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玻尿酸“馒化”,你的操作需要规避这些“坑”!

 新用户0753Ruur 2024-04-2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一定有不少医生面诊过很多这样的求美者:

医生,我的脸做完**填充后,怎么越来越肿了呢?但是我也没发胖,看着也不是水肿,我是“馒化”了吗?

是的,填充后发生“馒化”与变胖、水肿是不同的:

正常的面部变胖是脸上的肉肉变厚,水肿是由于体内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形成了肿胀感,前两者是生理因素导致的,通过自然方式可以改善、消退,这与“发面馒头”的膨胀感有着明显区别。

“馒化”是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 (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 FOS)的表观,表现为脸部充气感过重或过于肿胀,看起来很像发面馒头。很多面中扁平或者面部凹陷的人,喜欢通过填充的方式去改善,而一部分求美者为了追求弧度、饱满,一味过量填充,且有些填充位置不精准,最后就导致了面部僵化、肿胀。

图片
图片

图源:网络

全轩说美

本期话题点:馒化

1

什么导致了“馒化”的发生?

2

如何规避“馒化”发生?

3

如何处理“馒化”?

大咖说

▶▶▶

Hello

图片

本期采访嘉宾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韩雪峰主任

西安画美医疗美容医院 王师平院长

长沙雅美医疗美容医院 曾多院长

各位专家见仁见智,无关对错!

(专家观点无先后之分)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韩雪峰 主任

图片

填充注射以玻尿酸为代表的可吸收材料,短期出现馒化的原因是单次剂量过多,比如轮廓固定一次打10~20支之后,就会导致馒化的出现,或给的层次过浅;远期出现馒化的原因包括:多次注射玻尿酸导致量逐渐增多,造成堆积,减缓代谢,或者由于长期组织运动,玻尿酸在组织间隙中的移动引起的迁移现象而出现馒化。这是导致馒化发生的材料与其注射层次、注射量之间的关系。

玻尿酸打入组织内,其不会马上代谢掉,如果间续不断地注射玻尿酸,玻尿酸形成的堆积会随着组织、肌肉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在组织间隙内游走,到浅层,然后在面部的表面就会出现一些丁达尔现象,因此,控制量和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聊一聊如何规避玻尿酸填充后馒化的发生

  • 单次给的剂量不宜过多!假设:我们要对一位40岁左右的中度老化的女性做中面部的治疗,通常2~3支即可,3支已经是极量,2支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注射的间隔时间,如果患者出现了再次衰老的情况,要用少量的做补充,而不是无限制的往里面打,防止长期移位而导致的馒化。

    深层填充的单点控制量,个人建议不要超过0.3ml如果0.3ml还没有完全矫正,可以换一个临近的单点再次做,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发挥支撑性材料的支撑作用,还能够很好的减少远期红肿的发生,与组织融合的相对比较好。如果单点给的量过大,远期红肿的几率变大,单点形成的堆积也会长期存在,由于肌肉运动而引起馒化现象的出现。

  • 材料选择方面,深层填充时,选择高内聚力、高支撑性的材料,浅层填充时,选择内聚力低一些的材料,但是,总体来说,面部的填充一定是以深层为主,浅层为辅

个人建议,处理玻尿酸填充导致的馒化时,透明质酸酶的量不要一次给的太多,隔1~3个月,再做一次少量玻尿酸酶的溶解,这样可以给皮肤一个回缩的机会,后续出现下垂的可能性会相对降低,而不是单次足量透明质酸酶注射治疗馒化。但是如果馒化同时合并远期红肿,为了治疗疾病,没有办法可以进行大量酶溶解。

对新手医生进行面部填充时,我的建议是:

  • 以深层填充为主,浅层填充为辅;

  • 控制量是非常重要的;

  • 可代谢的材料,治疗间隔可长一些,不要因经济利益或其他原因不断地给求美者填充,要把握好底线!

图片

西安画美医疗美容医院

王师平 院长

图片

根据马来西亚Tingsong Lim医生即将在Dermatologic Clinics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馒化的文章“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馒化的原因包括:①填充剂注射的层次错误;②填充剂材料选择不恰当;③填充量过大;④求美者一些奇怪的审美需求,以上四点原因导致了馒化的发生。

规避馒化的发生,就要避免产生馒化的原因:

  • 避免局部大剂量的填充

  • 填充剂注射时,部位和层次的正确选择。一般认为,下睑区域、面中部这些区域如果进行了大量玻尿酸填充,且注射层次错误,是特别容易发生馒化的;尤其是在前额、面中部、鼻子、唇部、下巴这些部位,建议避免单次大剂量的填充,特别要避免浅层单次大剂量填充。

