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途如虹 || 曹雪芹的叙事技巧

 墨染千秋诗社 2024-04-26 发布于四川

曹雪芹的叙事技巧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小说。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给予了读者很多启示。

曹雪芹并没有在小说中扮演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是故事的叙述者。书中的故事是由一块石头记录下来的。《红楼梦》的本名就是《石头记》。当然,石头是曹雪芹的自喻。不过,曹雪芹让石头担当记录者,还有别的原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都不具备真正的上帝视角,每个人都会被自我所局限。曹雪芹太明白人的有限性了,所以他让一块被女娲锻炼过的,具有性灵的石头去见证和记录整个故事。这块石头被一僧一道携入人间,成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仿佛具有“天眼”,即使不在场也可以完成记录。这是古人所无法做到的。但是“通灵宝玉”被曹雪芹赋予了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目光。

但是,即使是“通灵宝玉”也并非全知全能。因为《红楼梦》里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贾府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所以除非贾宝玉离开贾府,或者外人进出贾府,否则“通灵宝玉”就无法记录贾府以外发生的事。

这个时候,曹雪芹就只能通过别人的转述来叙事。比如“石呆子”的遭遇,就是平儿转述给薛宝钗的。但是平儿也不是这件事的亲历者,她也所知有限。

由于平儿所知有限,所以“石呆子”的结局就成了叙事上的空白,读者就暂时无法得知他是死是活。或许,“石呆子”事件是一个伏笔,和贾府被抄家有关。但是,“石呆子”的故事也只能通过和贾府有关的人来转述。

为了强调人的有限性,曹雪芹还经常采用内聚焦叙事。比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就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灵来体察故事里的人和事。曹雪芹写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林黛玉始终在场。只有在写林黛玉的容貌之时,曹雪芹才从贾宝玉的视角去写。

曹雪芹在第三回里对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是比较多的。林黛玉唯恐被人耻笑,见到王熙凤觉得她放诞无礼,因为王夫人的告诫而一开始不愿意见贾宝玉,见到贾宝玉之后又觉得似曾相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贾宝玉见到林黛玉也觉得眼熟,不过他直接说出来了。因为当时贾宝玉如果不说的话,林黛玉不可能知道贾宝玉在想什么。在这一回里,曹雪芹是采用的是内聚焦叙事,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这样,他就可以真实细腻地写出林黛玉的在场体验。

曹雪芹在第六回里写刘姥姥进贾府,也是通过刘姥姥的视角与感受将贾府日常用度的奢华靡费用一个外人的眼光体现了出来。曹雪芹也借此表明,不同阶层的人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的,是有隔膜和差距的。在贾府中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对于刘姥姥而言就是新鲜而陌生的,是可以让她感到惊讶与困惑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得最多的是预叙手法。《红楼梦》里有大量的谶语。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可以通过夜观星象而预知未来,而《红楼梦》里没有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红楼梦》里能够预言未来的都是神仙,一僧一道、警幻仙姑。秦可卿预言了贾元春被册封后回家省亲,但是她是通过托梦的形式告诉王熙凤的。这件事让人觉得神秘莫测,几乎不可解。不过,人世间本来就存在这样无法解释的神秘事件,我们不必弄清所有的真相,让神秘保持其本来面目,文学才更有魅力。

大量的谶语体现出曹雪芹的宿命观,体现出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体现出“末世”中悲剧的不可避免与不可逆转。因为人无法预知命运的走向,所以有时候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

《红楼梦》里有大量的诗词、戏曲、谜语都是预言。可是,写诗、看戏、猜谜的人几乎都不知道这是预言。唯一一次贾母在得知第二本戏是《满床笏》之后,产生了莫名的无可奈何之感。结果,第三本戏就是让贾母沉默的《南柯梦》。但是这三出戏都是神佛点的。

秦可卿预知了贾府的败落,她从“荣辱周而复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这样带有规律性的高度指出贾府必然败落;贾元春也告诫父母要及时退步抽身。可惜,王熙凤没有秦可卿那样的忧患意识,没有按照秦可卿的嘱咐去做。这样一来,贾府也就没有了退路,贾府的子孙在被抄家之后不能过上耕读生活,没有了生计。

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就已经预感到了危险。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具有普遍联系的,凡事皆有因果。所以,人可以根据当下的一些现象推测其结果。但是,人生又充满变故和偶然性,所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

所以,未雨绸缪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僧一道由于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希望通过度脱的方式帮助别人避免悲剧。这是一件注定不能成功的事情,既然命运已然注定,也就无法改变。所以,甄士隐和林如海都不可能让女儿随癞头僧人出家。而跛足道人则是在男人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后才度脱了他们。可见,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是无法彻悟的。

曹雪芹还在《红楼梦》里制造了某些悬念:比如第二十六回里冯紫英说的“大不幸之中又大幸”,贾琏所做的“机密大事”都显得非常神秘。曹雪芹之后肯定会进行补叙,只可惜我们无法看到这些内容。

但是,《红楼梦》里还是存在补叙的:秦可卿的身世就是曹雪芹在第八回里补叙的。但是由于秦可卿是抱养的,所以秦可卿真正的身世依旧是谜,秦可卿依旧是一个神秘朦胧的人物。

而且,秦可卿的身世还形成了叙事张力。秦可卿只是一个营缮郎的养女,却嫁入了贾府,而且做到了人人满意,连心高气傲的王熙凤都对她另眼相看。她还如此具有远见卓识,又和警幻仙姑的妹妹同名,仿佛是仙女下凡。这其中的矛盾让秦可卿更有魅力了。

曹雪芹将全聚焦叙事与内聚焦叙事结合,达到了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的效果,出乎其外是为了离场,以便通观全局,进行反思,入乎其内是为了入场,以便身临其境,进行体验。曹雪芹通过预叙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将当下与未来勾连在一起,让人深思命运,保持忧患意识。曹雪芹对秦可卿身世的补叙不仅没有让读者对秦可卿的印象清晰起来,反而让秦可卿显得更加难以琢磨。

曹雪芹对叙事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既是生活本身的立体多面的体现,也是曹雪芹充分吸收前代优秀作家创作经验和古人智慧结晶的结果。当然,曹雪芹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作家:内聚焦叙事手法的运用,将小说从说书人单一的叙事视角转化为多角度的视角,改变了小说的性质,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归途如虹 || 英雄如美人,自古怕白头

归途如虹 ||《河边的错误》河边的错误人性中的非理性力量

归途如虹 ||《登高》被赞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原因之我见

归途如虹 || 杜甫诗中对日常情感的审美超越

归途如虹 || 《雷雨》中的悲剧意味

今朝尽开颜个人原创诗词订制

“今朝尽开颜”创意来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七律·长征》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诗意组成!“今朝”,歌颂人民幸福生活,寓意我们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参与者。今朝尽开颜系列,是贵州卓牌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感怀毛主席和红军四渡赤水之壮举,感慨毛泽东诗词之胸怀天下的精神,而定制的红色基因酒品。

为弘扬新时代诗酒文化,今朝尽开颜系列酒正式开始个人原创诗词订制酒服务。详情如下:

 
白色通用版

1箱(6瓶)起订

896元/箱,2箱及上678元/箱

墨染千秋诗社专用版

(15年窖藏)

1箱(6瓶)起订

1280元/箱
 

收款码


请备注上您的姓名和电话

并添加联系人微信



  
联系人微信



本期编辑|南郑樵隐|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请关注我们留言吧▼

墨染千秋原创工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