇宙本体是什么,人类从何而来,人类与宇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人类最核心的问题。人类社会问题的起点便是对宇宙以及人类自身要有真理性的认识,因为这是所有社会问题的起点。

若在此根本问题上没有弄清楚,就好像人类是闭着眼的瞎子在改造社会,瞎子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能够把社会改造好呢?三家此宇宙人类根本问题皆有答案,三家核心思想拿来对比的话是有区别的,许多人认为三家合一主流。

说出这样的话的人皆是学到了一些前人观点,拿来胡诌,是一家都没学明白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荒谬之论。三家虽有相同之处,可在其思想核心之处是有区别的。三家之中是否有对宇宙人类真理的认识存在,如果有那么真理在谁家,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做出解读。本文约八千余字

01

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周与老子。据近代学者考证,《老子》是战国末期成的书,若以此观点论之,道家的鼻祖是庄子 。庄子是宋国贵族之后,曾担任过漆园小吏,后来辞去职务,以种田捕猎为生。

庄子的代表作是《庄子》一书。核心的思想在内七篇,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老子》作者被称为老子,是老子所作。此二书先后顺序并不重要,重点是要掌握此二者思想异同。

《庄子》核心是个人达到与大道同游的境界,活得逍遥自在。《老子》核心依靠无为思想来治国。侧重点是治国。

道家有三部经典,称为三玄《老子》、《庄子》《易经》。《易经》是道家与儒家共同的经典,是中国哲学底层核心思想。

《庄子》内七篇思想总结。

《逍遥游》核心思想讲述道,庄子告诉世人,有一个大道的存在,人生最高的逍遥是悟得大道,与大道同游。

《齐物论》核心思想讲述道通为一,是万物与我并生,世界一切皆是来自道,万物没有区别,本质皆是道。

《养生主》核心讲述是道之理,若顺道之理而活,便可存生养生。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而无磨损。因为不被外在的形象所惑,而是神遇牛的骨骼经络。庄子以庖丁解牛来比喻道之理,可谓非常形象。

《人间世》核心思想和《养生主》大同小异。庄子把牛换成人间,书中讲述颜回要去拯救百姓,被孔子教导应该如何与年壮行独,轻用其民的暴君相处,还能保全生命的故事。孔子教导可以理解为,让颜回把世间当牛,把自己当刀,在缝隙中保全自己。

《德充符》核心讲述是道之德,德者得也,德是指从道得到的本性。庄子告诉世人,保全道所赋予的本性的人,无论是断腿,亦或者是长得奇形怪状,德保全了便是全人。

《大宗师》核心讲述道是什么,如何去悟道。人生于道中像鱼生于水中。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不知道自己活在水里,人也不知道自己活在道里。庄子说以坐忘去悟道。所谓坐忘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应帝王》讲述以道之无为治理天下。南海的大帝叫倏,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约在浑沌住处见面,浑沌对待二人非常和善。倏与忽商量着要报答浑沌的善待之情,说:“人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用来看、听、吃、呼吸,单单浑沌没有,我们尝试着为他凿开七窍。”

于是每天凿一个孔,凿了七天浑沌就死了。浑沌无为之时过得逍遥自在,因倏忽的有为而死。庄子是在讽刺以自我意志强加于他人,而造成他人的死亡的治国者。有为死而无为生,庄子希望治国者学会以道之无为使得天下自行发展。

庄子思想总结:《逍遥游》与大道同游,《齐物论》道通为一,《养生主》循道之理。《人间世》循道之理可存身。《德充符》存道之德即是完人。《大宗师》以坐忘领悟道。《应帝王》无为生,有为死。

《道德经》讲道与德,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德是万物从道获得的本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世界的本原,名是变化的名称概念。道德经开篇便是阐释易道,一阴一阳,道为阴,名为阳,道亘古不变,名时时在变。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人类之前的一切都是无名,有人类而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无名有名一也,以有名而论无名,故名可名,非常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

虚极静笃,无欲,可观道之妙。有欲可以观道之规律。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道与名,此两者出自一个而名不同。道即名,名即道。二者共同名字叫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在道与名合才是道,道与名分开,就达不到众妙之境界。

道德经是在阐释易。一阴一阳,阴为道,阳为名。阴阳和合才是道众妙之门,而大多数的人类只看得到名,看得到变化的世界,也就是看得到阳。却看不到道,看不到恒常的世界,也就是看不到阴。而要对世界全面的认识在于二者皆可见,二者离其一皆非众妙之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德者得也,从道所得的本性便是德。层次高的德,是忘记德,也就是虚静无为是最上。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层次低的德,是不失去从道获得的本性禀赋。

