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情和目标调研 “学情和目标调研”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思政课一体化“为谁讲”“谁来讲”“怎么学”的问题。小初高不同学段教师就确定好的同一主题,对学生的原始认知水平开展调研,调研学情可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对话交流、查阅学生作品等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可以查找原著原文、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用书、中考和高考真题。调研的重点是记录学生的认知起点、兴趣点、困惑点、疑问点。 小初高3位思政课教师确定了“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这一主题,以大型展会为情境抓手,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立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涵养学生的“中国心”。 小学思政课教师面向5年级学生采取了聊天式调研,设计的调研话题是“我点赞的中国名片”,具体问题如:你从“新闻联播”上听到或看到过哪些“高精尖”的新发明?第一,学习途径指向“新闻联播”,培养学生养成从官方媒体获取权威信息的习惯。第二,调研内容指向“高精尖”,让“新发展理念”这一政治话语更加具象化,引导学生分享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取得的具体实践成就,形成浓厚的爱国情感。 初中思政课教师面向9年级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设计的调研话题是“家门口的航展”,具体问题如:长春航展有哪些让你感到震撼的精彩瞬间?你还知道哪些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知名展览会?第一,体验地点指向家乡,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关注身边的责任意识。第二,调研内容指向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党和国家重大实践成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增强课堂的时效性、生动性。 高中思政课教师面向高1年级学生采取了导学案,设计的调研话题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具体问题如:链博会是个什么会?第二届链博会将要设置的链条和展区有什么新亮点?链博会吸引了哪些企业?中国举办链博会带来什么好处?第一,调研内容指向中国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实际行动,在国际视野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第二,调研要求指向预判,引导学生思考“新发展理念”将如何继续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2.跨学段备课 “跨学段备课”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思政课一体化“讲什么”“学什么”“为什么讲”“为什么学”的问题。小初高三个学段的教师,整理调研后的问题,展开备课。第一次备课的重点是汇报学情、交流课标和教材的研读心得。第二次备课的重点是利用“删、增、改、换”的方式确定符合各学段梯度的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 5年级是小学的高年级段,延续小学低、中年级段,与初中阶段相衔接,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大,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9年级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可塑性强。小学和初中都将“新发展理念”的教学归置于国情教育,分别对应小学和初中。高1学生。大单元教学,融合必修2《经济与社会》和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小学段教师更关注政治话语的具象化表达,侧重讲好故事、营造氛围、增强感受。经过3位教师的讨论,小学段增加了“我是创新小能手”“我是绿色小卫士”的作品展示环节,增加了“6岁时躺在山坡上放牛数星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的飞天故事,增加了“块头大不等于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述。删除了“西海固的山海情”,删除了“五级书记抓扶贫”。把“了不起的新发明”修改为“本领高强的大国重器”,把“宇航员”修改为“太空勇士”,把“木桶效应”修改为“小木桶装水的故事”。将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的情境替换为“天宫课堂开讲啦”和“家门口的航展”,将“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讲”替换成“科学家的名字我来说”。 初中段教师更关注教学体验的丰富和充实,侧重亲身经历、回归生活、开拓视野。经过3位教师的讨论,初中段最终将“家门口的航展”替换为“家门口的农博会”,同时将“家门口”的外延从家乡扩展到国家,将“展览会”修改为“国家级大型展览会”,链接了“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但不展开。结合学校的学农实践和教材的“拓展空间”栏目,增加了“土壤污染调查分享”的环节。删除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服务”这样的经济学术语,删除了“木桶效应”的故事,删除了“神州飞船”“天眼”这样的大国重器,进一步聚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把“农产品的视频”替换为“农产品的实物展示”,把“你知道哪些农业领域科学家”这一问题替换为“请讲一讲杂交水稻与袁隆平、菌草种植与林占熺的故事”。为了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我的农博会见闻”修改为《管子》中记载的“种桑弃粮终误国”典故。为了让课堂既有人文温度,又有政治高度,将授课线索更定为:大国粮仓: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舌尖。 高中段教师更关注教学议题和情境的建构,注重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政治认同。经过3位教师的讨论,高中段最终将“整堂课用于举办模拟第二届链博会活动”调整为“8-12分钟左右的微活动”。为了进一步衔接小学和初中,删除了“智能汽车链”“清洁能源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保留了“先进制造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把“招商推介组、供需对接组、新品发布组”修改为“参考首届链博会,自由分组,模拟招商推介、模拟供需对接、模拟新品发布活动”,增加了“教师观察并给出小组成员在各组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为了锻炼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把“撰写五大发展理念的宣传标语的教学活动”替换为“用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金句’布置展区”的教学活动,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等,并增加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展示。为了体现螺旋上升,提炼了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数字生产力这条主线索,把“新质生产力的视频”替换“新质生产力的图解”,在“高质量发展”的统领下,整合了“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展现“新质生产力”下先进制造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外先进制造企业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
来自: 新用户19852202 > 《备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