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元渊墓志》

 昵称40525636 2024-04-24 发布于重庆

图片

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

图片

北魏《元渊墓志

图片

【简介】
北魏《元渊墓志》,近出洛阳,据拓片可知志高、宽74厘米,38行,行38字,除去空格计1353字。
志主元渊,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十月二日卒,孝昌三年十一月廿五日葬。
【释文】

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尚书仆射东北道行台前军广阳王墓志铭

祖讳谭,世祖太武皇帝之第三子、楚王考讳嘉太保司徒公广阳懿烈王。

王讳渊,字智远,河南洛阳人。层绪配天,鸿基就日。构远叶于扶桑,道长源于蒙汜。祖出藩为辅,登四岳以杰立。考居中作相,跖三台而上征。王禀气高山,资神昴宿。大机逈发,灵台峻举。开云雾于衿抱,悬日月于匈(胸)怀。岩岩与崧岱齐峰,洋洋共江河并淫。而摒异纨绮,媲美朱玉。苞三善以配瑜,两髦而□梓。

初为给事中,又转通直郎。六翮孤飞,羽仪之望已显;千寻特秀,栋梁之器先标。及为中书侍郎,便已荫映时辈。又袭王爵,为黄门郎。若其敦奏□倡,面状门户,如流吐而中躬,陵云起而弥迅。增号冠军,前驱伐蜀,鼎湖奄弃,复路言归。虽悬卓之效未成,而驰轮之心已壮。乃授持节、督肆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肆州刺史。拥盖出关,掾史共楚赵同风,学校与齐鲁比列。还兼都官尚书,为河南尹。辅登礼阁,世称武库。暂临京辅,人谓神明。及除平南将军、秘书监,至于金匮王杖之图,兰台石室之典,莫不辟其三豕之讹,正其五日之谬。又为使持节、都督恒州诸军事、安北将军、恒州刺史。

揽辔登车,褰帷望境,豪门即已敛手,奸吏望风解印。乃迁镇南将军、卫尉卿,寻转光禄勋,乃除殿中尚书朝迋(廷)。吟想大风,言思鉏鹿。嗟我怀人,佥议攸在,乃以大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后增侍中,进号征北,除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北道行台。即为大都督,而申令无违,树标无舛。拥曾攸以注荧,翻高风而预择。于是愚智影从,戎华响应。信之如曒日,归之如流水。改授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州诸军事、卫将军、定州刺史。宽猛相资,智勇兼设。燕人祭具北门,胡马不敢南向。寻征为礼部尚书、侍中、将军如故。乃挂床言迈,留□将归,无不弃子攀车,垂□抱马,及□琁,爰执衡石,当时称言水镜,天下号曰龙门。俄转车骑将军,余官如故。又以赵魏倒悬,冕旒旰食。将相在躬,安危注意。复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尚书仆射、东北道行台,即领前军,余官仍本,增邑八百户,给后部鼓吹。

遂□金开,敌投骨筮,大行已有业许其成务,但以尚想鹰门,领言昌邑,从中制外,有所未遑。拥市人以先驱,临散地而后殿。慨□翅于既往,思旧翼于将来。实秉贯日之诚,撗有改言之谤。恐金縢之未开,欲布车以就闲。而天地无心,豺狼得志。衔□髪未因推墙,奄及春秋卌有二,以孝昌二年,岁在丙午十月丁卯/朔二日戊辰,薨于瀛洲高阳郡界。于是内外士女,远近华夷,莫不泣涕。

指珠行以罢市,惟王孝通神明,仁及草木,忠为令德,义成独行,学备金羽,文兼绮縠,风韵闲雅,神采清润。佩芳兰以高视,怀琁琰而上驰。至于出临藩屏,入排合□,德□民宗,任膺时辅。众流并会启事同归,随方悬解应机独悟。非但深晓治体,固亦洞识文情。板杞梓于丘圆,引鹓鹭于江海。或握灵蛇之珠,或秉雕龙之翰。每使/陈书骑上,擒文阁下。授言即以成表,厝意必复过人。及其倾身重山之怀,虚己轻财之量,散十金犹/脱徙,费万钟如遗迹。不杂名利之间,独出风尘之外。白王所以全其两宝,黄金于是慎干四知。既道济生民,气盖当世。礼乐彼归,盛衰所属。九流□意,若众川之慕仓海;百姓归怀,如列星之仰明月。但濡足授手之业,乃勤王而未成;崩维折桂之祸,意道穷而奄至。

粤以三年,岁在丁未十一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窆于洛阳城西。地久天长,河移岳毁。前知若见,隳澳于此。乃作铭曰:

灵瑞云与,神光电映。构□圣宝,握此天镜。

上业开元,下武齐庆。大风自远,长波是泳。

□步周行,翰飞/阿阁。任属紫泥,文成丹雘。

执戟金马,驮赋铜雀。表色无穷,见奇善乐。

入侍华盖,出驾朱轮。下枯河海,上应星辰。

温温玉润,欎欎芳尘。当时冠冕,为国宗臣。

万民所望,百辟攸仰。凭云高引,抟风峻上。

龙章垂饰,芳树连响。乃命启行,以膺俞往。

任当分阃,忧在同舟。方思琹木,以济横流。

谁谓天道,乃异人谋。蹉跎蝼蚁,零落山丘。

昔开东阁,风流广燕。今闭西陵,寄漠空奠。

一朝永绝,万事常变,悲降大鸟,酸感群燕。

北魏《元渊墓志》高清双行版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墓志滥觞于秦汉之际,发展于魏晋,完善于北魏,兴盛于唐,延续至明清,经历了由砖造墓志到石刻墓志,由碑形墓志到方形墓志的发展历程。

墓志始于秦汉,发现最早的有秦劳役墓瓦志和东汉刑徒砖志。秦汉之时,墓志少见亦全无系统。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提倡俭朴、薄葬,禁止树碑为个人立传,一般的士大夫阶层遂将死者的生平及歌颂文辞镌刻于一较小的石面上,此石置棺内随葬,后经出土,称为墓志。有的文辞用韵语结尾的称'铭',也称'墓志铭'。墓志的书法往往能体现当时的书法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

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关于它的起源,纵说纷繁,但墓志铭真正成为一种文体应该始于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会·墓志铭》书中就这样认为,比较可信。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墓志铭是给过世的人写的。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以求得人死留名。

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摩崖石刻,是直接雕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或图像。

图片

造像记,指各种宗教石窟、神龛等像的制作留下记录的文字。所谓“像”主要指基于宗教信仰而制作的崇拜对象。因此所谓的“造像记”,就是指“制造这些像的题记”。因而这些文字在书写或镌刻之初,皆有相对应的宗教造像。造像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称之为造像。以石刻者,今存有北魏时龙门造像及云冈石窟造像等;以铜等金属铸造者,如陶斋吉金录所载宋韩谦造像及北魏徐常乐造像等。造像功德经并谓造像与写经、造寺、造塔等,同具种种功德。

大体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以来,在北方盛行的石窟造像的影响下,小型可移动的石造像也趋于流行。它们的风格特征与同时代的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基本一致,可用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作参照。如北魏早期,佛像的头部出现水波纹发譬,多是身着广袖通肩大衣,其中年代较早的纹摺稀疏,线条较硬;稍晚的则纹摺密而柔软。许多伪刻的石造像,很难与相应的时代风格特征相符。图片

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该称号始自清代。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福禳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

图片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