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高清十二经脉 任督二脉的3D经络穴位动态循行图,以及全身穴位详解!(强烈建议收藏)

 坚持的希望 2024-04-25 发布于新疆


    “上医治未病”中,主要阐述了老祖宗对身体健康的中心思想,把健康知识融入生活,就像淋雨后喝一杯红糖姜水,这就是中医防寒驱寒的理论。

       有健康的认知才有健康的行为!《身体攻略》传播健康知识健康理念,是我们的宗旨。关注我一起加入宣传健康大军。


图片


图片


      人体经脉血管遍布四肢,就像一条条高铁线路一样,而穴位就是这一条条高铁线路上的站台。不同的高铁线路,通向的目的地不同,运载的任务不同,分别命名不同的名字方便区分。

       身体亦是如此,人体内的线路不叫高铁,称为经脉,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脉,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

      人体的穴位就像是高铁上的站台,当线路出现问题,一般都是由站台负责调度分配修复,人体的穴位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了解中医、了解经脉、了解穴位就是这么简单!高清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的3D经络穴位动态循行图,以及全身穴位详解!(强烈建议收藏)

手太阴肺经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足阳明胃经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足太阴脾经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手少阴心经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足太阳膀胱经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足少阴肾经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貫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手厥阴心包经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足厥阴肝经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图片

图片


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图片

点击图片放大


《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

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
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干净;
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
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
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
人生关键任督通 。三焦通,百脉通,

经络通,全身轻!

图片


全身穴位详解大全(点击下面文字进入详细了解)

