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中国历史发展与阶级斗争无关,是天命转移的结果!

 扫地僧一一 2024-04-2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阶级史观主张人类社会,不论什么国家、地区、民族,都充斥着阶级斗争,而且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那么,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阶级斗争吗?

围绕这个问题,我展开了长达180天的研究,翻阅海量原始历史资料。最终,通过大量梳理、总结,我得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数十个关键时刻。

我把这些关键时刻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推动朝代更迭的重大战争,一共11场:

图片

第二类是推动社会制度变化的重大改革,一共16场:

图片

那么,这些关键时刻真的是在阶级斗争推动下发生的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也就是推动朝代更迭的重大战争。

请看这张表,特别是右边这一列。

图片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在右边这11位历史人物中,有几位出身于底层,并出于阶级斗争的目的,发动了战争?

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张表。首先是前10位人物。前10位人物,他们的身份都很显贵,要么是一国之君,要么是高门显贵。显然,他们不会出于阶级斗争的目的而发动战争。

比如,秦始皇是秦国的国君。他发动统一中华之战,完全是出于秦国国内的政治诉求,与阶级斗争毫无关系。

再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的高级军官,官拜殿前都点检。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完全是顺应后周兵士的诉求,与阶级斗争毫无关系。

图片

排在这张表第11位的朱元璋的确出身于底层。那么他是否是出于阶级斗争的目的而发动战争的呢?

一方面,朱元璋的队伍里有大量地主力量,比如朱元璋的首席谋臣刘基,刘伯温就出身在江南大地主之家。而刘伯温本人也是江南名士。所以,刘伯温对朱元璋的支持,也代表着江南大地主群体对朱元璋抗元行动的支持。

另一方面,朱元璋当时对外正式打出的北伐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所以,朱元璋的对手不是地主,而是蒙古族。朱元璋领导的战争不属于阶级斗争。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第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11场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的战争中,阶级斗争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些战争要么是朝代更迭之战,要么是民族复兴之战,都与阶级斗争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再来看第二类,也就是推动社会制度变化的重大改革。

请看这张表。

图片

我们先来看中间那一列。

通过观察中间一列,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历次改革行动的领导者,要么是一国之君,要么是高门显贵,最不济也是文士名流,没有任何一位出身于底层。

我们再来看最右边一列。通过观察右边一列,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历次改革行动的支持群体,除了在少数民族政权下增加了少数民族贵族以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汉族士人。

结合这两个现象,请问各位同学,这些改革行动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生的吗?

显然,这些改革行动都不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生的。比如,商鞅变法,是秦孝公为了在诸侯争霸中取得优势,在国内的大夫力量高度固化且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只得向下延伸,顺应士人们的诉求而发动的一场改革行动。通过这场改革,秦孝公得以充分调动士人们的力量,从而在对外战争中占据先机。

再比如,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在面临国内旧文士群体逐渐固化的情况下,主动向下延伸,顺应中下层文士的诉求而发动的一场改革行动。通过这场改革,宋神宗得以获得中下层新文士们的支持,从而在国内治理与对外战事等政务上汲取新的力量。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第二个结论,那就是在这16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改革行动中,阶级斗争同样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些改革行动要么是王朝的中兴变法,要么是华夏民族的重大转折,与阶级斗争并没有什么关系。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在11场推动朝代更迭的重大战争,以及16场推动社会制度变化的重大改革中,阶级斗争都没有现身,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重大战争和重大改革,都是在别的因素推动下实现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阶级斗争都普遍失语。换句话说,阶级斗争不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历史的发展动力,需要从别处去寻找。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把11场重大战争的领导者,以及16场重大改革的主持者汇总到一张表上,并在前面加上了他们所处的朝代信息。

图片

我们先来看这张表的左边一列。通过观察这一列,我们得出了第四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末,关键时刻,就像连绵不绝,永无息止的长江一样,不断出现。这些关键时刻,贯穿了漫长的华夏民族史,始终滋养着华夏民族,为华夏民族的成长与前进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我们再来看这张表的右边两列。通过观察这两列,我们得出了第五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参与,乃至领导关键时刻的人物,几乎不来自于社会的底层,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华夏精英们。

每当老一代精英固化的时候,在华夏民族这个有机体中,就会涌现出新一代精英。

这些新精英来自于民众,是民众的代表。所以,相比老一代精英,新一代精英总更贴合华夏民族的集体诉求,也更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精英带领着整个华夏民族,要么发动推动朝代更迭的重大战争,要么发动推动社会制度变化的重大改革。无论通过哪种形式,新一代精英总能给华夏民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华夏民族的发展。

所以,华夏民族发展动力的赓续不绝,与华夏新精英的不绝如缕是两个必然同时出现的现象。

如果没有华夏新精英的不绝如缕,华夏民族的历史也不可能像长江那样的穿越裂谷,横跨原野,连绵不绝,奔腾入海。

而华夏新精英的不绝如缕,恰恰因为他们来自于民众,扎根于民众,代表了民众,但又超越了民众,比普通民众更优秀。

所以,真正的华夏新精英绝不像阶级理论所描绘的那样,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一群邪恶的剥削者。

相反,他们是民众的希望寄托,是华夏民族的终极动力源泉。在他们背后,站着整个华夏民族。

所以,中国古代史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是精英领导民众,共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没有阶级斗争,而只有民心改变,精英替换。古人称之为天命转移

中国的历史应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如此才能还原中国历史的真实一面。

在众多的华夏新精英中,有一群人是最卓越者。

我在我的新书《论语章句心解》中对这群人做了比较全面的解读。

图片

他们就是由孔子教育、引领的儒家新精英。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持续549年的大乱世,礼崩乐坏,天下纷乱,百姓受苦,生灵涂炭。

在这场大乱世中,孔子挺身而出,苦苦寻觅,希图找出一条令天下复归大同的出路。

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孔子终于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从中下层士人中挑选一批有志之士,把他们培养成有仁爱之心的儒家新精英。

如此思,如此言,如此行。孔子周游列国,沿途讲学。在孔子的感召下,天下遂有三千士人弟子风云际会,终有儒家新精英人才荟萃。

在孔子的引领下,儒家三千弟子,及不可计数的再传弟子,站立潮头,在列国刮起新风,推动变革,最终消弭战乱,天下归一,华夏民族得以走向新生。民之悦之,犹解倒悬。

后来,儒家新精英们感念先师,把孔子找到的这条道路,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统统编进了一本书中,名叫《论语》。

所以,要读懂《论语》,必须从这条道路和儒家新精英们的心路历程入手。

如果你看不懂《论语》,找不到进入的法门,那也可以来翻翻我的新书《论语章句心解》。

在《论语章句心解》中,我对这些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它将成为你进入儒学大门的钥匙。

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中国人要树立道路自信。而要真正树立起道路自信,首当其冲的事情就是要在思想领域,摒弃对某些西方史观紧紧追随的做法。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立足于华夏民族自己的文明发展史,从文明溯源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的祖先与过去发生的事情。

如此,我们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主见,也才能独立地对中国历史做出评判。

长路漫漫,诸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