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云南游·纳西族人的“走婚仪式”(十一)

 西宁的表情 2024-04-25 发布于海南
2024年云南游·纳西族人的“走婚仪式”(十一)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烛影深(青海)

(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氏族的婚姻生活方式)

东巴是文化,是纳西族人的文字。纳西族人身上都有绘画的不同图案,走到大西南,了解了纳西族人的婚姻模式,他们完全是母系氏族的家庭,传承着母系氏族的婚姻仪式。他们履行的是“走婚仪式”,“走婚仪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人在夜晚偷偷与姑娘相会,偷偷进入女方家里,不让任何人知道,连狗都听不见声音,溜进女方家中,与女方谈情说爱,进行洞房花烛夜,女方一般在晚上枕头底下藏两样东西,一个是刀子,一个红色物,刀子插在门上红色物绑在刀柄上,告诉路过的男人,这里已经有人入女方家里。


泸沽湖有摩梭人的走婚,纳西族有一个支系,这个支系叫摩梭人,至今居住在泸沽湖畔,至今仍然过着一种婚姻模式,就是男人不娶进来,女人永远不嫁出去,各自居住在母亲的家里边,白天不在一起,只有晚上时候才在一起,这种婚姻模式就叫做走婚,也叫做易结婚啊。

姑娘呢,都是居住在一个木质的阁楼里边,晚上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小阿哥去他们家走婚去了,走婚必备两个东西,一个东西,一把匕首,第二个东西,一顶帽子,由于姑娘的花落都是木质的,把匕首取下来往门框上面插上去,把帽子取下来,往匕首上面一挂,人就从窗户里边进去了,没有往大门进的习俗,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这个小阿哥就返回到自己的家里边,该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

所以在丽江,丽江千古情里边,你会听到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是这么唱的:

“月亮还在西山口,

阿哥您何须慌慌的走,
我是这么的温柔啊,
火塘是这么的温暖,
我是这么的温柔。
月亮还在西山口,
你何须慌慌的走。”

就表明了第二天早上阿哥要走的时候,阿妹挽留他的心意,那么这个女人所生的孩子,这个男人不用负任何的责任,由女方来抚养,也是跟着女方来姓的,但是摩梭男人,他永远养育的都是自己的姐姐,或者是妹妹的孩子,他对姐姐或者妹妹的孩子所应当要有的抚养的教育的义务,就跟我们的爸爸对我们抚养教育的义务是一样的,所以当地有句话,天上的雷公,大地下的舅舅,从小受舅舅的抚养教育长大的,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对舅舅同样有养老送终的义务,这就是摩梭人的走婚了。


人类学家怎么说呀,21世纪最科学的婚姻模式就是摩梭人的走婚了,他又为什么说最科学的婚姻模式呢,就是摩梭人的走婚,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是婆媳关系,但是他们不娶进来,不嫁出去,婆媳关系没有了,姑嫂关系,妯娌关系都没有了,一个大家庭永远不分家,不存在有财产分割呀。

谁当家做主,谁说了算呢,谁的年龄最长,谁的权利最大,老祖母的权利是最大的。

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这个模式是非常稳固的,所以人类学家调查发现,泸沽湖畔的这群摩梭人有很大一部分人一辈子人家只找一个走婚对象,只有极少极少,极少数人可能会找2个3个4个的,这个就是因人而异了。摩梭人就没有分财产的这些烦恼,摩梭姑娘说:“我最不喜欢别人说我是谁,谁谁的老婆啊,是谁,谁谁是我的老公,我就是我,他就是他,我不靠他过日子,她也不依附我生活,我们两个各自过的,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但是你看我们娃娃那么大了,我们还不是在一起。

摩梭人的家庭还有个好处,每个孩子都不会离开自己,亲爱的妈妈,是不是因为不娶进来,不嫁出去,每个妈妈也不会离开自己亲爱的孩子,比较人性化的地方,而且家里面都是直系血亲,都是近亲,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在佛教当中无常变化当中,它变化的概率是极少的,不会像女士朋友们女人多可怜,这一辈子要有的要远嫁他乡,你嫁的近一点,还好,没有亲戚,朋友,有家人给你撑撑腰,有的时候受了委屈,有个诉苦的地方,你想像那些远嫁的孩子,远嫁的姑娘,有的几千公里嫁过去以后,除了你老公,其他任何人,你都不认识,其他任何人,你都不熟悉,一旦婚姻破裂以后,那种痛苦难以承受。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从来没有发现哪个民族的女人能够像摩梭族的这个女人一样的这么阳光,这么有自信,那种是从内而外散发的,这种自信来自于因为他有个强大的后盾呢,她有个强大的家庭作为她的后盾。摩梭人的女人不会有这种考虑,因为整个家庭就是她强大的后盾,而且这些孩子长大,她都不会好奇,说我到底是这个妈妈生的,还是那个妈妈生的,他们在家里边也不会有那种分别心,这个是我生的,那个是她生的,这就是我们家的孩子,这几个就是我们家的孩子都是我们家的。

