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状元:方剂的君臣佐使,变化的三大要点,药味剂量和剂型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4-04-25 发布于陕西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而方剂中“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清朝的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谈到,“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药物通过配伍增强或改变其自身功用,调其偏胜,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发挥药物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发挥更好的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作用。

《医学源流论之方药离合论》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

“谢老师,我有一个关于方剂的问题,不知道您是否能给予指点。” 小王恭敬地说道。

“当然,小王,你尽管问吧。”

方剂学的君、臣、佐、使

小王拿出他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说:“谢老师,我想请教方剂的组成和演变,第一,什么是方剂的君、臣、佐、使的原则。我一直觉得这是中医方剂的核心,但有时候感觉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看着小王认真的神情,他开始解释:“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味中药通过配伍而组成的。中药的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在方剂中,我们通常会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它们分别是君、臣、佐、使。

小王聚精会神地记录着,等待着谢老师的继续解释。

君药

“首先是君药,君药是方剂中最主要的药物,它们直接针对主要病症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君药的药力在方剂中居首位,是方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如果我们要治疗一个热病,那么降火的药物就是君药。

小王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

臣药

"接下来是臣药,臣药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辅助君药的,它们帮助君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第二类是针对主要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们的药力小于君药。"

小王又记录了下来,不时地瞥一眼谢老师,以确保自己没有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佐药

"然后是佐药佐药有三种作用。第一种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第二种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第三种是反佐药,这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但能在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的药物。"

小王的笔记本上已经写得满满当当,但他还是专注地听着谢老师的讲解。

使药

"最后是使药,使药有两种作用。第一种是引经药,它们能引导方剂中的其他药物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第二种是调和药,最常见的就是甘草,它们用来平衡方剂中其他药物的作用,使整个方剂更加协调。"

例: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闭营郁,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治宜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方用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一两。根据药物性能及用量分析,其药力最大者为麻黄,其他依次为桂枝、杏仁、甘草。

君药:麻黄,辛温,发汗散风寒,兼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透达营卫,助麻黄发汗,合麻黄,去风寒,营卫和。

佐药:杏仁,苦平,利肺气,配合麻黄宣肺散邪,利肺平喘,可使邪气去,肺气和。

使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并可延缓药力,以防麻、桂之发汗太过。

方剂的加减

“谢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关于方剂的加减。” 小王问道。

谢老师微微一笑,说:“好,你问。”

“老师,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而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方中其他药物的配伍关系而体现的。这个配伍关系是决定方剂的功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当我们增加或减少方剂中的药物时,这个关系会发生变化,对吗?

佐使药和臣药的加减。

谢老师点头,“正是如此,药味加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整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药味加减有两种情况,一是佐使药的加减,二是臣药的加减。

佐使药的加减,以桂枝汤为例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老师的话,“请问,什么是佐使药的加减?”

“佐使药通常在方剂中的药力较小,不至于改变方剂的主要功效,” 谢老师解释道,“所以,这种加减是在主症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些药物进行加减,以适应一些次要兼症的需要。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为例,本方主治太阳中风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若兼见咳喘者,可加厚朴、杏仁下气平喘,也就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臣药的加减,以麻黄汤为例

小王点头,记录着这个例子,然后问道,“那臣药的加减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臣药的加减,这种变化改变了方剂的主要配伍关系,使方剂的功用发生较大变化。例如麻黄汤,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若去桂枝,只用麻黄、杏仁、甘草三味,名三拗汤,解表之力减弱,功专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为治风寒犯肺之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之方。又如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且白术用量为四两,则成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之剂,适用于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症。

药量的加减,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

谢老师又说:“方剂按照一定结构组成后,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气候和地理环境做相应的加减变化,才能切合病情,提高疗效。成方的变化运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分别是,药味加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和剂型更换变化。”

第一,药味加减变化

“小王啊,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临证组方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而灵活化裁。方剂学最常见的是依据方剂主治病证不变的情况下,次证发生改变,对方剂中的某些药物进行加减的同方演变。这种演变一般不会改变方剂的主要配伍关系和基本药效,只是针对次证的变化进行调整。” 谢老师解释道。

谢老师又说:“另外,我们经常看到的类方,就是指的是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剂的集合。在类方演变中,我们以某一个基础方剂为主,对其进行药味的增减,以适应不同的病情。这种演变可能会改变方剂的主要配伍关系和主治效果,但保留了一定的相似性。

小王眼睛亮了起来,他开始想象类方的奇妙之处。他想象着一个基础方剂,像一颗种子一样,可以不断分化、演化出各种不同的方剂,每个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病证。

他首先想到桂枝汤这个基础方剂,它以桂枝为主要药物,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而在类方演变中,他可以加入其他药物,如附子、干姜等,使得方剂更加适用于不同的病情。这样,桂枝汤就可以演变成温阳附子汤或桂附汤,以增强药效。小王又思考着另一个例子,小柴胡汤类方的演变。小柴胡汤是一种平和解表的方剂,主要由柴胡和黄芩等组成。在类方演变中,他可以增减其他药物,如半夏、人参等,以应对不同的病证。这样,小柴胡汤可以演变成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进一步扩展了方剂的应用范围。

方剂的组成演变之增减药味。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因此药物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药味增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证未变而次要兼证不同的病例,这种加减变化不至于引起全方功效的根本改变。如银翘散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若兼见口渴者,是热伤津液,可加天花粉以生津。另一种是臣药的加减由于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关系,则会使全方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如麻黄汤去臣药桂枝,则发汗力弱,变为治疗风寒犯肺咳喘的基础方。麻黄汤加白术为臣药后,则成为一君二臣的格局,变成发汗、祛风寒湿邪之方。

第二,药量增减变化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兴趣,“谢老师,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药量的加减是怎么影响方剂的效果的呢?”

“药量是药物在方中的药力大小的标志之一,” 谢老师解释说,“如两首方剂的组成药物相同,但用量不相同时,随着方中药物药力的相应变化,必然导致配伍关系及君臣佐使相 应变化,遂使功用、主治各有所异。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谢老师,请问您能再举举例子吗?”

“好的,” 谢老师点头,“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小承气汤以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其功用为攻下热结,主治阳明里热结实证的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沉数: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其功用为行气消满,主 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前者行气以助攻下,病机是因热结而独气不行;后者泻下以助行气,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

方剂的组成演变之药量增减。药量是药物在方中药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用量各异,致使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亦不相同。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厚朴、实三药组成,但前方重用大黄四两为君,为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后方重用厚朴八两为君,为行气消满之方,主治气滞大便不通之证。

第三,药量增减变化

谢老师又说:“剂型更换变化,是指在方剂组成药物及其用量配比不变的基础上,随着主证轻重缓急的变化而配制不同的剂型,以改变功效快慢与药力峻缓的一种变化形式。例如,我们常见的方剂理中丸就是针对脾胃虚寒证病情相对较轻、病势较缓而设的中医方子,若证情较急、较重时,可改为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药力增强。所以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就在《伤寒论》理中丸服法中,指出'然不及汤’。

方剂的组成演变之剂型变化。方剂的剂型各有特点,同一方剂,若剂型不同,其作用有大小缓峻之别,在主治病情上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及用量完全相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用于中焦虚寒之轻证,作用较缓和;后者治疗中上二焦之虚寒较重者,取汤剂以速治。

小王感受到了谢老师话语中的深深使命感,他心中的渴望更加强烈了。他决心要将谢老师传授的方剂学知识继承下去,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剂的组成演变》总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