老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在阐释世界本原,以及悟道方式方法,并以此来安顿生命以及治理国家。

道家核心是在阐释易道,告诫世人不要只看到变化,还要看到变化本质是不变。道家认为世界本原是道,但这个道是无法说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说,只可被领悟。通过心斋坐忘,虚极静笃之法领悟大道。

道家对于世界本原'道’的认识。

庄子是与大道同游。老子是讲人要取法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在道家思想中,道与人的关系非为一,而是为二的,人若学会道的运行法则便可安顿好生命。

02

禅宗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八个宗派。现今提到中国佛教,是以禅宗为主,禅宗真正完成了佛教中国化。

禅宗之前,佛教是贵族与士大夫家族垄断的小众化学说。禅宗把佛教从千繁复杂的教义之中解脱出来,主张见性成佛,在家也可修行。禅宗鼎盛时期是在唐朝。

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禅宗传承的影响,自四祖道信时开始扩展,结束了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称为“东山法门”,门徒布于全国,形成许多传禅基地。

禅宗代表著作是《六祖坛经》,此书是中国本土唯一的佛教经典。

故事从禅宗六祖慧能去拜五祖弘忍法师为师,学习佛法开始。慧能家住在岭南新州,父亲早逝,与老母相依为命,以打柴为生。一日在街上听闻一客商诵经,当即就开悟。慧能询问此经出处。客告知是蓟州黄梅县东禅寺,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主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此处可看到,禅宗核心是要见本性,若见到本性,便可当下成佛。

慧能安顿好老母后,前往黄梅拜五祖为师。

弘忍问:“你是何方人士,来此欲求何物?”

慧能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只求作佛,不求余物。”

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像你这样的怎么能成佛呢?”

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大师您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呢?”

此处对话是禅宗机锋,弘忍考验慧是否具有慧根。禅宗认为人虽不同,但人人皆有佛性,而佛性没有不同。弘忍通过此次交锋,已然认定慧能根性大利,怕有人谋害他,于是差使慧能在后院舂米八个月有余。

一日,弘忍告诉门人:“世人生死事大,你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去哪里求福田呢?你们回去,各自看自己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给我看,如果谁悟得大意,就把衣钵传给谁。”

众弟子听完皆说,我等不用枉费精力,衣钵必定是神秀上座得去。神秀思来想去,众弟子不作偈,必是等我作。此时内心煎熬,不敢当面呈偈,于夜晚在走廊上,作了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见了此偈,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但告诉众弟子依此偈修行,有大利益。慧能在后院干活闻得一个小和尚口中念诵此偈,便知此偈未见本性。问小和尚此偈何处而来,小和尚把原委告诉慧能,慧能让其带自己到偈子前礼拜学习。

慧能到堂前,因不识字,拜托他人为其读,一张姓别驾便高声朗读。慧能听完说,我也有一偈,请别驾代书。张姓别驾非常诧异,你一个獦獠也作偈,这件事真是稀奇。慧能说:“想要学无上菩提,不得轻视初学者。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边无量罪。”

张别驾说:“你但作,我为你写,你如果得法,须先度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偈子作完,众人无不惊讶,皆言:“奇了,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五祖见状怕有人害慧能,于是用鞋子擦了偈子,说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神秀与慧能,后来皆是禅宗大师,神秀在北方传法,称为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称为南宗。北宗为渐悟派,南宗为顿悟派。

从二者所作偈子观之,神秀未脱离身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是停留在色的境界。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身心为实,神秀还未能脱相。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尘埃就是欲望,此欲望本也是心产生,所谓烦恼即菩提。烦恼自心出,非来自外。神秀亦不知尘埃也是菩提,拭之无益。

反观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已然进入空的境界,脱离了色。神秀是看山是山,慧能是看山已不是山。此时的慧能已然入门,要开悟,需等弘仁最后的点拨。

第二天晚上,弘忍到慧能干活的地方,看到慧能腰上缠石头,在舂米,说:“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问道:“米熟了吗?”

