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后遗痛,一个方子“止痛如神”

 涌浙 2024-04-25 发布于陕西
带状疱疹,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一种皮肤病,一旦发作起来,皮肤表面会出现一簇一簇的红色小疹子,像带子一样连在一起,叫带状疱疹。

因为老长在前胸腋下,这一长串密密麻麻的小疹子看上去似乎又像一条缠绕在腰间的长蛇,所以古人也管它叫蛇串疮、缠腰火龙。当然,这不是说带状疱疹只长在腋下,有时候也长在其他地方,比如,背上、腿上、胳膊上等等。

除了皮损,还伴有剧烈的疼痛,有人形容像针刺,像火烧,像刀割,就连走起路来都得小心翼翼的,有时候不小心被衣服蹭到了,立马痛得龇牙咧嘴。可见,这种痛,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而所谓的后遗痛,就是说皮肤表面的疱疹已经消退了,但疼痛还在。

图片

这就奇怪了,明明好了,为什么还会痛呢?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表面上看是好了,但其实邪气被没有被彻底祛除,余邪依然“潜伏”在体内。

什么样的余邪呢?

这就得从带状疱疹的病因说起了。

一说到带状疱疹,中医往往会把它和湿热,火毒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前面说了,带状疱疹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红疹,用寒热来区分,色红是有热,红疹当中还带有水疱,水泡里面包裹着的浊水其实就是身体里的湿邪。

而火毒的意思是有热,但又不是普通的火热,这火热来势汹汹,厉害的很,把皮肤和经络血脉都给灼伤了,这就形成了瘀血,瘀血堵在血脉管道里,不通而痛。


很多人觉得带状疱疹的疼痛就是皮损引起的,既然皮损已经好了,按道理说,就不应该痛了,对吧,殊不知此时的经络,因为瘀血的阻滞,依然是不通的,通了自然也就不痛了。

那就活血化瘀,清热祛湿吧。

在明代申斗恒的《外科启玄》里记载了一张方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可以说是“如有神助”。

名字叫什么?就叫止痛如神汤。

止痛如神汤:秦艽3克,桃仁3克,皂角子3克,苍术2克,防风2克,黄柏1.5克,当归尾0.9克,泽泻0.9克,槟榔0.3克,熟大黄3克,这是原方的剂量,用量不大,仅供参考。

来看一下这个方子。

首先用当归尾把已经形成的瘀血化掉。

中医把当归分为三个部分,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活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当归尾也就是当归的根须,因为长在地下,非常善于游走,所以它开破的力量很强,活血的作用也就比其他部位要好的多,也叫破血逐瘀。

紧接着,大黄、黄柏,清热解毒。

大黄和黄柏都是苦寒之药,身体有实热了,就应该吃点苦寒的药来把身体里的火气清一清。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实热,是实实在在的火气。

黄柏清热的作用相当厉害,古医书上说,黄柏清热从头至踵。上到头顶,下到脚跟,不管热毒蕴结在身体的哪个部位,黄柏都能毫不客气地给它请出去。

大黄也是一味猛药,不然又怎么会被称作“将军之药”呢,大黄泻下,可以把热通过大便排出去,它一去到体内,就像将军一样有一种破釜沉舟、势不可挡的气势。

苍术、泽泻负责祛湿,具体来讲,苍术的作用叫燥湿,它能把湿漉漉的环境变得干燥干爽。泽泻的作用叫利湿,可以把多余的水湿清利出去,就像家里的下水道一样,专门排污排浊。

槟榔可以行气,使得气行则湿化。

然后又用了桃仁、皂角子,和大黄一起,泻下通便。

桃仁是桃子的种仁,吃完桃子以后,果核不要扔,把果核破开,里面的仁就是中医里的一味良药。皂角子是皂角的种仁,桃仁和皂角子主要是润肠,植物的种仁都是精华,含有很多精油,桃仁和皂角子一下去,肠道就像点了润滑油一样,排便就不会干干的,涩涩的。

三味药联手把肠道通开,把湿啊,热啊,以及化开的瘀血通导到大肠,通过大便排出去,也叫给邪以出路,就是说邪气已经被攻破了,但不能让它继续留在体内。

秦艽、防风都是风药,风药有个特点,它能止痛,在活血化瘀的方子里加一些风药进去,能让疼痛好的更彻底。

有一个小伙子,二十来岁,大约一年前患过带状疱疹,一开始以为只是长疹子了,就当作普通的皮肤病来治,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功夫。到后面,疱疹虽然没有了,却留下了后遗痛。再看小伙子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舌质暗红是有瘀血,苔黄腻是有湿热,这两点可以作为辨证要点,用止痛如神汤是比较对症的。

止痛如神汤不仅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有效,用来治疗肛肠疾病,比如痔疮、肛裂等等,效果也是不错的。

最后,祝愿大家此生都不被疮疹所扰。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