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库地名】法库五台子乡村屯名称由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4-04-26 发布于辽宁

文章来源《康平地名概览》

图片来源网络

辽宁省法库县五台子乡


自然概况

法库县五台子乡,驻地五台子村。位于县城西南,距县政府驻地法库镇10千米.境内北部属八虎山支脉,南部为五龙山支脉,山峦起伏,绵延20余里.拉马河由境内通过,二道河位于乡政府西,八条支流发源于本乡山谷中。有大小桥涵35座。全乡辖17个村、屯。其中行政村8个、自然屯9个。

政区沿革

辖境旧属开原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划归法库直隶厅,隶属西南路巡警分区(驻地丁家房)。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隶属法库厅西一乡(乡自治会驻地双台子)。

民国二年(1913),法库废厅立县,政区沿袭旧制。民国十二年(1923年),实行区村制,隶属法库第一、八区两区。民国十七年(1928),区划调整,划归法库县第四、六两区。下辖四台子、小房申、古井子、五台子4村,辖12个屯。国民党占领时期,改村为乡、改屯为保。

1948年2月法库县解放,隶属法库县第五区(区政府驻地双台子),辖5个行政村。1956年,撤销区村制,分属五台子、汪家沟、二道房三个乡;1958年并乡,划归五台子乡。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为双台子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划出双台子东境和增设下洼子、黄花岭、前屯、西山、三家子(三泉)5个大队,以驻地为名成立“五台子人民公社”。辖13个生产大队,后又划入团山子大队,共辖14个生产大队.

1968年6月,成立“五台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末,实行乡村制,更名为“法库县五台子乡”。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下洼子村并入黄花岭村,三泉、团山子并入秋皮沟村。同年,又将四台子、团山子两村划属法库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罗泉沟、秋皮沟划归县生态旅游经济区。

村屯名称及由来

【五台子村】五台子村,建制村。乡政府所在地,隶属法库五台子乡。位于县政府西,距县政府驻地法库镇10千米。清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保护其“龙兴重地”,修筑的柳条边由村北通过,并在此地设有边台,从东往西排列,此地边台序数居五。雍正年间,有汉军旗人朱、王、陈、施、刘、田六姓从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大王庄迁来此处,司护边守台之责,日久渐成村落,遂名“五台子”。村东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石拱桥,名“万善桥”。

【孤家子村】建制村。隶属法库五台子乡。辖郎家屯1个自然屯。清朝中叶,有山东济南府王姓一户来此垦荒定居,因独己一家,自觉孤单,遂取村名为“孤家子”。后有刘、李、孟三姓迁来,王姓他迁,不知去向,但一直沿用原村名至今。

【郎家屯】郎家屯原名“郎家坟”,自然屯。隶属孤家子村。清道光年间,满州屯村郎姓家族在此建有祖茔地,并有满州屯村李德全于此构舍看坟。后有刘、罗、袁等姓迁来此处定居,形成屯落后得名“郎家坟”。1981年地名普查时,村人厌其名不雅,申请更名,经政府批准,改为“郎家屯”。

【前满族屯村】原名“前屯”、“前满屯”,建制村。隶属法库五台子乡下辖黄花山、李家街2个自然屯。清雍正四年,后满州屯郎姓弟兄俩,为种地方便,迁此居住,集居成村。因村落位于后满州屯之南得名“前满州屯”。俗称“前屯”、“前满屯”。

【黄花山屯】黄花山屯,自然屯。隶属前满州屯村。清光绪年间,有王、李、丁等姓由关内迁来此处定居,因村西山上每逢春夏之季黄花盛开,漫山遍野,花香四溢,成村后,得名“黄花山”。

【李家街屯】李家街屯,原名“西地”,自然屯。隶属五台子前满州屯村。清光绪末年,前满州屯郎家老十爷子迁居此处耕种,至民国十二年成村,因位于满州屯西,故称“西地”。1956年合作化时,因李姓户大、人多,改称“李家街”。

【西黄花岭村】西黄花岭村原名“黄花岭”,建制村。隶属法库五台子乡。清雍正年间,有汉军八旗人薛、张、葛、佟四姓迁此定居于岭南坡地处,因岭上每当春夏季节盛开满山黄花,遂名“黄花岭”。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属县内重名,经政府批准更名为“西黄花岭”。

【下洼子屯】下洼子屯,曾名“西下洼子”,自然屯,原为建制村,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与黄花岭村合并,隶属黄花岭村。清雍正年间有汉军旗人李、王、朱、刘四姓由山东济南府迁来四台子村。后有刘、李两户在四台子西洼地处开荒占草,为耕种方便,于雍正年间从四台子村移居此地,年久成村,名为“西下洼子”,后简称下洼子。

【西山村】建制村。隶属法库五台子乡。清道光年间,五台子村民陈姓者于此招佃户耕种,集居成村,因地处五台子村西山岗处,遂名“西山”

清朝修筑的柳条边由村北通过,有的段落尚有明显遗迹。

【古井子村】建制村。隶属法库五台子乡。下辖古城堡1个自然屯。清初,有七户旗人迁来此处定居,后成村落,因村内有古水井一眼(相传为唐薛礼征东时的遗迹),村以井名,故名“古井子”。

【古城堡屯】古城堡屯,自然屯。隶属古井子村。清光绪年间,有德姓者由古井子村搬迁此地建宅耕种,日久成村。因在该地人称“北山”的南坡地上,有一辽代土筑,东西宽230米,南北长280米,呈长方形的古城遗址,村以城名,故名“古城堡”,

【西小房申村】原名“小房申”,建制村。隶属五台子乡。辖南山,后街2个自然屯.清初,有汉军八旗朱、陈、于、宋四姓,由关内逃荒来此定居,集居成村,因村内有古房宅遗址,又西临大房申屯,比之户少屯小,遂名“小房申”。后因在县内重名,经上级批准,于1981年更名为“西小房申”。

【南山屯】南山屯,自然屯。隶属西小房申村。清乾隆年间,有张姓者由关内逃荒来此定居,因建宅舍于西小房申村南的山岗上,渐成村落后,得名“南山”。

【后街屯】后街屯,自然屯。隶属五台子乡西小房申村。成村较晚,因村落位于小房申村北,故名后街。

【红花岭村】红花岭村,原名“郭家窝堡”,建制村。隶属五台子乡。下辖獾子洞、魏家窝堡2个自然屯。

清康熙末年,有郭姓者由山东迁来此地搭窝棚首居。遂名“郭家窝堡”。后有何、邸、石、姚等姓相继迁来定居,户多人增,渐成村落。因村南漫岗上每到春夏之季,便有红花绽放,鲜艳夺目。遂更名为“红花岭”。

【獾子洞屯】獾子洞屯,自然屯。隶属红花岭村。清朝中期,有长白山女真人牟姓者,因摊官司、逃此避难,改为商姓。相继有任、张二姓亦来此定居,日久形成聚落,因屯子四周常有獾子出没,遂名该屯为“獾子洞”。

【魏家窝堡屯】原名为“魏家窝棚”,自然屯。隶属五台子乡红花岭村。清康熙末年,有魏姓者由关内迁居此处搭窝棚垦荒定居,后成村落,遂名为“魏家窝棚”,后演变为“魏家窝堡”。

其他乡镇地名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