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宗仁的革命生涯 姜振环 刘振敏 姜振平 主编

 jzpjx 2024-04-25 发布于河南

二十四、迎接大军解放南阳

1947年10月下旬,姜宗仁根据工委9月初在烟庄油坊召开紧急碰头会上与王晓舟研究的意见,到襄县找到工委委员孙鼎(此时,王晓舟仍在郑州接头未回),告诉他:工委决定孙鼎到唐河去联系并领导李金章处游击队的工作。姜宗仁把唐、泌游击队的情况向孙鼎作了介绍后,与孙鼎骑车一起到了唐河宗老庄秘密联络点宗啟唐家接通关系,孙鼎便留在唐、泌一带开展工作。

姜宗仁于第二天上午离开宗家到了唐河县城,准备考察了解一下唐河南部1942年长期埋伏下来的地下党员情况。他在西关南后街原来刘慕阁(此时随刘邓部队在湖北英山一带工作)住家的院子,打听到刘的三弟刘庆星在唐河城北街的医院做事。当天中午,姜宗仁在医院找着了刘庆星。刘庆星向姜宗仁汇报了1942年底自己与党乾章一起撤退去陕北边区,行至三原未能通过封锁线,回唐河后党乾章去了湖北新四军五师地区工作,自己则留在了家里的情况及唐河城敌人的部署情况。姜宗仁给刘庆星讲了当前解放战争的形势,并要求他积极团结群众,做好对敌社情的收集和了解,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第二天上午,刘庆星从外面回来告诉姜宗仁,街上传说刘邓部队和陈谢部队已从不同方向逼近豫西南了,唐河的敌人正在惶惶不安之中。面临迅疾发展的解放战争形势,姜宗仁决定立即返回南阳,部署豫西南工委迎接解放大军工作。

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中原地区,命令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主力4个纵队12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并很快站稳了脚跟,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

7月19日,中央决定组建陈(赓)谢(富治)兵团出击豫西。毛泽东指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定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堵;胡宗南又被牵制在陕北,陷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师出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进去以后应当放手发展,东向配合刘邓、陈(毅)粟(裕),西向配合陕北,东西机动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开辟豫陕鄂根据地。

8月22日,陈谢兵团右路强渡黄河成功。23日,左路也一举突破黄河天险,乘胜向陇海线发展,并相继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10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陈谢兵团除留一部分在陇海线牵制敌人和一部向陕南发展外,主力应越过陇海线南下,向南召、方城、舞阳以北展开,歼灭豫西各县反动武装,开辟豫西根据地。接到指示后,陈谢兵团立即作了相应部署。10月29日,兵团前委决定发起伏牛山东麓战役。从11月1日至4日,接连解放临汝、宝丰、鲁山、登封、叶县、郏县6座县城。进军之神速,使各县守备之敌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连反动的国民党《河南民报》也惊呼解放军“攻城陷池,如入无人之境”。

姜宗仁由唐河回到南阳时,陈谢兵团已于11月3日、5日接连攻克了南召、方城。此时。工委副书记王晓舟去郑州尚未回来,工委另外两名委员段永健、孙鼎分别在湖北双沟镇和唐、泌一带工作。工委书记姜宗仁召集工委委员王正、郭成仓和南阳县地下党负责人邰士芳等人在烟庄油坊召开工委第三次会议,具体研究部署迎接陈谢大军问题。会议决定:一是姜宗仁和郭成仓带领芳林酒精厂的十几名地下武装人员连夜去南召西台头迎接陈谢大军;二是王正由邰士芳介绍经赊镇民团团长张耀先护送去方城迎接大军;届时给部队提供情报,配合大军行动;三是邰士芳继续掌握好地下武装,了解敌情;在当地等待王晓舟回来及工委其他成员的联络等工作。

