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人要经历三次觉醒,才能认识自己

 专家视点 2024-04-25 发布于浙江

有位诗人说:“有时走得太久,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很多迷茫,不是没有出路,而是忘了初心,不知何去何从。

所以人要经历三次觉醒,才能认识自己。

初心清晰了,迷茫就少了。

1

欲望低配

作家杨绛先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曾经想要得到很多东西,豪华的车子,高档的房子,体面的工作。到了如今的年纪才发现,适当减减配置,人生才能活得更自在、更从容。

欲望低配,生活越简单,越幸福。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想买块地,卖地的人对他说:“只要你日出从这里出发,在日落前回到这里,你步子圈出多大的地,那块地就全部归你。”

于是农夫就努力地往前赶路,片刻都不歇息,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仍然没有往回走,直到黄昏时,他才意识到要赶紧回去了,此时他拼命地往回跑,但始终没能及时回到起点。

最终,他一寸土地都没能得到。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事实上,我们不是所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内心的执着越多,从中得到的快乐就越少。学会过欲望低配生活,抬高精神的追求,才能活得自在。

2

圈子低配

作家马德说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喜欢。”

很多人年轻时,喜欢和朋友混在一起。当然,不一定是纯粹的喜欢,更多是因为工作需要,事业发展的必须。

昨天,在某个饭局,和在座的人说:“大家就是我最好的哥们。”

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今天,在另一个场合,对某个人说:“前路漫漫,你就是我最好的好朋友。”

任何时候,我们都在想办法套近乎,从来不会把别人往外推。

就算是有一点点讨厌的人,也不会表现出来。

毕竟,下一次,要遇到谁,需要谁帮忙,这是一个未知数,总要给自己留后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社交有的时候真的很廉价。

尤其是不居其位的事后,往往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人走茶凉。

弘一大师年轻的时候,在教育家颇有威望,晚年的时候,他执念清淡的日子。但是他的才华,仍旧被人敬仰。

平日里,弘一大师尽量减少社交,出门游学,也要约法三章,不迎来送往,不参与宴席,不到处宣扬。

在他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写信给夏丏尊等几位好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他临终前留下的感悟,正是社交的真实状态。

不管什么场合,都拉拢别人,给别人叫好,其实是一种虚伪的社交,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是大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逢场作戏。

人的精力有限,与其讨好攀附别人的圈子,不如用那时间提升自己,拥有真正的实力和价值才是长久之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3

精神顶配

薛萱《读书录》里说:“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修心养性,这大概就是人到中年最理想也最重要的境界了。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安迪在监狱里放《费加罗的婚礼》,被典狱长关了两周之后,出来后仍然精神焕发。

别人看来是艰难的禁闭时光,安迪却认为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舒服的两周。

安迪向众狱友解释道,因为有莫扎克相伴,音乐在心中,在脑中,那是天籁之音。

正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的:“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生而为人,不仅需要身体的庇护,更需要精神上的栖息地。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吹拉弹唱,我们都应怀有美好的志向,丰富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心灵。

内心丰盈的人,能活出无数种精彩,无数种姿态。

懂得去滋养精神世界,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磨难所打倒。

当我们不再追求物质的高配,而是保持宁静的心态,就容易做到精神的顶配。

4

寄语

听过一句话,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生活也是如此。

余生,愿你我做到欲望低配,圈子低配,精神顶配,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