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 直到皮肉已尽

 铁血老枪 2024-04-25 发布于上海
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可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袁崇焕从小就勤奋好学,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立志要为国家效力,保卫边疆。在他的努力下,袁崇焕最终成为了一名军事将领,并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1626年,后金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慌忙撤军之时,为乘胜追击,亲自带领八旗军约六万人,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此举,一为震慑用人数震慑敌军,二为鼓舞己军信心,誓要一举拿下宁远。
 
然而孤城宁远,袁崇焕带领的守城士兵还不足两万,此时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袁崇焕临危不惧,派手下四名大将镇守四方,城门之上配置西洋火炮十一门,插满了帅旗。紧接着安排外城居民进入城中,动员当地豪绅和居民筹备战时的物资,以确保守城将士的补给。
 
一时军民同心,为了防止后金攻城,甚至在城墙外泼水结冰。袁崇焕更是以血书为誓,与众将士誓死守卫宁远,一时间城中军民信心大增。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努尔哈赤仍然下令部队转向城南发起攻击,使用盾车作为掩护,将士兵带领到城墙处。挖掘出四个两丈见方的大洞,准备从此攻入城中。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袁崇焕毫不犹豫地亲自上阵,搬运泥土和石头来封堵这些缺口,尽管他的战袍已经被鲜血染红,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
 
在他的激励和指挥下,军民们捆绑柴火,浇上油料并混入火药,用铁索将它们垂到城下点燃,形成一道道火墙,防止了后金军的入侵;
 
另外挑选了五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从城墙上缒下,用棉花和火药,组合成燃烧物。将逼近城墙的后金战车全部烧毁。
 
经过几天几夜激战,后金军的攻城行动未能得逞,最终不得不撤退。
 
这就是著名的“宁远之战”。
 
这场战役后金方面,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首次未能攻下明朝城池。这也是明军与后金军交战以来所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明熹宗听闻也十分欣喜”称“七八年来备受打击,如今这场胜仗,真是为我朝边疆将士出了一口恶气。
 
但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与金国的战斗中,由于情报错误和指挥失当,袁崇焕的部队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损失惨重。
 
这一失败让朝廷中的敌人找到了攻击他的机会,他们趁机散布谣言,诋毁袁崇焕私通金国,企图篡夺皇位。在这些小人的恶意攻击下,袁崇焕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皇帝也开始怀疑他的忠诚。
 
在朝堂上,袁崇焕百口莫辩,最终被判定为谋反罪,惨遭凌迟。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始终保持着沉默和尊严,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屈服。
 
一时间,台下民众都泣不成声,为这位名将送行,可谁能想到,袁崇焕的头竟然被人偷走了。 没有人知道袁崇焕的头到底去哪了,而面对内忧外患的崇祯也无暇顾及此事,所以便被搁置下来。
 
 直至150年后,事情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袁崇焕有一位忠诚的支持者-佘侍卫。 那天夜里,他悄悄的取走了袁崇焕的头,并将其好心保管起来。
 
不仅如此,佘侍卫深知袁崇焕死的冤屈,随后,便在家中为袁崇焕立碑,为他送行。 此后的佘家一直以此事作为己任,守护着袁崇焕的墓地。
 
乾隆皇帝了解后颇为感动,特为袁崇焕平,平反昭雪,洗清了多年的冤情。此“义园”也成了后人敬仰的圣地,见证了佘家几代人忠贞不渝的信念。
 
袁崇焕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壮烈。他为了国家的安宁,浴血奋战,却落得个被冤杀的下场。幸运的是,他的忠义精神得到了佘侍卫及其后裔的传承,使得他的事迹永存于世。
 
但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珍视每一个为国家奉献的英雄,同时保持警惕,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主要信源:《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焕》《袁崇焕评传》
 
网页链接
4?fr=ge_ala
#MCN首发激励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