姜宗仁和郭成仓带着十几名地下武装人员在南召县九间房村,同九纵政委黄镇、副司令员黄新友接上了关系。他们当即跟随部队行动,于第二天下午到达黑石寨,部队接下来要往镇平进发。部队领导随即拨给姜宗仁机枪一挺,手榴弹、子弹若干,介绍他们到南召李青店找刚成立的豫陕鄂六地委报到。姜宗仁则把镇平石佛寺的地下党吴兆祥、孙旭堂的关系介绍给了部队领导。第三天下午,部队出发镇平,姜宗仁等十余人离开部队到李青店找六地委联系工作。

王正到方城后,在东南山找到陈谢兵团司令部,见到了谢富治,接通中央局转给陈谢部的豫西南工委的组织关系,陈谢部随后将工委的关系转给了豫西区党委。王正当即把方城地下关系转给豫西区党委下属的豫陕鄂二地委,方城地下党由此公开工作。豫陕鄂二地委任命刘毅然为方城县县长,侯义方、牟子翰等地下党员就地参加了地方政权组建和武装行动。方城地下党在方城一解放就拉出地下武装260多人枪,成立了方城独立支队,由翟化民任支队长。

11月中旬,姜宗仁到豫陕鄂六地委后,担任六地委委员、组织部长。

郭成仓当时带着酒精厂的十余名武装,被六地委派回尚未解放的南阳东北部开展武装游击活动。仅月余时间,就拉起来以符庄地下游击武装为基础的近200人枪的队伍(郭绍甫任队长),奉命开赴白河边刘村与王明章所率之白河游击队及三十九团的九连合编,正式成立 “白河游击大队”,这支部队以刘村为基地,经常活动在石桥、辛店、包庄、桥头、赵河、柳河、石头寨、独山、皇路店一带和敌人处于拉锯状态。1948年春,这支队伍编入豫陕鄂六分区四十团。

豫西南工作队队员员姜峻峰,

姜峻峰

于1947年4月间渡河后,回到家乡杨树沟。首先和姜峻嶽接上组织关系,了解到姜峻嶽在抗战期间及日寇投降后,均进行过革命活动。例如:1946年7月中旬,中原军区部队(原新四军五师)在中原突围后进入伏牛山区。部队到南召县皇路店杨树沟一带宿营时,姜峻嶽曾以地下党员的身份积极与部队取得联系,发动农民为部队送茶送饭,并向部队首长提供情报,由部队出面逼迫保长郑义举,征得白面500斤,鞋200双,解决部队的一时困难。姜峻峰向姜峻嶽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这次回来的工作任务,姜峻嶽通过统战关系先后给姜峻峰办理了身份证和外出条,以行医卖药为名,日夜奔波在五朵山、掘地坪、南河店、刘村、白土岗等地,寻找隐藏在各地的党员,先后建立了六个情报联络点。1947年5月豫西南工委成立后,工委书记姜宗仁指示姜峻峰继续负责联系姜峻嶽及其掌握的一部分农民地下武装。11月间,在迎接解放大军到来的时候,姜峻嶽拉起30余人枪武装,在南阳与南召边界搞武装游击活动。六地委成立时,姜峻嶽主动到地委请示战斗任务。地委派田振亚任指导员以姜峻嶽掌握的地下武装基础,在杨树沟成立了“专署武工队”。姜峻嶽推荐郑立洪任队长、自己任副队长。在不长的时间内,收缴地方散枪二百多支,队员发展至一百余人。这支武装以双竹园为基地,经常活动在南召南部的杨树沟、皇路店、石桥一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收粮、收枪、支援部队;摸敌情、捕敌特,监视南阳守敌的活动。武工队在这些工作中行动纪律良好,群众基础深厚。1948年2月,六地委调武工队到地委驻地李青店进行整训后,改编为“专署警卫队”。4月,警卫队随地委、专署转移内乡。姜峻嶽因年届六旬,且又有病在身,武工队改编后,便留在了李青店做一些后勤工作。此间,姜宗仁家乡杨树沟村族人间各家各户都有人参加武工队,致使敌人地方团队对杨树沟村实施了大肆抢掠、烧毁房屋的报复手段,满村妇孺老幼均逃至李青店躲避。造成南阳城解放前夕,南召一带仅有的无人村落。

