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渐华 2024-04-25 发布于山东

引言

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形同虚设;其中春秋时期产生了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春秋十二诸侯等等故事。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国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并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形式,来巩固和稳定王朝的军事和政治;《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在这七十一个诸侯国中有三个特殊的诸侯国,不是周朝的臣子,而是与周为客,被称为“周朝三恪”。

周朝三恪分别是宋国、陈国、杞国,均可以使用周朝天子礼仪来祭祀先祖圣贤;今天来简写下其中的“杞国”,欢迎大家阅读。

杞国建立

据史料记载,“杞国”为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直系后代,为夏朝建立时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先后经历“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分封,但是夏朝和商朝的历史记录记载有缺失,史料中只有从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分封的历史记载

《史记·殷本纪》记载,最初是在夏朝建立后被分封,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战胜建立商朝后,封夏的后代为诸侯,封地位于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一带);周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并建立周朝后,寻找到了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后代“东楼公”,并将其封到“杞地(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延续其国祚,并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国位置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夏朝大禹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地(今河南省杞县),周懿王时期前迁入今山东滕县一带,后又经多次迁移;定国号“杞”,赐“公爵”,春秋时被降为“伯爵”,国姓为“姒姓杞氏”,是为“杞东楼公”,则杞东楼公为西周杞国的开国君主;最终在公元前445年(周贞定王时期)被楚国所灭,享国约1500余年,史料记载的君主约二十位。

杞国的疆域一直主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一带;杞国因为国力衰弱,经常受到其他诸侯国的欺压,导致其无法在中原地区立足,只得暂到邾国附近(今山东省藤县一带)避难,而后迁徙到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县、宁阳县一带,最后迁置鲁国附近,一直在诸侯的夹缝中生存,可谓生存环境极其艰难。

杞国君主

杞国国祚约1500余年,夏商两朝君主史料无记载,西周开始记载的有20位君主;国君为姒姓杞氏”,为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后代建立的诸侯国;下面为杞国君王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杞东楼公姒云衢:周朝杞国第一位君主,约公元前1046年继位,具体时间不详;又称杞东娄公,名云衢,号东楼;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后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大禹的后代“东楼公”为诸侯,定国号“杞”,赐“公爵”,封地为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则杞东楼公为西周杞国的开国君主。杞国为周朝“三恪”之一,并非周朝臣子。杞国为“杞、楼、娄、夏侯、夏、侯”等姓始祖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东楼公姒云衢-取材于网络

杞西楼公:周朝杞国第二位君主,具体时间不详;杞东楼公之子。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西楼公-取材于网络

杞题公:周朝杞国第三位君主,具体时间不详;杞西楼公之子。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题公

杞谋娶公(杞伯每亡):周朝杞国第四位君主,在位为周厉王时期,大约至公元前751年在位,具体时间不详;杞题公之子。《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在位时为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

杞武公:周朝杞国第五位君主,约公元前750年—公元前704年,在位约47年;杞谋娶公之子;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攻杀周携王,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周朝进入东周时期。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武公

杞靖公:周朝杞国第六位君主,约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81年,在位约23年;杞武公之子;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此时为周桓王、周庄王时期;此时发生著名战役“长葛之战”,产生了“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

杞共公:周朝杞国第七位君主,约公元前680年—公元前673年,在位约8年;杞靖公之子;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周釐()王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为春秋首位霸主

杞德公:周朝杞国第八位君主,约公元前672年—公元前655年,在位约18年;杞共公之子;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此时为周惠王时期,又称杞惠公

杞成公:周朝杞国第九位君主,约公元前654年—公元前637年,在位约18年;杞德公之子,妻子为鲁庄公之女,杞桓公之兄;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公元前647年,由于受到淮夷与宋国的入侵,将国都迁至缘陵(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成公

杞桓公姒姑容:周朝杞国第十位君主,约公元前636年—公元前567年,在位约70年;杞成公之子;国都杞(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多次前往鲁国拜见,并与鲁国联姻;公元前573年(周简王时期),前往鲁国询问到晋国的晋悼公的政绩后,从鲁国转向晋国,请求与晋国联姻,并将自己的女儿杞女嫁晋悼公为夫人,生晋平公;其中杞桓公为杞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

杞孝公姒丐:周朝杞国第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566年—公元前550年,在位约17年;杞桓公之子,晋平公之舅;国都缘陵(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在位期间多次参与以晋国为首的多国联盟进攻郑国、秦国,杞孝公死晋平公为之悼丧,被认为是“礼为邻国阙”的典型。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

杞文公姒益姑:周朝杞国第十二位君主,约公元前549年—公元前536年,在位约14年;杞桓公之子,杞孝公之弟,杞平公的哥哥;国都缘陵(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公元前544年(周景王时期),将国都迁至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文公姒益姑-取材于网络

杞平公姒郁:周朝杞国第十三位君主,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518年,在位约18年;杞桓公之子,杞文公之弟;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铸大钱,是中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记录

杞悼公姒成:周朝杞国第十四位君主,约公元前517年—公元前506年,在位约12年;杞平公之子;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

杞隐公姒乞:周朝杞国第十五位君主,约公元前506年—公元前506年,在位约7个月;杞悼公之子;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公元前506年(周敬王时期),被自己的弟弟杞釐公弑杀。

杞釐公姒遂(一说名过):周朝杞国第十六位君主,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87年,在位约19年;杞悼公之子,杞隐公之弟;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因司马迁写《史记》使为避先祖名诲,所以将所有的“”都改为“釐”。公元前506年(周敬王时期),杀自己的哥哥杞隐公,并自立为杞国国君,是为“杞釐公”。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国

杞湣公姒维:周朝杞国第十七位君主,约公元前486年—公元前468年,在位约19年;杞僖公(即杞釐公)之子;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公元前469年,楚惠王灭了同为周朝“三恪”之一的陈国;公元前468年,被自己的弟弟“杞哀公”弑杀。

杞哀公(杞懿公)姒阏路:周朝杞国第十八位君主,约公元前467年—公元前458年,在位约10年;杞僖公(即杞釐公)之子,杞湣公之弟;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

杞出公姒敕:周朝杞国第二十九位君主,约公元前457年—公元前446年,在位约12年,杞湣公之子,杞哀公之侄;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

大禹后裔建立、周朝客人诸侯国、“三恪”之一“杞国”

杞国故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杞县

杞简公姒春:周朝杞国第二十位君主,约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45年,在位约1年;杞出公之子;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公元前445年,楚惠王出兵灭了杞国,则这个历经“夏商周”三个奴隶王朝并传承1500余年诸侯国彻底灭亡,则杞简公为杞国的末代国君。

结语

杞国同越国一样都是一个历经“夏商周”三个奴隶王朝的诸侯国,但不同的是杞国从建国初期一直相对弱小,受到周围诸侯大国的欺压,不断的通过迁都来求生存,可谓生存极其艰难。但是杞国的出名确是因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备注:可以去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和山东省开封封市杞县进行参观;其中山东省杞国故都遗址由杞国故城城墙、皇城顶遗址、周家庄子遗址、周家庄子墓地、石佛寺遗址和九女冢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