慧能说:“米早已熟了,还欠最后筛米。”

慧能此时已基本领悟佛法,但需弘仁最后点拨。弘仁用手杖击了三下而去。慧能明白意思,半夜三更之时潜入弘忍卧室,弘忍用袈裟遮住窗户,为慧能传法。

说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一切法不离自性”。并做了一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慧能说完,弘忍已知慧能开悟,告诉慧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于是于三更传衣钵给慧能,告诉慧能:“你是第六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慧能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的时候,慧能已然领悟色即是空,世界本质是空。

而听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为什么顿时开悟,明白性即是空。因为在这之前,慧能能领悟到空,但不知空为何物,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出,慧能便明白空即是性。慧能是不识字的,却成了禅宗一代宗师,这告诉人们智慧本不是学习知识而来,智慧本天生具有,见到本性,就能生万法。

禅宗的核心是要自见本性。而自见本性依靠顿悟,所谓一念成佛。

03

儒家

人们口中的儒家是孔子所创立的,而孔子本人则是述而不作。孔子是在礼崩乐坏之时,领悟大道,是古代知识集大成者。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下启程朱,阳明。儒家自古及今所论之道从未变过,其学是一以贯之华夏文明的,是与时偕行的。

万物皆在变化,而儒家所论性与天道是亘古不变的,儒家圣人所掌握的宇宙真相是性即天道。人与天道是一体的,尽性便可知天。儒家在中国发展已然成了一个大杂烩,人们虽皆在谈论儒家不过是谈论自我所理解的儒家罢了,离真正客观存在的儒家毫无关系。

在儒家身上加了太多不应该有的东西,本文所论儒家,便是直击儒家之核心,以及在中国真正儒家的历史脉络。

真正包含孔之所论之道的儒家,只有伏羲、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朱熹、王阳明这一脉,此一脉是真正的儒家,其所论道为一。

孔子之前就存在《诗》《书》《礼》《乐》《易》五经,孔子作《春秋》。则称为六经。所以孔子是华夏文明真正的集大成者,是让人们领略其古代文明之美不可逾越的高山。孔子之后,孔门便被称为儒家。

孔子逝世后,儒家历程与发展。

孔子逝世后,曾子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继续传授孔子之道,这一派被称为洙、泗之学。孔子之道,夫子原本寄托于颜子。不幸颜子早逝,孔子悲痛欲绝。不仅因为早已把颜渊当成自己的儿子,从而真情流露。更大的悲痛是孔子因为'道’即将失传。

孔子评价曾子为愚钝的学生。孔子怎么也想不到,曾子通过切实反省自克,成为唯一悟道的学生。曾子死,子思接续此道,子思死,孟子接续此道,孟子死,而大道隐。

孟子死后一千五百年,人间未有真正的孔孟之道。孟子逝世后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哪些思想曾经引领过时代呢?

战国时代无休无止的征伐杀戮,秦、楚、齐、燕、赵、魏、韩之间互相抢夺领土,发动战争。贵族们以夺得他国的土地为最高目标,秦用法家,几乎把人性全部抛弃。以律令强制人,以战功激励人。秦国被法家塑造成战争机器,国人则是机器中的零件,只须按照机器运行法则运转,人伦人性不是法家考虑的问题,法家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帮助诸侯们争夺天下。法家最大的问题不是站在天下人民的视角,而是站在统治者的视角,视天下百姓如同草芥与工具。

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士兵五十万,可以说毫无人性。秦国用这一套制度终于夺得了天下,然而仅仅十五年而亡,且为天下人笑。

贾谊《过秦论》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人自商鞅变法始,便在一条错误道路上狂奔。国家治理天下,重在百姓,无百姓无天下。商鞅之法把仁义抛诸脑后,戕害人性只为个人私欲。把秦国人当成工具人,当成统治者争夺天下的筹码。商鞅最后死在自己的法中,被五马分尸,即使这样也赎不完他的罪。此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历史罪人,一个追名逐利,人性丧失的彻头彻尾的小人,必将遗臭万年。

秦亡后是楚汉之争,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最终刘邦得天下,刘邦底层出生,最懂底层百姓的真正生活是什么样。政权建立便采用黄老无为思想,政令很少,赋税很低,任由天下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刘彻之时,汉朝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刘彻开始了对外战争,黄老思想结束。战争便要用钱,黄老之治,钱藏于民,朝廷没钱。于是刘彻改革只有一个主线便是要钱。于是主要来钱权利都要收归朝廷。如币制改革,盐铁专卖权为朝廷,以此来应对战争巨大开销。

战争上取得的成果所消耗的财产,来自全国百姓。刘彻不用黄老思想了,需要有思想来替代黄老思想,于是董仲舒上场了。董仲舒的学说与孔孟之道完全是两回事,孔孟只讲仁义。

董仲舒梳理先秦各家学说,其特别重视阴阳家的学说。提出三统,黑、白、赤,三统来为朝代的更替作出解释,他更像是阴阳家而非儒家。

汉结束便是三国,无休无止的征伐杀戮。曹操在《蒿里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其惨状可想而知。