1947年12月间,豫陕鄂六地委决定分区部队向南阳东部一带行动发展,要求地下党力量全力配合,拉出地下武装,公开行动,组建地方政权。行动前,地委组织部长姜宗仁带领王正等数名地方干部 ,先行秘密潜入邰士芳处作了先期的准备工作。当分区部队开始作战行动时,姜宗仁和专署专员郭思敬根据地委的决定,任命邰士芳公开出任南阳县县长,组建刘寺、桥头、青苔、高庙、茶庵五个区政府。以芳林酒精厂地下武装为骨干,同时发展一些其它的武装力量约400人枪,成立了南阳县独立营,营长孙荣檄,教导员王正,副营长焦文典。焦文典曾任建国军师长,因不满当局赋闲回家,抗战时,日军曾委任他为宛东招抚使副使,遭其断然拒绝。解放战争中,在姜宗仁、邰士芳、宋万明等人的动员下,欣然参加革命。新建的中共南阳县地方政权和县独立营,在十余天的行动中,完成了专署布置的收缴地霸团队枪支、征集粮食和布匹的任务。12月下旬,王凌云部驻守南阳,向城外出击,南阳县地方政权和独立营随分区部队撤往南召山区,独立营被编入分区三十九团。

工委副书记王晓舟在郑州与张敬业接头返回南阳时,已是陈谢大军到南召、方城之后了。这时,桐柏军区已从桐柏向唐、泌一带作军事发展。王晓舟在邰士芳处得知姜宗仁他们已分头迎接部队的情况后,便立即赶往唐、泌一带。联系李金章、宗运昭拉起来插枪隐蔽月余的唐泌游击队,进行武装行动,由原来的50余人很快发展到300余人。当时,因与桐柏军区没有及时沟通联系,该武装一度误被缴械,后来联系豫陕鄂七地委沟通关系,发还枪支后划归豫陕鄂二分区领导。王晓舟被任命为豫陕鄂七专署专员。

工委委员孙鼎于1947年12月间,由唐、泌地区到李青店六地委找姜宗仁联系工作,地委决定孙先将邓县敌情写一份材料,电告桐柏军区,帮助部队解放邓县。然后再到镇平抽调党员,动员知识青年来李青店学习,以开辟镇平的工作。1948年1月16日凌晨,邓县县城解放,当天,孙鼎进城找到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向政委李定灼、副政委吴罡谈了邓县状况。不久孙鼎随部队撤离邓县。5月上旬邓县第二次解放。6月8日分区办的豫鄂军政干校进驻构林,调任孙鼎为干校组教科副科长。8月,孙鼎任邓北县县长。

工委委员段永健在解放大军到来时,根据工委预定精神于1947年11月间自湖北双沟镇回叶县,与豫陕鄂二地委联系,动员地下关系投入当地政权组建和缴匪反霸的工作中。

1947年12月下旬,中共豫西南工作委员会工作终止,其领导成员除工委宣传委员孙鼎被分配到桐柏解放区任邓北县县长外,大部分被安排到豫陕鄂第六、七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工作。其中,工委书记姜宗仁担任六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工委副书记王晓舟担任七专署专员;工委组织委员王正任六地委组织科长,后于1948年4月任镇平县县长;工委其他委员和所属地下党员也分别担任县、区领导职务。他们凭借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优势,密切配合野战军和南下地方干部开展工作,为豫陕鄂第六、七地委的开辟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

1948年4月,中原军区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于20日发出了发动宛西战役的命令。而国民党亦对我军动向进行紧密监视,据台湾国史馆典藏002-090300-00181-204号蒋中正总统文物资料显露,1948年4月23日在开封的河南省主席刘茂恩致电蒋介石表示:“据俘匪供称刘匪政委邓小平、伏牛山区工委姜宗仁、匪六区专员郭思敬及各伪县长于卯时起在南召西李青店召开军事会议”。

