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控十秒!再现 “哈尔的移动城堡”,一堆废品能做出什么样建筑?UCL/TUD/NUS都钟爱的作品原来长这样!

 LAC_STUDIO 2024-04-25 发布于浙江



Miss P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

GPA:83/100

雅思:8

获奖经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TU Delft - Msc Architecture Design

NUS -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Edinburgh -  MArch Archilecure Design

Edinburgh -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AA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DRL) MArch



项目背景

深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城市化发展和原住区保留特别矛盾的地方。城市规划处理的方式特别直接明了,是从地图城市肌理就可以直观区分出“村”和非村区域的程度。于是城中村这个特别的域名在深圳应运而生了。但长期生活观察后的发现与潜意识的直觉判断反而是背道而驰的,城中村反而是暗暗孕育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繁衍生息。
深圳不同城区的城中村也需要往上去追溯不同的根源;有的村落可能因为水域而盛产生蚝,有的可能是作为原丝绸之路经过之处的贸易往来地。此项目选址的新桥村位于深圳西北边的宝安区,距离市中心地带驱车需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因为其偏远,所以房租非常便宜,因此很多外省的打工人会选择来这里居住。



但村里这样的打工人占比并不是最大的。这样的移民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通常构成是夫妻,孩子,再加一到两位南方或女方父母。因此一个5-6人口的家庭里,只有丈夫这个角色是外出打工的。更大的那部分,女人孩子和老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前期调研



在深入踏访了整个村子之后,可以发现村里的老人和妇女都在围绕着废品生活。路过的住宅门口的空地上,常有三五个中年妇女聚坐在一起边拆废品边聊天。她们会选择去拆卸一些电器元件,比如把一个元件拆卸成线圈,小的金属片等等最后再一起回收卖出。这样的废品回收和其他类似的小型手工业流水线是村中老人和女人补贴家用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除此之外他们的日常生活还穿插着与孩子相关的事宜:接送孩子上学,做饭等等。


但在此之外,除了这样的移民家庭,当地的另一方势力则是住在村外新修豪宅的“地主”。地主和村落的管理层之间相互联结,从上层管理废品回收等交易链并从中抽取大量收益。日常娱乐和生活轨迹中,“地主”和移民也是完全分裂的两个圈子,是不互相见面的。

在寻求改善移民问题的过程中,一个不曾想象过、但又精妙无比的现象浮现了。我们发现在废品回收交易链平行之外,村民会有自发的改造废品利用行为。他们会用废弃矿泉水瓶制作窗户的制冷装置,会用废弃的自行车坐垫做电动车充电插座的挡雨棚,会用废弃的大型塑料工业元件改造成小坐凳,等等,大量的废品改造自然地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用最低的成本丰富完善着日常





交易系统的建立

在废品收集、废品回收、废品改造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流程化的手工业制造系统和建筑的角色,来把整个系统串联起来并相互循环。收集的废品可以根据手册说明进行改造,从而成为相对标准的建筑构件。废品的累积意味着建筑构件的累积,从而可以投入到公共场所的实体建造当中。


而建筑实体本身,作为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是提供交易的场所,实体就是即时可拆卸、交易、替换的对象,从而解决了废品造屋的构件老化问题。替换下的老化构件又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变回日常家居生活用品。

这样的标准化构件意味着空间是有自己的模数的。我根据不同的楼层划分了不同的材料和对应的元件,楼层往上的搭建意味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富产废品。


模数的确立也使空间排布有相对的自由,根据构件的更换和时间的累积,空间和建筑实体也在慢慢生长和更迭。


设计策略

整个新桥村根据不同时期的形成分为三种不同走向的肌理,而村中最富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位于三种肌理交汇之处几百米的村口;因此,在三种肌理交汇之处、房屋排布较为拥挤的地方开拓出一片空地,作为废品交易与公共活动的场地。最基础的功能选择为废品储存的仓库,作为整个设计的结构性的锚点,以此为根源向四周扩散临时构件设施和其他实体建造。临时的、更换频率更高的连拱作为半室外公共场所,用于公共活动和基础的废品拆解回收。通过连廊的流线引导向改造工作室和交易大厦,设计总平的排布也展示了循环和回收的过程。


总平的另一点在于不同尺度的体块间的对比与城中村的融合。废品储藏仓库作为后勤功能,不承载居民长时间停留和活动的需求,于是取和城中村房屋大小相似的模数;而废品交易大厦作为整体的核心,起到纪念性和公共空间的作用,相比起融入,我从平面尺度到建筑高度都使其耸立在平房之中,在村中步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窥见。



流程化的手工细部



废品材料的尺度相比于建筑尺度是更小更琐碎的。因此,从一个矿泉水瓶到一片拱,需要一步步的拼凑组合,从小尺度到中尺度,最后再组成大尺度。经评估后性能更好的废品作为承重材料,而更易老化、弯折的材料需要更复杂的组合来增加它的韧性。分步骤的说明书中的手工方式大多与日常居民动手方式类似,从而降低了阅读和制作的难度。




成果展示

连廊工作室的室内通过对U型拱券的正反反复使用形成了极好的透视效果。在通常情况下,雕塑感和实体感极强的柱与拱的骨架会用水泥来呈现;而当用废品来进行建造的时候,更小尺度的矿泉水瓶浮现了出来,大量的矿泉水瓶的重复和折纸一般的效果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可见废品再造并不在于抹去或隐藏材料和物件原本的属性,反而是将其作为基本的材料包,在限制范围内物尽其用,展示改造和回收的魅力与手工建造的智慧。


通过建造和回收,我们试图从此来改善移民和黑中介问题,从而创建符合城中村复杂又暗流涌动的氛围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建造和城中村本身一样,是有生命力的、生长的、更迭的系统和实体。如果说历史中宗祠作为城中村的信仰物和纪念性建筑,那么后改造时代中,废品大厦则是新的替代性的赛博朋克纪念碑。
展望

当我们讨论绿色建筑,更多时候是在试图从能源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筑材料的选择让其耗能更少,再引入绿植来进行碳循环;但当场地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垃圾”,那么绿色这个概念似乎又有了新的开始的可能性;如果把建筑建造的门槛不放的那么高傲,一些实验性的从垃圾到构件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绿色建筑呢?

如果顺着这个角度去思考,建筑材料的边界也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在全球变暖、海洋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伴随着土地资源紧收,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只会日益上升;那么内部的在用和循环仿佛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已有的资源当中,如何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希望这个项目可以引入这样的思考,并展现部分未来的可能性城市画面。


图文来源:Miss P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介绍|

在图纸和五花八门的表达手法背后,是什么支撑了设计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哪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你在做这个项目时候有哪些地方借鉴了别的建筑师 / 建筑项目,谁更值得学习?个人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基于大家对于那些项目的好奇心,LAC 空间学社特地推出【优秀项目集合地】栏目!选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的作品,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大神在线回答我们的提



▲ 戳上方图片链接查看【优秀项目集合地】其他优秀项目分享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