魏晋政治更乱,故小撮人不想参与政治,于是研究玄学,在此期间,道家得到了发展。玄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大道同游的世界。心灵超出现实世界,进入虚无。

隋唐时期佛教大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天下之人不信佛就信老,根本没有儒家什么事。唐朝政权是李世民逼父杀兄而来,哪有一点儒家的仁义。儒家是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唐朝从皇帝以至于平民皆信奉佛教。

唐王朝陨落后,五代十国77年之间产生了五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国家有十个。这是没有信仰,没有仁义的世界。臣弑君、子弑父、弟弑兄、人伦不存不再是新鲜事。这时的人比魔鬼更像魔鬼。

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重新建立政权,天下才稍微稳定。当时的人经历了地狱般的五代十国,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若只有利益,全然无仁义之心,变成禽兽只是迟早的事情。法家、道家、佛家皆已被证明不可培养人才,治理好国家。于是宋朝选择了儒家,重新追溯儒家的起源。

经过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的努力,溯源到了洙泗之学,此学便是儒家正统。于是儒家终于在别的学说都搞不定天下的时候被有识之士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发掘出来,自朱子而集大成。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出来后,就成为朝廷科举考试的标准课本。直到清亡,朝代虽然变更,但治国皆借助儒家思想。

明朝阳明先生悟道后便已把孔孟之学的入门途径辨析十分清楚。阳明先生作为最后一个悟道者,孔孟之学发展到阳明先生时,于学术上的研究以及如何做功夫,已然辨析清楚。只因朱子权威太大,阳明先生的入道方法被淹没在历史当中。宋明清皆用的是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官方用书,读书人只在事物上求理,记诵词章句子只为考取功名,离大道远矣。

近现代开始了世界历史,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中国须改革图强。于是西方人成为了中国人的老师,宋明清所尊崇的儒家彻底抛弃。

儒家自此走向末路,在中国社会早已不是主流。只有当人们路走不通时,回过头来细细研究儒家,才会真正明白儒家的伟大。

儒家真正的思想内核是研究性与天道。而阴阳之道核心便是告诉宇宙之中有万事万物皆在变化,而在变化的宇宙之中有二者是永恒者。一为天道,二为人性。人性即是天道,一个研究永恒不变的学说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失去其真理性。今人只能看到中国落后的事实,却无法看到中国文明的伟大。

04

总结

道家思想总结:道家核心是在阐释易, 告诉世人,不要只看到变化,还要看到变化背后的不变。道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但这个道是无法说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命名宇宙的本原为道,可并明确阐释道是什么。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

在道家看来,道与人的关系为二,人应该领悟道与取法道。所以庄子与大道同游,老子取法于道。

禅宗思想总结:慧能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之时,慧能已经能够领悟空。而弘忍为慧能传法,讲至《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一切法不离自性”。

弘忍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六祖坛经》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禅宗不仅认识到世界本原,并且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性。见本性即是开悟,即是佛。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程子曰:“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

阳明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儒家思想总结:天道永恒,人性至善,人性即是天道。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知天矣。”

道家:有一个道存在,但未明确道是什么。

禅宗:禅宗的空,即可理解为道家所论'道’。禅宗阐释性即是空。见本性则可立刻成佛。

儒家:性即是天道,心之本体即是宇宙本体。

道家之道与人为二,禅宗见性成佛,儒家性即天道。禅宗与儒家的区别在于禅宗是见性,儒家是知性。只有知性才可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真正领悟大道。

真正的真理在儒家,而这个真理是无法以言语来说的,只能修身去求知。

佛老之说有其独到之处,但未见道之全体,故一直以来儒家对于佛老是非常排斥的。如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道:“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

惠沉迷于佛老二氏,阳明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 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汝今所学,乃其土苴,辄自信自好若此,真鸱鸮窃腐鼠耳。” 惠请问二氏之妙。先生曰:“向汝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汝却不问我悟的,只问我悔的。”《传习录》

无论是阳明先生还是朱子,他们对于佛老二氏皆是排斥的。而都认为佛老之说与圣人之学差异只在毫厘之间。而初学者并不要去刻意区分,修至一定的境界,便可知真理在何处。

结论

宇宙与人类的真理在儒家

一文详解儒释道核心以及三家差异,论真理在哪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