5月2日晚上,豫陕鄂六地委奉命同六分区及四纵十三旅组成前敌指挥部,由地委副书记戴苏理、司令员黎锡福、政治部主任张钧负责指挥解放内乡的战斗。副司令员黄祖华、地委组织部长姜宗仁负责指挥解放西峡口的战斗。内乡崔功甫、别光典两个民团2000余人,在豫西南地下党长期统战工作的基础上倒戈起义,我军兵不血刃解放内乡。把部分负隅顽抗的团队主力,重兵包围于西峡城聚歼殆尽。

此时,分区三十九团、四十团及各级地方武装也投入宛西战役。

宛西战役自5月2日开始,至17日胜利结束。连克内乡、邓县、镇平、淅川诸县和马山口、西峡口、赤眉、师岗、西坪、荆紫关、李官桥等主要城镇,计歼敌9700余人,土匪武装12000余人。

宛西战役后,5月25日我军又发起宛东战役,历时十天,共歼敌11300余人。

宛西、宛东战役后,整个南阳地区除南阳城外,已全部被中原解放军占领。王凌云的七十六师所属的二二六团和二二八团,先后在邓县战役和南召高咀坡战斗中被歼灭,派往镇平的一个加强营也被解放军击溃,解放军切断了敌人的粮草供应,使南阳城成了一座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孤城。

1948年11月4日,王凌云部在对南阳城进行大肆洗劫、疯狂破坏之后,用欺骗、挟迫的手段,将南阳城内13所学校3000多名师生及1万多名工人、店员、市民掳掠出城,沿白河两岸南下,以三、四十里宽的行军路线,向新野、襄阳方向狼狈逃窜,南阳城终入我军之手。

11月5日,一直关注中原战局的毛泽东,闻讯南阳解放的消息后,欣然挥毫,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千古名篇,文章谈古论今,指点江山,盛赞南阳解放意义之重大,显露出一代伟人的宏大气魄和博学才识。指出:南阳的解放,使“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从此,古城南阳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南阳解放后,豫西区党委于1948年11月,任命姜宗仁为豫西六地委委员、南阳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在山西阳城的方黎明于南阳解放后,带着女儿振华、儿子振东返回家乡与姜宗仁团聚。

右上起:姜宗仁、李发祥(警卫员)、方黎明;右下起:姜宗芝、姜振东、姜振华(1949年摄于南阳)

1949年3月,豫西六地委、桐柏三地委以及豫西二地委的一部分合并为南阳地委;南阳市委与其东部、南部、北部的三个县委合并,成立南阳县(市)委、县政府。姜宗仁任中共南阳地委委员,南阳县委第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此时,赵紫阳任中共南阳地委书记兼南阳军分区政治委员。时任方城县县长的侯义方,在1995年9月“我记忆中的赵紫阳同志”一文中写到:“从我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同志,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南下的同志们口中,凡言及赵书记者,无不交口称赞,肃然起敬,特别是姜宗仁同志,生前常常念念不忘的说:“我要设法去看看赵紫阳同志,也就死而瞑目了。”言谈中带有无限衷曲,好像只有赵紫阳同志是他的知音者一样。可惜的是老姜还没有看到赵紫阳同志到北京任总理时就仙逝了,终于成了他的终生遗憾。可见紫阳同志是一位极为丰富,而得人心的人。”

(1949年,姜宗仁与时任南阳地委书记的赵紫阳合影)

1949年6月,姜宗仁奉命到河南省委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任校党委委员、校党支部组织委员。

1949年10月,省委党校学习结束后,姜宗仁仍被组织派回南阳,任南阳地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

1951年3月,姜宗仁赴北京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同年7月提任南阳地委组织部部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