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钱的私铸

 圣恒收藏 2024-04-25 发布于福建

这几天收了点清钱,从里面挑出不少的私铸小钱。今天这文章就来说一说这私铸清钱。

清王朝私铸钱币的情况特别严重。据《皇朝文献通考》所记载:从顺治年就“各省开炉太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钱愈多而愈贱,私钱公行,官钱壅滞,官民两受其病。”①在康熙年间“钱重销毁弊多仍改重一钱,嗣因私铸竞起,于四十一年仍复一钱四分之制。”②雍正时期“京局每岁鼓铸,则制钱应日加增,而各省未得流布,必有销毁官钱以为私铸者。闻河南湖广等省私铸之风尤盛。”③乾隆年间“甚至将前代废钱,并指顶大小之铜片作为钱形,以及铁、锡等造作埋藏旧钱,搀杂行使,屡禁不止。”④到了嘉庆年间“官铜偷铸小样钱,每钱一千不及四斤,民间号为局私,自苏松至浙江、江西,流通侵广。”⑤

《皇朝文献通考》

对于私铸者而言,问题的关键是因为私铸有利可图,而且是有大利可图。让我们看一看清代诗人是如何描写私铸原因的吧:

村野老翁稀入城,入城正遇官行刑,鼓炉私铸壅官钱。

翁言我昔方少年,官钱美妙缗一千。

轮肉周厚体肥白,民欲盗铸利何焉?

铜山近日产铜少,官炉铸钱铸不好。

鹅眼刀环小复轻,局工监铸家家饱。

官私无辨铸益多,利重生轻奈杀何。

可怜刑贱不刑贵,赤子何知投网罗。

若移此刃刃官铸,伫看千里清黄河。

此诗名《铸钱引》,作者是清代的沙张白。⑥

回头再说说我收获的这批私铸清钱。我们可以看一下私铸与官铸钱币的重量比较。在进行了初步统计后,这些私铸小钱里面品相相对不错,字口清楚的道光通宝有11枚。其中四枚宝浙局,五枚宝苏局,一枚宝川局,还有一枚由于锈迹重看不清楚。尺寸最小为18.3mm,最大为20.4mm。平均克重2.08g。为了方便比较,特地找了一枚官铸宝泉局道光通宝来做比较,测得数据尺寸为22.1mm,重3.7g。

  作者自藏道光通宝私铸

       咸丰通宝有10枚。其中八枚宝浙局,两枚为宝苏局。尺寸最小为17.6mm,最大为19.9mm。平均克重为2.21g。同样找一枚官铸宝源局咸丰通宝作为比较,测得数据尺寸为22.8mm,重3.9g。

作者自藏咸丰通宝私铸

同治通宝共有两枚,一枚锈重看不清楚,一枚是宝昌局。尺寸分别为18.1和18.4。平均克重1.7g。作为对比的官铸宝泉局同治通宝尺寸为22.6mm,重3.7g。

  作者自藏同治通宝私铸

光绪通宝有四枚,全是宝云局。尺寸最小为19.3mm,最大为20.3mm。平均克重2.05g。而官铸宝泉局光绪通宝尺寸为22.6mm,重达3.6g。

  作者自藏光绪通宝私铸

由此数据可以看出,私铸的钱普遍尺寸要小于官铸,且重量铸造工艺皆不如官铸。可惜清历代皇帝虽然对私铸立法颇为严格,但成效甚微。

①《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三》。

②③《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五》。

④《中国钱币》1998.03《清乾隆时的私钱和禁私钱政策》 叶世昌

⑤《皇朝政典类纂钱币七》

⑥《中国钱币》1998.03《清代私铸小议》 戴建兵

本图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圣恒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