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懵逼丨研究生三年级『氨、胺、铵』或『磷和膦』还是傻傻分不清!

 有机合成大菜籽 2024-04-25 发布于广东

从事有机行业以来,发现氨、胺、铵和磷、膦这样几个专业词语,很多合成人员经常傻傻分不清,始终属于乱用的状态,这两天碰巧看到组里的研究生同样在乱用,所以趁这个机会,大概聊一下。
氨、胺、铵

氨、胺、铵都是含有-N-的化合物,区别是:

有气字头,化学中特指氨气,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组成的词语非常少,常用氨气,氨水,液氨;

由氨衍生,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大都具有弱碱性,能和酸形成盐,示例如三乙胺,二甲胺,苄胺,亚胺等;

同样由氨衍生,是指碱性的氨和酸性物质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中的铵根,因为类似于金属盐的性质,所以加以金属旁。含铵根的化合物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如氯化铵是无机物,四丁基氟化铵则是有机物类似铵的离子还氧鎓(𨦡)、锍等。 

磷和膦 

磷、膦的区分和氨、胺、铵类似,但是存在形式不如an丰富。

理论上以磷去命名的化合物或单质都是无机物,常见的单质有白磷、红磷等,化合物常见磷酸以及磷酸根的盐;

磷和膦懂得界限以磷化氢为分界线,其分子式为PH3,也有部分教材简写其为“膦”,其性质已经靠近有机物的性质。

磷化氢的氢原子被烃基全部取代或部分取代形成的化合物便是膦,是一类有机物,其和胺类似,但碱性更弱,常见的有三苯基膦,三苯基氧膦,以及偶联反应中的各种膦配体(如单齿,双齿,多齿,Buchwald,手性膦配体等等)。

膦和胺的月字旁有什么含义

中国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中造字法,如果仔细翻以往的老字典,会发现“月”字旁/头在字典中主要有四个含义:

1、与月亮或时间有关,如明朏、朓,朦胧,期等。

2、在隶书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字写法相近,或长期口口相传形成习惯,“以讹传讹”也会造成一些错字,如腾、服、胜、朝和朕等,实际上都是因为“舟”偏旁的字误写成了“月”的偏旁,然后错误流传了下来

3、汉字简化,有些字在近代为了方便书写,也会做一些简化,从而演变成了月字旁穿了下来,如阴(

4、当月字旁在汉字左边或下边常表示与人或人体器官(包括动物)有关的东西;如肌、肝、肺、胀、肱、股、胸、腹、背、腎、胞、胎等。这些字如果要查《康熙字典》、《辞源》那样的字书、辞书,都是要到“肉部”去查找的。也就是说如今“月部”里面的字,大多数并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如果想搞清楚“月”字旁和“肉”字旁的关系,这要到篆字中去看看。

月和肉都是象形字,一个像月亮,另一个是一片肉的样子,当演变到篆字时,模样已经有点近似了,先看月的两种写法:

而肉字则为:

所以某些月字旁的字用来表示人体器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啰里啰嗦这么多,好像还是没有说到重点上,上述四种分类,胺和膦好像都不沾边!

这就不得不提第5类“月”字旁的字,即——化学造字,强加含义!

这些字除了胺和膦之外,还有肟、肼、肽、胍、脒、脲、腈等等,都是近代中国化学家们根据化合物的一些特性而编制的字形。
化学造字其实和第四类“月”字旁的字类似,刚开始时也和“肉”相关,比如“胺”本意就是指肉腐败,那肉腐败什么味道?
可能就是一股臭味,腐烂变质的味道。

这正好和当时有的胺类化合物味道差不多,所以也就直接套用了!

只不过后来的造和刚开始的造趣味不一样了,人也浮躁了,可能关注的位置已经不是化合物本事的味道了,所以有些月字旁的化合物不能只套用味道来解释。

完全懵逼!为什么有时候一个物质有多个CAS号?有时候一个CAS号对应多个物质?

为什么要做有机合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