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美国再次进入了“里根大循环”?!

 新用户55088401 2024-04-26 发布于浙江

01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81年至1989年担任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担任总统之前,很类似特朗普时期的美国。

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状态,GDP增速年均2.65%,但通胀率每年同比平均增长7-8%,甚至创下了16.4%的美国通胀率历史记录

里根上台后,“里根经济学”大行其道,一是减税;二是放松管制、自由经济;三是剧烈扩张债务,从7119亿美元干到了2.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高达13386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建国204年来财政赤字的总和;四是加息控制通胀,基准利率一直上调到11.5%,才压住通胀到3.2%。

后来,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将其命名为“里大循环”:强有力的经济,强势的货币,庞大的预算赤字,巨额的贸易逆差相互加强,共同创造了无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

“里根经济学”将美国从大滞涨中拉出来,迎来了又一个经济强劲复苏和发展的20年。

02

特朗普当总统,最开始就是从一系列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减税措施开始的。面对汹涌而至的疫情,又拿起了量化宽松的武器。   

拜登就任总统后,进一步加码刺激援助措施,推动了一场大规模支出热潮,让美国经济从疫情停摆中复苏。

同时,也推高了通胀,CPI同比上涨最高达到了9.1%,创造了1981年11月以来的最大增幅。

于是美国开始了加息之路。就在很多人预期美国将进入降息轨道的时候,2024年3月的CIP却再次3.5%。

那个似乎有着先知先觉、2008年金融海啸毫发无伤的银行家杰米·戴蒙发声了:美国利率将升至8%,甚至更高。

03

加息至8%甚至更高,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2023年9月23 日我写了美联储的小阳谋与大阴谋,2023年12月23日我写了《不要对美联储降息做不切实际的主观期待》,都表达了与杰米·戴蒙一样的看法。文章可点击查看。

美国股市,在里根上台之前,阴跌了差不多18年,道琼斯指数几乎一直在750点到900点晃悠,类似我们的3000点。

里根上台之后,道琼斯指数从1982年的底部776点,连涨5年,冲到了2722点。

但时间到了1987年10月19日,这个历史上最黑的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内下跌了508点,跌幅 22.6%。

问题是1987年美国股市的周期调整市盈率,虽然不低,但也不高,也就是历史平均水平。可见,估值高不一定崩盘 , 而估值不高不一定不崩盘。   

至于原因,很类似我们归因“量化”。1987年的美国,也是自动程序化交易,也是“资产组合保险”的杠杆。

但根本原因是外贸与财政双赤字,以及签订《广场协议》主动贬值,带来了人们对美元汇率崩溃的悲观情绪释放。

04

里根总统还干了一件缺德的事情,那就是搞垮了苏联。

里根搞垮苏联,采用的核心招数,是从主要关注军事情报和政治动态,转向对经济情报的集中分析,进行经济战。

里根招募了一批专家学者,这些人不仅精通经济学,还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专门针对苏联经济的脆弱性下手。

通过石油战争,将油价从每桶30美元打到最低8美元。使得苏联的外汇收入急剧减少,财政状况和经济稳定都先出了问题,导致了苏联社会的不稳定和民族分裂运动的兴起。

随着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相继崩溃,里根进一步打击苏联对其东欧卫星国的控制力。并通过意识形态给苏联开药方,使得苏联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走向了解体。

05

如今的“拜登经济学”与里根大循环,表面上有很多不一样,甚至是针锋相对,但“宽财政+紧货币”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美国现在是贸易逆差在减少,美国2022年贸易逆差为9512亿美元,2023年降到了7734亿美元。伴随贸易逆差减少的,是制造业的回归与迁入。

相同的阴招,里根在直接针对苏联经济的同时,还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搞乱世界大局,进一步遏制苏联。当今,美国发动金融战、经济战、科技战的同时,也通过地缘政治,在搞乱世界大局。

可能美国依然做着一样的梦:不战而胜。当今的我们,守住制造业、守住世界工厂这个底线与根本,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是我们的基本盘,是民生与就业、安全与稳定的压舱石。

现在美国指责我们产能过剩,就是营造一种让企业主动去产能的假象,让企业担心美元会恰好在产能过剩时突然贬值,从而让我们自卸武装。

06

回到股市,美国股市的基本逻辑一直一样:只要军事霸权、金融霸权、科技霸权三者有其一受到广泛质疑,美股就来一次大崩溃。

这一轮美国加息的周期,可能比我们最先预计的要长;美股崩盘的时间,或许比我们以为的还要晚一点。

对任何国家的股市来说,只要杠杆加到一定程度,就要来一次去杠杆。崩盘就是去杠杆的一种实现方式,崩到韭菜割个精光,崩到镰刀被砸成烂铁,也就到位了。   

未来20年,我们的外围很难。我们2023年的杠杆去的怎么样了?即使去完,也还得休养生息一阵的。大行情,2024年也许不要期待太多。

毕竟,全世界的股市,都会随着发展历史的延长,估值会自觉往均值回归。推动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估值,而是盈利。


点个关注,加个星标
点个在看小梅花
点个大拇指
转发给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