中魁穴:疏通活络、降逆和胃
中泉穴:胸中气满、目中白翳(有白膜)、掌中热、胃气上逆
肘尖穴:化痰消肿 瘰疬、痈疽、肠痛、疔疮
紫宫穴:宽胸止咳、清肺利咽
正营穴:清胆热、通经络
劳宫穴:掌中珍宝,人体的“劳动模范”!
肘髎穴: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照海穴:咽喉干燥、痫证、失眠
子宫穴:女性福利穴,调理各种妇科疾病!
志室穴:阳萎、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筑宾穴: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中膂俞:泄泻、腰脊强痛
辄筋穴: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
中渎穴:疏导水湿、疏通经络
足通谷:头痛、目眩、鼻衄、癫狂
章门穴:利肝健脾
周荣穴: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秩边穴:坐骨神经痛的钥匙!
支沟穴:疏利三焦、聪耳利胁、治疗便秘
支正穴:头痛、目眩、热病、癫狂
至阳穴: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
至阴穴:头痛、目痛、鼻塞、胎位不正
中封穴:梦遗精少常按中封
中都穴:腹胀、泄泻、小腹痛
中注穴: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
中脘穴:胃脘痛、肠鸣、失眠、哮喘、食不化、产后血晕
足临泣:头痛、目外眦痛、目眩、足跗肿痛
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足五里:少腹胀痛、小便不通、四肢倦怠
足窍阴: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
腰奇穴:强腰益肾、治痔疮要穴
中府穴: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中冲穴: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
中极穴:小便异常多按中极
中渚穴:清热疏风、舒筋活络
中庭穴:胸腹胀满、噎嗝、呕吐
中枢穴: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中髎穴:便秘、月经不调、腰痛
渊腋穴: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玉堂穴——宽胸止咳,理气平喘
阳交穴:舒筋活络、理气降浊
阳辅穴:疏肝调气、通经活络
阳陵泉: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
腰眼穴:强腰健肾
鱼腰穴:镇惊安神、明目利窍
印堂穴: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
腰俞穴:补益肾气
腰阳关: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
哑门穴:缓解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
液门穴:降浊升清
譩譆穴: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意舍穴: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阴谷穴: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
阳纲穴:肠鸣、腹痛、泄泻
隐白穴: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
俞府穴:咳嗽、气喘、胸痛、呕吐
膺窗穴: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幽门穴: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
翳风穴:提神偏头痛就翳风
涌泉穴:水升火降,气血通畅
殷门穴:腰痛、下肢痿痹
养老穴: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阴包穴: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
阴廉穴:常按阴廉调经助孕
阴陵泉穴:健脾理气、益肾调经
阳白穴: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
阳溪穴:清泄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
阳谷穴:耳鸣、耳聋、热病、腕痛
阴都穴: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
阳池穴:按摩它手不酸了,手脚也不冰了!
鱼际穴:清肺泻火,清宣肺气
玉枕穴:头项痛、目痛、鼻塞
彧中穴: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
迎香穴:鼻寒、目赤肿痛、口眼歪斜
龈交穴:齿龈肿痛、口臭、齿衄(齿间血出)
阴交穴:绕脐冷痛、腹满水肿、小便不利
阴市穴:腿膝痿痹、屈伸不利
阴郄穴:心痛、惊悸、骨蒸盗汗
胸乡穴:胸胁疼痛、
悬厘穴:偏头痛、目外眦痛
璇玑穴:利肺清咽、宽胸理气
侠溪穴:治头痛、眩晕、惊悸
膝阳关:利关节、祛风湿、止痛
膝眼穴: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小骨空:聪耳明目,清热止痛
云门穴: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
悬枢穴 :腰脊强痛、腹胀、腹痛
悬颅穴: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
悬钟穴:舒筋活络、清热生气
心俞穴: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
小肠俞:白带、腰腿疼
小海穴:肘臂疼痛、癫痫
陷谷穴:穴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
囟会穴: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窦炎)
下脘穴:呕吐、呃逆、食谷不化
下巨虚: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
下髎穴:腹痛、便秘、带下、腰痛
行间穴:清肝泻热、凉血安神
膝关穴: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
消泺穴:缓解治疗头痛、齿痛、臂痛、除湿降浊
屋翳穴: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血海穴:健脾养血
胃仓穴: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
外丘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脚气等
胃脘下俞: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外踝尖:治疗腓肠肌痉挛、脚气、牙痛
侠白穴:咳嗽、气喘、干呕、烦满
郄门穴:心动过速速效穴
下廉穴: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
下关穴:耳鸣、齿痛、口眼歪斜
腕骨穴:耳鸣,热病,指挛腕痛
完骨穴:头痛、颊肿、喉痹
五枢穴: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少腹痛、便秘
维道穴: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
胃俞穴: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
委中穴:穴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委阳穴:腰痛、下肢痿痹
五处穴:头痛、目眩、癫痫
条口穴: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
通里穴:舌强不语、腕臂痛
通天穴:头痛、眩晕、鼻塞
太冲穴护肝的最好大穴
陶道穴:治疗恶寒发热,咳嗽,气喘
温溜穴:清热理气
外关穴: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外陵穴:腹痛、疝气、痛经
太白穴:健脾利胃
太乙穴 :胃病、心烦、癫狂
头维穴: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头临泣: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白膜)
头窍阴穴:头痛、眩晕、耳鸣
听会穴:下颌脱臼、口眼喎斜、耳鸣耳聋
听宫穴: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瞳子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
天宗穴:肩颈疼痛、乳腺增生的克星
天窗穴: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天容穴: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天冲穴:齿龈肿痛、癫痫、惊恐
天枢穴:腹胀肠鸣、便秘、泄泻、月经不调
天溪穴:胸胁疼痛、咳嗽、乳痛