  • 避免过多的浅层填充。随着衰老,人面部浅层脂肪垫会出现下移,其容量并没有缺失,有可能其容量还会增加,因此,如果在面部浅层反复大量注射填充剂的话,可能短期内看着皮肤撑起来,其实远期会加重皮肤的松弛和下垂;面部深层脂肪垫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量会逐渐丢失,一般容量丢失发生在脂肪垫的上1/3,下2/3容量丢失比较少,有时候可能容量还会增加,所以说,针对深浅两层脂肪垫的这种结构的错位,大家要有这个概念,如果通过大量的外源性填充剂注射填充打在了错位的这个结构里,远期也会造成皮肤加速衰老,进而出现馒化的现象。

馒化在男性、女性求美者中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可能由于接受填充注射的女性求美者更多,因此馒化多见于反复多次进行填充的年龄稍大的女性求美者。

馒化不会在一夜间发生,是多次大剂量填充所累加出来的一种效果,多次高剂量填充逐步增加了面部的容积和体积,进而发生馒化。据本人担任客座教授的西安市中心医院的相关临观发现,淋巴回流不畅在馒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馒化是逐渐发生的,所以说一旦出现馒化,表明其是一个长期多次大剂量注射之后的一个累积情况,单次处理是效果不好的,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

在采用产品没问题的前提下,轻度的馒化可以通过暂停注射来改善,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馒化,文献报道,可以使用透明质酸酶对其进行溶解,如果局部有成团,或已经有纤维包裹的大量填充物的话,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来移除,当然,传统皮肤科的一些设备,比如:射频、超声、强脉冲等,通过加热的原理,也能改善一部分馒化。

对新手医生进行面部填充时,我的建议是:

  • 避免同一部位大剂量反复多次的填充注射;

  • 避免过多的浅层填充;

  • 注意面部深浅脂肪解剖情况。

图片

长沙雅美医疗美容医院

曾多 院长

图片

面部馒化与填充材料及填充量和填充的层次有必然的相关性,交联透明质酸具有很强的吸水及膨胀性,再加上劣质玻尿酸交联剂的残留给后期面部馒化造成必然的结果,另外填充层次过浅和剂量过大也易引起面部后期的馒化现象。

规避面部填充后发生馒化: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深度的治疗。

  • 深层容量补充及面部轮廓塑造一般选择贴骨面的深层注射,宜尽量选择单相、内聚力及弹性模量能均衡配比的材料;

  • 内轮廓及面部浅层容量修饰建议选择胶原及再生类填充材料进行注射,注射剂量应适当,建议宜少量多次注射;

  • 外轮廓修饰单部位单侧注射剂量根据部位不同一般建议1-3ml的区间,耳基底和大外轮廓区域则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内轮廓区域单部位建议1-3ml。

面部馒化是随着不恰当透明质酸、不恰当层次的不断填充,导致透明质酸及透明质酸交联剂的残留及面部组织和胶原的流失导致松弛衰老和面部的臃肿感。

对于面部馒化,需要做减法,即在恰当地处理面部残留透明质酸的同时进行皮肤组织的修复,例如:恰当剂量的透明质酸酶进行玻尿酸的溶解,射频类仪器(如热玛吉、BTL)的治疗,再进行胶原及再生材料对组织的修复和皮肤不同层次的年轻化管理。

新手医生进行面部填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面部解剖;

  • 熟悉各类填充材料的理化性质,不同部位需要选择不同的填充材料;

  • 少量多次的注射最为稳妥;

  • 针对新品低价玻尿酸应特别注意注射剂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过敏等并发症的风险,多做随访。

小结

图片

全轩说美

面部玻尿酸填充小Tips

  • 熟知面部各层次解剖,特别注意深浅脂肪解剖;

  • 熟悉各类填充材料的理化性质;

  • 深层填充为主,浅层填充为辅;

  • 控制量和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单次给的剂量不宜过多。

理性医美,树立健康审美!

预防馒化,大于处理馒化!

下图源自于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在《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发表的“中国人群面部年轻化透明质酸填充剂应用指南”一文,该图综合展示了透明质酸在面部不同部位应用时的材料特性选择。
图片

图源:文献[2]

前辈大咖的经验分享+专业文献的综合指导,期望为各位医生的职业之路增添光亮,陪您医路生花!

各位读者,关于面部注射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有什么经历或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精选留言可获得嗨体面膜一盒哦~

参考文献:

[1]Lim T. 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 Dermatol Clin. 2024;42(1):121-128. doi:10.1016/j.det.2023.06.007

[2]李勤,佘雨虹,孙中生等.中国人群面部年轻化透明质酸填充剂应用指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3,34(10):569-5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