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泉成蹊楼记

 鹿渌 2024-04-25 发布于江苏

▲方泉成蹊楼

《方泉成蹊楼记》:

有楼者,三间三层,处贡湖之阳,方泉古镇。物华之阜,沃土乃藏,紫气东来;窗牖之纳,水云一色,风月无边;通衢之要,人声鼎沸,车流不息。楼谓“成蹊”,源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故楼纵无语,亦可下自成蹊矣。

成蹊楼主顾氏琪龙,生于斯,长于斯,勤以为业,诚以为本,借势发展,历两代劬劳,创“化友机械”,适蓬勃朝气之势也!其长期浸淫太湖传统文化,为人坦荡笃厚,嘤嘤求友之心终臻“化友”之境。

夫世之兴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楼中主人古学端方,时遵雅朴。虽小筑斗室,但想出意外,精而合宜,工而得体。纵由人手,宛若天造矣。斯楼饰状,制式有变,位置有定,器具有式,门头有势。室雅何须大,信然也。今桌椅几架设之,笔墨纸砚备之,法书佳绘悬之,旧籍新册陈之,大有舒缓自然之韵致,会古通今之快意也。

登斯楼也,霞光普照,满目烂漫之景;清风徐来,顿感凡尘之远;陈设典雅,别有洞天之趣。盖雅境、雅气、雅趣之“三雅”终得矣。熙攘之客,至于楼下,正衣掸尘,崇阶递步。相聚斯楼,天地无限,思绪无穷。倘若红炉生旺,茶盏逸香,啜之品之,观之赏之,谈之论之,抑或低诵长吟,临池挥毫,去胸襟块垒,品精神饕餮,实乃飘飘乎也。不迷待何?不欢待何?不醉待何?

宜哉,成蹊楼也。予不揣谫陋,搦管为记。

丁酉年秋唐永明撰

2017年8月2日

▲右一成蹊楼主顾琪龙先生

七律《方泉成蹊楼》:

2017年8月2日,余为成蹊楼作一小记,又于4日作联曰:“赏桃李,下自成新径;登阁楼,高何碍故人”。记、联既成,不可无诗也。

东来紫气满云楼,雅韵当从此处求。

湖水苍茫图一幅,乡音淳朴史千秋。

何须俗梦三分醉,但得闲情半日游。

几许忘尘天外客,桃花赏尽小蹊留。

        ——唐永明

▲《成蹊楼》匾

七律《方泉成蹊楼雅集》:

2018年12月1日,由顾琪龙先生作东,特邀滨湖诗词协会陆国华一行相聚于方泉成蹊楼。前有陆国华诗(成蹊楼雅集兼酬顾琪龙先生》予我,今续之。

楼高不碍碧山人,画韵书情洗俗尘。

酌句门前天浩荡,忘机壁上自精神。

小诗安得传三世?壮志无疑集一身!

七碗香茶相对啜,清风习习五湖滨。

               ——唐永明

                2018.12.8

注:

①楼高不碍一一源自《方泉成蹊楼联》:“赏桃李,下自成新径;登阁楼,高何碍故人。”

②七碗香茶一一《七碗茶歌》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一部分,即:“一碗喉吻涧,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陆国华原诗:《成蹊楼雅集兼酬顾琪龙先生》

耕耘科海早知名,又集诗书慰此生。

且自溪头新径始,来酬云外画楼成。

门前山水连天碧,纸上文章豁眼明。

但得吟风同入道,兴浓不必问归程。

▲唐永明《老屋遗荒续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