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养蚕

 新用户8249cTO6 2024-04-25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555

这一天在韦曲老街道上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蜷坐在一处角落,其面前摆放着一个五六公分深度的纸盒子,那盒子里有八九十只虫子,那虫子白白的身子,吃得鼓鼓囊囊的,来来回回蠕动,是的,那是“蚕”。     
其实每年到了人间四月天,阳春三月时,就会有人在街道上摆摊卖蚕,当然都是孩童没有见过的,会过来凑热闹,那些蚕一活动,小孩子都惊讶喊叫,“快看快看,那个最大的跑出来了”!所以说孩子们的快乐是永恒的快乐,看到任何东西都是稀奇的。       
让我把记忆返回到我的八九岁,一九九零年代。那时候我读小学,也就是刚上学没有一两年,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不知道那个时候是谁养蚕,我们巷里有数量不多的“蚕子”,我们小孩还是通过家长打听问人家要的一点点。要回来蚕子之后,大人们给我们几个小孩分好,那时候收集蚕子用的都是报纸,所以每个孩子撕下来几片,然后我们还互相学习和交流了一番养蚕的经验,各自回家就把蚕子包在卫生纸里揣在怀里。     
就连上学都把包好的蚕子放得好好的,每一次到了下课那十分钟时间,大家都把自己的蚕拿出来看一看,诶呀,还是蚕子,没有动静,继续包好再揣于胳肢窝那里暖和一点。过了两天,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的蚕出来了”,然后从书包里掏出来一个小盒子,里面真的有几个黑黑的蚕的幼虫,爬在一小片叶子上面。于是同学们又都各自检查一下自己的蚕子,那蚕子才刚好露头,那几个相继惊呼“诶诶诶,我这蚕也快出来了”。     
蚕的食物却只是桑叶,所以养蚕当然离不开桑树叶子,养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其实如今我们所养的蚕都称之为家蚕,而家蚕又是从野蚕进化而来的,如今我们还给予那些家蚕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蚕宝宝”。蚕的一生是会经历蚕卵-幼虫-蚕蛹-成虫等四个阶段,一般周期为三十至五十天。     
当我们的蚕子都孵化出来小蚕时,我们便把蚕宝宝都拨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盒子里,起初都是先问同学借一两片桑叶,后来知道哪里有桑树的同学就带着我们去树下勾桑叶,因为家乡的几棵老桑树长在埝头上,太高了,我们让大人们给我们帮忙勾下来些许,其实勾下来的桑树枝还有半成熟的桑葚,我们直接吃了,整理好桑叶还得放在菜窖里,不然一天就蔫了。赶紧地给蚕宝宝添点食物,小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了,换上大盒子之后就不能带到学校里了,放在家里,上学的时候还提醒爸妈不敢忘了喂蚕啊。     
过了几个星期,那些蚕都长得差不多大小,吃得多拉得也多,但是蚕拉的便便我们都收集了起来,爸爸妈妈说能做枕头。再过了一段时间,那些蚕开始吐丝了,到了蚕吐丝的时候,我们小孩又不懂蚕丝的用途,所以只管让它们随意吐丝结茧于放养的盒中,等到那些蚕宝宝全部结成了茧,就把那些蚕茧放在一张大报纸上,等候着破茧而出。过了两天,那些蚕咬破了茧,化成了蚕蛾,扑棱扑棱地开始产子,然后就结束它们的一生。     
其实古有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便形容了蚕吐丝的全程。其实“云想衣裳花想容,彩锦上绚丽的图案、变换的色彩,无不诉说着丝绸的美丽,而那些华丽的绫罗绸缎,均来源于蚕吐的丝”。是的,其实,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专业养蚕的,他们用竹筐摞在架子上一层一层的,所以那些地方也有制作蚕丝制品的工厂。     
养蚕,在于我来说,其实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我们小孩那时候养蚕说白了都是贪玩,时间过去三十多年,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家乡,我再没见过我们之后的小孩谁还在养蚕了,就连桑树都已然很少有见到!又或者是在外工作的我再没有留意到家乡的孩童,那些快乐的故事吧,又或者说是他们又有了更新的快乐,总之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
2024.4.21
文/苏磊
图/网络

上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阳春三月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去长安的山脚下踏青

END

作者简介

苏磊,大荔两宜人。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