太渊穴:(八会穴之脉穴)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太溪穴:滋阴益肾
天突穴:宽胸利气,降痰宣肺
天池穴:女性的抗癌穴、长寿穴、快乐穴!
天泉穴: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天柱穴:常按助性养生 缓解头痛!
天鼎穴:理气化痰、清咽利膈
天井穴 :行气散结、安神通络
天髎穴:祛风利湿、疏通经络
天牖穴:头晕、头痛、面肿、目昏
神堂穴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石门穴: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
神道穴:壮阳益气
上星穴:降浊升清,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十七椎穴:治疗腿痛,痛经,遗尿!
四缝穴:治疗疳积、胃脘痛、哮喘等
十宣穴: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等
天府穴: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食窦穴:胸胁胀痛、噫气、翻胃
石关穴: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
率谷穴:头痛、眩晕、呕吐
素髎穴:鼻塞、鼻衄(流血)、鼻流清涕
束骨穴:头痛、目眩、腰腿痛
申脉穴: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
身柱穴:人体的顶梁柱
肾俞穴: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
水道穴: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
水沟穴:昏迷、晕厥、暑病、急慢惊风、齿痛
水分穴:腹痛、肠鸣、翻胃、水肿、腰脊强急
上巨虚:肠鸣、腹痛、泄泻、便秘
上廉穴: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
上髎穴: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腰痛
上脘穴:解决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等
上关穴:口眼喎斜、面痛、齿痛
商丘穴: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神门穴 : 补益心气
神庭穴:宁神醒脑
神阙穴: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神封穴: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
水泉穴: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
神藏穴: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
水突穴: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三阳络:收引寒湿
手五里:肘臂挛痛、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手三里: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
四渎穴: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四满穴:除湿降浊
四白穴:目赤痛痒、口眼歪斜
商阳穴: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
商曲穴: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少商穴:清热退烧、速效止咳
少海穴:心痛、肘臂挛痛、瘰疬
少泽穴:急性扁桃体肿大特效穴
少府穴: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
少冲穴: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
三阴交:调经止血
三间穴: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
三焦俞:肠鸣、腹胀、呕吐、泄泻
强间穴:治头痛、目眩、失眠、烦心等
气端穴:通络、开窍、止痛的功效
人迎穴: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乳中穴:消化,咳嗽、咽喉肿痛、乳汁分泌
乳根穴: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
日月穴:胁肋疼痛、胀满、呕吐
然谷穴: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
丝竹空:降浊除湿
青灵穴:头痛振寒、目黄、胁痛
膀胱俞:小便不利、便秘、腰脊强痛
缺盆穴: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
颧髎穴: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
前谷穴: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前顶穴: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
丘墟穴: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
清冷渊: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曲垣穴:肩胛疼痛
曲差穴: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曲鬓穴:齿痛、目赤肿痛
曲池穴:清热解毒、治疗各种风疹荨麻疹
曲泽穴:清热镇痉、降逆止呕
曲泉穴:产后腹痛、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曲骨穴:少腹胀满、小便淋沥、赤白带下
期门穴:疏肝理气,做深呼吸养肺
仆参穴: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痞根穴:消除痞块、子宫肌瘤
气冲穴: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气舍穴:咽喉肿病,气喘,呃逆
气户穴:气喘、胸胁支满、胸痛
气海穴:益气助阳,一穴暖全身!
气海俞: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气穴: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
臑俞穴:肩臂疼痛,瘰疬淋巴结核
臑会穴:缓解治疗臂痛、上肢麻痹、降浊除湿
脑户穴:头痛、面赤、目黄、舌本出血
脑空穴:疏风泻火、清脑通窍
内踝尖穴:治疗牙痛、牙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
偏历穴: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脾俞穴:腹胀、黄疸、呕吐、泄泻
魄户穴:咳嗽、气喘、肺痨、项强
络却穴: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灵台穴:益气补阳
颅息穴:止耳鸣,得清静
眉冲穴: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命门穴:强腰补肾又壮阳
目窗穴:祛风消肿、清头明目
内庭穴:咽喉肿病、胃病吐酸、足背肿痛
内关穴: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灵墟穴: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
灵道穴: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廉泉穴:舌下肿痛、舌根急缩
蠡沟穴: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落枕穴:落枕、手臂痛、胃痛
阑尾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消化不良
漏谷穴:穴腹胀、肠鸣、小便不利
厉兑穴:齿痛、咽喉肿痛、腹胀
孔最穴:清热止血,润肺理气
昆仑穴:缓解头痛、腰骶痛、脚跟肿痛
库房穴: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口禾髎: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髋骨穴:祛风湿、清热的功效
列缺穴:头疼脑热,气喘,咽喉疼痛就按
梁门穴: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梁丘穴: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
颊车穴: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急脉穴: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巨髎穴:目赤痛痒、口眼歪斜
筋缩穴:镇痉熄风、平肝和胃、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建里穴: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鸠尾穴:消除疲劳、治晕车晕船