就是那种观念,所以在他们的那种观念当中,人生当中,她有了爱情,只是精彩人生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真正感情的大后方不是爱情是亲情,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所以他不重视,不重视,就不存在有伤害。所以人类学家曾经有个哲学家,他说,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痛苦,除了您的疾病,疾病本身给你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观念决定的,所以你同样一句话,这个人他受不了,但是换那个人,那个人就能看得开,他都能想得开。所以伤害你的不是那句话,不是那件事伤害你的,是你自身的认知,您的认知伤害了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完美的,是无缺的,都是带着遗憾的,所以才会有我们老祖宗说的那句话,万事不求满,只求半称心,才会有了苏东坡的那个千古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道理,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完美的,是无缺。所以摩梭人的走婚有他的可取性,有他科学的东西在里面。


去泸沽湖,湖水非常非常的清澈,能见度达到11米,以前旅游没有开发的时候,直接湖水药材就可以喝了,现在,虽然旅游业开发了,但是湖上的水还是很清澈,非常非常湛蓝色,像这种天气就像一颗蓝宝石一样的镶嵌在那个大山,凹下去的那个地方啊。

纳西族男人的“走婚仪式”生的儿女完全由女方家养育,男方不负一点责任,甚至生的儿女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生的儿女由女方家的舅舅养育,这些儿女长大成人后,给舅舅养老送终。

“走婚仪式”避免了女嫁男,男女抚养儿女,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走向末落后,会牵扯财产分割,双方走上法律程序,由法律判定财产,儿女由谁供养,都产生很大的伤害,纳西族人的“走婚仪式”就不存在财产分割,一夫一妻制了,他们是任与四方男人走婚,有的男人一生会找一个走婚女人,有的男人会找三四个,在更多女人之间游离,但都不犯走婚的婚姻仪式。

想想,在中国大地上,传统的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地主财主资本家的人们都可以娶正房,小妾无数个。进入新中国改革后,婚姻也改变了,汉族人成了一夫一妻制,男女出轨会有对婚姻不忠法律有判刑的法律条例,比如婚外同居,违法婚姻法,有两年以上判刑期。而大西北的撒拉族人家如果女方不生儿子,一直生女儿,男人在教门上允许他们再娶,如果娶了几房妻子,都生女儿,直到娶到生儿子为止的妻子才终止,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些少数民族人心里根深蒂固了。


由纳西族的“走婚仪式”想起四川九寨沟藏族人们的婚姻,他们那地方太穷,实行一家兄弟三四个才娶一个妻子,兄弟四五人共享一个妻子,生的儿女是自家的血脉,兄弟们不分哪个是谁的儿子女儿,共同抚养。贫穷逼迫人们决定婚姻模式,贫穷下的男女们只能接受现实,男人大爱无私,对一个女人共享,没有专有的独权享受一个女人,不过有钱人家的藏族少数民族享受一妻一夫制。

以及想到后来我们要去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家,这里的傣族民族又实行的婚姻制与所有民族的不同,甚至与汉族的婚姻模式相反。汉族人的婚姻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人娶女人,女人嫁男人,也有少数招上门女婿的。而纳西族人相反,女人娶男人,男人要嫁到女方,嫁到女方前要学做三样手艺,从小要打银匠会做手工活,傣族人家家里的银碗、银筷、银勺、银桶、女人身上的银腰带、银手镯子、银戒指都是赔钱货做的,傣族人家把男孩叫赔钱货,女孩叫赚钱货。傣族男孩为了嫁到女方家,必须从小学手艺,银匠,酿酒都是他们要学到的技术活,如果学不好还嫁不出去,因为嫁女方前要到女方家经过三年的考验,如果从中发现有什么不好,就会被退回去。

大多婚姻的仪式都是带有法律的镣铐,以这种形式制约人们给婚姻家庭忠诚,因为家庭不安,社会就有动荡,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大家和谐相处共同打造美好幸福的家庭,才能让国家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

如今,人口下降,国家法律对婚姻有了宽松政策,为增加人口,传统的婚姻模式渐渐被改制,约束的范围也渐渐改变了,这种体制似乎对传统婚姻家庭的一次挑战与放纵,婚姻也在人们的眼中似乎不再重要了。

未完待续


文作者:烛影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