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文,促提升(10):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常在巅峰 2024-04-25 发布于山东

      今天读的论文《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邓老师选取文中高中生能够理解的部分分享给大家,特别致谢姬刚,洪亮平,乔杰,何杨杨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受自然地理格局响洱海区域乡村聚落分布聚集程度高;洱海东、西岸聚落分布差异较大,从自然地理、都城防御、宗教文化三方面分析其影响机制。

      洱海地区处于大理州的中心位置属于典型的滨湖坝区。四周群山环抱洱海居于坝中,苍山、洱海之间是可耕种和建设用的缓坡或平坦地域,视野开阔,村落密布,是主要的生产、聚居地。坝子东面是玉案山,山体线条柔和,村镇分布于山凹之间或湖湾盆地中。这样的环境兼有水体、土地和动植物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空间。在洱海地区,村镇群背靠大山,面朝洱海,南北由上关、下关等人工构筑的关隘护卫着,成为旧时的人们心中理想的生息之所。

      环洱海地区的乡村聚落主要是以洱海为中心,分布在沿湖岸周围,海的东西两岸因地质地貌因素,分布的数量和规模也大不相同。

      总体上看,洱海西岸的乡村聚落要远比东岸地区洱海密集得多。洱海东、西岸的地貌、土质差异比较大,是造成两岸乡村聚落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洱海西岸地区属于湖滨倾斜坝,地势和缓、土壤肥沃,而洱海东岸地区山区较多,且发展农业的土壤条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限制了乡村聚落(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的扩展与壮大。海西平坝区分布较多数量的聚落,且聚落斑块规模均较大,呈大聚居形态,海东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山体冲积沟形成的小坝上,且对面较西边略小,在海东海拔较高的地方受地形、交通等影响,村落规模较小,呈散点式布局。
      由于环洱海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局部不同的生产要素差异,乡村聚落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村庄存在不均衡的村庄空间成长,村庄形态格局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山谷型、平坝型、滨海型

 宗教文化下的精神空间

      基于湖泊生态治理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构建“湖-村共生”多维协同发展路径,推动湖泊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湖-村-人”和谐共生。(2)实施湖泊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闭合环湖生态廊道,修补破碎生态斑块,恢复连续的生态面域。(3)协调乡村建设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乡村与自然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严控环湖周边现有村庄的规模与体量,降低村庄密度,疏解生态核心区与生态红线内的人口规模,逐步恢复滨湖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功能(4)保障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空间,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活生产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5)以洱海高原明珠、环湖特色村庄、海西田园为载体,依托大理特色山水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体验、都市农业观光、旅游观光度假,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乡土建筑,维持乡村建筑风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