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四十三讲

 天津書画艺术网 2024-04-25 发布于天津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四十三讲

第二章 南北朝书法批评的演变

第七节 北朝书法批评概述

一、北朝的北方政权等五个朝代

北朝,作为与南朝对峙的北方政权,涵盖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朝代。自西晋的“永嘉之乱”后,北方地区逐渐为多个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与此同时,东晋则代表了汉族政权在南方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北方长期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尽管期间有北魏孝文帝尝试推行汉化政策,但汉文化在北方的整体发展仍显得较为薄弱。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方的汉族士人普遍将南方的汉族政权视为文化的正统。据《北齐书》卷二十四《杜弼传》记载,杜弼曾向高祖提及文武官员在位者多不廉洁,高祖回应道:“弼来,我语尔。天下浊乱,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督将尽投黑獭,士子悉奔萧衍,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这段对话揭示了北齐统治者高欢对吏治腐败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北齐士大夫对南方萧衍统治下的梁朝的正统地位的认同。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北朝的书法批评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汉族士人普遍对南方文化怀有敬意,他们在书法创作中往往追求与南方书法相似的风格和气韵。另一方面,由于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这也使得北朝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融合风格。

北朝书法批评在继承和发展汉族书法传统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和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书法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丰富了中华书法的内涵和外延,也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那个西晋书法文化兴盛的时代,尽管北方的世家大族无法与南方的风流才俊争奇斗艳,却依然涌现出不少擅长书法的士人。据《魏书》卷四十七《卢玄传》记载:“谌父志法锺繇书,传业累世,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迹。渊习家法,代京宫殿多渊所题。”可见,书法传统在卢氏家族中代代相传,且影响深远。白马公崔玄伯亦擅长书法,其技艺传承自卫瑾体,与卢氏共同构成了魏初工书的两大门派。

尽管东晋王、谢之家的书法遗风在南北分治之时未能完全传承至北方,但北方士人对其仍有所耳闻。北齐时期的《铁山石颂》中便提到“清跨羲、献”,这里的“羲、献”指的是著名的“二王”父子。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汉族士大夫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热情并不高,甚至对自己的书法作品都深藏不露,以防招来不测之灾。当时北朝书法研究的状况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北朝时期仍有一些与书法相关的著述流传下来,如北魏江式的《论书表》和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江式生于一个书法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书法熏陶。他在《论书表》中自述道:“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坤仓》《雅》《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这表明江氏家族在书法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

江式之所以要上此表,是因为他深感有责任扭转当时北方文字错讹的现象。他认为,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保持其准确性和规范性。所以他计划在《论书表》中详细阐述自己对汉字标准化的看法,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这一问题。

在江式看来,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他非常重视汉字的标准性,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上通用的汉字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并符合文字的本原。为此,他计划写一部四十篇的《古今文字》,以期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尽管北朝书法研究的状况不如南方繁荣,但北方士人依然对书法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和热爱。他们通过传承和发扬书法传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颜之推,与江式抱有相同的书法见解,是南朝的知名文人。在梁朝动荡之时,他逃难至北齐,历任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职务,他的学识渊博,精通文史。他著有《颜氏家训》,其中的《巧艺篇》专门探讨了书法艺术。文中写道,自晋宋以来,书法人才辈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书法,所写作品大都端庄秀丽,虽然偶有一些俗字,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美感。

到了梁朝天监年间,这种风气并未改变;但到了大同末年,错误的字体开始泛滥。萧子云改变了字体,邵陵王则常常使用伪字,比如将“前”字的上半部分写作“草”,“能”字的旁边写作“长”等。这些变化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视为楷模,但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了许多败笔。有的字甚至只剩下几个点,或者随意斟酌,随意改动。

此后,古籍的书写质量大不如前。北朝在战乱之后,书法水平更为拙劣,他们随意创造新字,其猥琐之处甚至比江南还要严重,比如将“百念”写作“忧”,“言反”写作“变”,“不用”写作“罢”等。

颜之推作为从南方投奔到北齐的文人,对南方的书法艺术走向有着深刻的体验。他在《颜氏家训》中不仅探讨了书法在人生中的价值和地位,还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

他说:“真草书迹,微须留意。”在江南有句谚语:“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这句话继承了晋、宋时期的传统,人们都非常重视书法,没有人会觉得书法很难。我从小就继承了家学的传统,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热爱,见过的书法也很多,也花费了很多时间来练习,但始终未能达到精通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我缺乏天分。我并不认为书法需要过于精通。

过于灵巧的人往往劳累过度,而过于聪明的人则常常忧虑过度,他们常常被人驱使,反而觉得更加疲惫。颜之推的观点与赵壹大体一致。他自己非常喜欢书法,但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这个小道上,只需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说北朝实际上并没有对书法艺术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主要关注的是文字的正误和雅俗之分。(全文2366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