颈百劳:咳嗽、哮喘、肺结核、颈项强痛
聚泉穴: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肩外俞: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肩井穴:通经行气
脊中穴: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
角孙穴:耳部肿痛、目赤肿痛
居髎穴:腰腿痹痛(痛风)、瘫痪、足痿
巨阙穴:胸痛、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
巨骨穴:肩臂挛痛不遂、瘰疬(颈淋巴结结核)、瘿气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
夹脊穴 :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
箕门穴: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厥阴俞: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交信穴:月经不调、崩漏、泄泻、大便难
肩贞穴: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肩髎穴: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升清降浊
肩前穴:肩臂痛、臂不能举
肩髃穴:肩臂挛痛不遂,瘾疹(荨麻疹)
肩中俞:咳嗽、气喘、肩背疼痛
金津玉液穴:重舌肿胀、消渴、口舌生疮
金门穴:头痛、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肌无力)
京门穴:补益肾精、强身壮腰
京骨穴:项强、目翳、腰痛
睛明穴:头痛、眩晕、呕吐
极泉穴: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
间使穴:心痛、胃痛、呕吐、热病、烦躁
解溪穴:通络祛火
颔厌穴: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
环跳穴:下肢不适都找它
会阳穴:腹痛、便秘、带下、腰痛
肓俞穴:腹痛绕脐、呕吐、腹胀
魂门穴:胸胁痛、呕吐、泄泻
肓门穴 :腹痛、便秘、痞块( 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是脾脏肿大引起的,也叫“痞)、乳疾
鹤顶穴: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经渠穴: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
后顶穴: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后溪穴: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
横骨穴:阴部痛、少腹痛、小便不通
会阴穴:益阴壮阳
会宗穴:吸湿降浊
鹤顶穴: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华盖穴: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
滑肉门穴:胃病、呕吐、癫狂
关门穴: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关元俞:遗尿、腰痛、腹泻
光明穴:下肢痿痹、视神经萎缩、视物不明
膈俞穴: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
膏肓穴:咳嗽、气喘、肺痨、健忘
膈关穴:呕吐、脊背强痛
合谷穴: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合阳穴: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浮郄穴:穴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附分穴:颈项强痛、肩背拘急
跗阳穴:缓解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
肝俞穴:黄疸、胁痛、吐血、目赤
归来穴: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
公孙穴:胃痛、呕吐、腹痛、泄泻
关冲穴:泄热开窍,针眼特效穴
关元穴 : 益气补肾
飞扬穴:常按飞扬 健步如飞
腹结穴:腹痛、疝气、
腹通谷穴:腹痛、腹胀、呕吐、心痛
腹哀穴:消化不良、腹痛
复溜穴:敲敲打打保肾一方平安
肺俞穴:咳嗽、气喘、吐血、鼻塞
伏兔穴: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浮白穴: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耳和髎:清热散风、通窍聪耳
扶突穴: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丰隆穴:远离嗜睡困扰
府舍穴:腹痛、疝气、积聚
风门穴:治疗感冒必按风门
风府穴:疏理气
风市穴: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风池穴:人体7大黄金穴位缓解头痛头晕,晕车晕船!
地五会:疏泄肝胆,清利头目
当阳穴:疏风通络,清热明目
大骨空:祛风泻火,退翳明目
独阴穴:治疗心绞痛、胃痛、疝气
二间穴:目昏、鼻出血、齿痛、牙龈炎、口歪
耳门穴:耳聋、耳鸣、聤耳(中耳炎)、齿痛
耳尖穴: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二白穴:痔疮脱肛点二白
大墩穴:阴中痛、癫狂、痫证、少腹痛
兑端穴:昏迷、晕厥、癔病、消渴嗜饮、齿痛
犊鼻穴: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常按解郁闷!
督俞穴: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定喘穴: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带脉穴: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胁痛
胆俞穴: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大横穴:泄泻、便秘、腹痛
大包穴: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大椎穴: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
大横穴:泄泻、便秘、腹痛
大赫穴:滋阴壮阳
大杼穴: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大陵穴:燥湿生气
大钟穴:腰脊强痛、足跟痛、月经不调
承光穴:头痛、目眩、癫痫
承灵穴:头痛 眩晕 目痛
瘈脉穴---活络通窍
地仓穴: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地机穴:腹痛、泄泻、小便不利
大巨穴: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
大都穴:腹胀、胃痛、呕吐、泄泻
大迎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臂臑穴:肩臂痛、颈项拘挛、目疾
不容穴:呕吐,胃病,食欲不振
髀关穴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百会穴:平肝宁神
百虫窝: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秉风穴: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步廊穴:胸痛、咳嗽、气喘、呕吐
本神穴:头痛、目眩、癫痫
白环俞:月经不调、带下、腰骶痛
胞肓穴: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八邪穴: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头痛,咽痛
八风穴:治疗牙痛,胃痛,月经不调
尺泽穴: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攒竹穴:头痛、眩晕、呕吐
次髎穴:疝气、大小便不利、痛经、腰痛、
承浆穴:生津敛液 舒筋活络
承泣穴:流泪、夜盲、口眼歪斜
承扶穴: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承满穴: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承筋穴: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承山穴:最有效的去湿穴位
冲门穴: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冲阳穴: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长强穴:调理肠腑之养生大穴


图片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励志把中医知识变成生活常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