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和秦观一起为唐朝美人崔徽写诗词。在秦观笔下,她比杨贵妃更美

 蘅滋雅集 2024-04-24 发布于上海

元丰元年(1078年)4月,秦观来到了江苏徐州,拜访在这里做知府的苏东坡。这期间,苏东坡收到了好朋友章质夫快递过来的“崔徽”画像。苏东坡邀请秦观一起来赏画,并约定给这幅画中的美人各自题写一首诗词。
先看看苏东坡的。他写了一首诗《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云: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
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
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元非真。
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
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这首诗写得就一般般了,写崔徽的容颜就一句“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其它基本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秦观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可要好好表现一下;一方面又是热血青年,看到了美艳如崔徽的画像。一时才思如涌,落笔写下了下面这首《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
——〔宋〕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释译】

画师妙手为崔徽画了一幅画,
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
嘴唇红润就好像用朱色点染。
让人想起了东邻女偷看宋玉,
那玉体被墙头而遮住了一半。

画中女子也有一段辛酸往事,
可谁还记得当年皱眉的时候?
这样美丽的女子似不通情愫。
她这样无情却也是很动人的。

崔徽是何许人也?她是唐朝的一名歌姬,颇有盛名。与裴敬中相识相恋却不能在一起。裴敬中离开后,崔徽思念不已,于是托画家丘夏为其画肖像寄给裴敬中,并托信给裴敬中:“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不久之后。崔徽抱恨而卒。唐朝诗人元稹感其故事曾作诗《崔徽歌》。
“妙手写徽真”,点名这幅画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给崔徽做的画像。据元稹的《崔徽歌》:“有客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可知这位画家名“丘夏”。
接下来,描写画中人的仪容。苏东坡的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荚蓉在秋水”,大笔勾勒崔徽的形象。而秦观只用了七个字——“水剪双眸点绛唇”,专写眼睛和嘴唇,刻意点染,更加精细。
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况且又加上了水波之光,绛脂之艳,动人心目。其中,“水剪双眸”语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昵珠点绛唇”,则是“点绛唇”的用语所本。
接下来,秦观又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多。欣赏崔徽的画像,就好像是邻女窥宋玉,墙头半遮玉体,安置这幅画画的是半身像。
而且赋中又赞美宋玉的容貌,说:“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这里秦观用了间接的手法来夸赞崔徽的俏丽容颜。
但是,画中中的崔徽可不是像赋中说得那样“嫣然一笑”,而是眉黛含颦。这是由于崔徽当时相思成灾,心事悲苦。“往事已酸辛”一句,与苏东坡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
这句从画像写到事实,提到了崔徽的一段辛酸史,但谁会记得画中的美人的身世遭遇呢?唯有这写真的容颜,作为艺术精品供人鉴赏而已。
所以秦观心中有无穷的感慨,最后把观画的感受写了出来:“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艺术家用高妙传神的画笔把如此美艳绝俗的人物完美展现出来,却没能画出“无情”。这也是苏东坡诗中所谓的“丹青不解语”。
画中美人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不过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两句真是妙极了,写出秦观赏画时那种微妙的情绪波动。难怪后世说秦观的词有一种精微细致的美。
毕竟这只是一幅画,不是活色生香的美人,秦观与她之间无法情感相通。也许秦观希望画中的美女崔徽变成活人,能真的和自己有所交流吧。
通看整首词,秦观善借用前人典故和成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足见他的才华。另外,他还能利用词句和老师苏东坡的诗句相通,这一“拍马屁”的手段没有非凡的艺术功力是做不到的。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